首页 理论教育 通胀预期渐成共识,调控时机稍纵即逝

通胀预期渐成共识,调控时机稍纵即逝

时间:2022-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胀预期演变为通胀共识,意味着“通胀即将来临”这一判断从某些人的私人信息扩散为尽人皆知的公共信息。一旦市场参与者达成了通胀共识,通胀就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通胀共识”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所有市场参与者都知道通胀即将来临;第二,所有市场参与者都知道其他的市场参与者也知道通胀即将来临。从近期的市场表现来看,通胀预期正在演变为通胀共识。本轮通胀将从产业链上游传导到下游,表现出成本推动的特征。

通胀预期渐成共识,调控时机稍纵即逝[1]

通胀预期演变为通胀共识,意味着“通胀即将来临”这一判断从某些人的私人信息扩散为尽人皆知的公共信息。一旦市场参与者达成了通胀共识,通胀就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如果没有及时、强力的政策干预,资产与资源类产品市场将泡沫高企,通胀将伴随着衰退(滞胀)从产业链上游向下游传递。如果政策反应足够迟缓,泡沫将“大得不能捅破”,通胀将形成恶性螺旋。

“通胀共识”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所有市场参与者都知道通胀即将来临;第二,所有市场参与者都知道其他的市场参与者也知道通胀即将来临。从近期的市场表现来看,通胀预期正在演变为通胀共识。

首先,从A股市场表现来看,反映资产价格的金融板块、房地产板块,反映资源价格的有色板块、钢铁板块、煤炭板块构成了领涨排行榜,被命名为“通胀之花”。资产与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和笔者在上一篇评论中指出的本轮通胀的传导路径完全一致。本轮通胀将从产业链上游传导到下游,表现出成本推动的特征。

其次,土地市场一反数月的萧条,2009年6月“地王”频出。特别是某些新出让地块上的商品房楼面地价(分摊到房价中的土地价格)已经高于周边现有房产的价格。显示房地产开发商对2010年的房价已经看高一线。“地王”开发商的通胀预期立刻传递到周边房地产业主,导致房屋惜售(二手房成交量下降)和房价明显上涨。

这一轮通胀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仅仅停留在资产(股票、房产等)和资源(煤炭、金属等)类商品市场。只有在资产和资源类商品这两个上游产品市场上,价格上涨才是需求拉动型的。这发生在这一轮通胀的早期。

而在中后期,在通胀从产业链上游向下游传递的过程中,价格上涨是成本推动型的。因此,通胀传递到哪一个产业链,哪一个产业就出现产品价格上涨和市场规模收缩。这是滞胀的典型特征。

即将来临的滞胀来自货币政策过度扩张。下游产业的停滞必将导致对上游产品的需求萎缩,因此必然不能支撑上游产业的繁荣。例如在某些有代表性的城市,就在房价上涨的同时,房租却是下降的。下降的房租哪里能够支撑上涨的房价?完全是充足而廉价的贷款起着支撑作用。如果继续依靠金融支撑资产和资源市场的繁荣与泡沫,2010年必将是中国经济防止滞胀最困难的一年。

货币政策是短期政策(政策取向在短期内就可能转向),但不是短视政策(只顾短期利益而不顾长期)。所谓“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弊大于利”一说,是建立在短视、而不是短期的基础之上。

如同有的银行“大得不能倒闭”,泡沫也有大到“不能捅破”的时候。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密尔顿·弗里德曼与安娜·施瓦茨从80年前的大萧条中总结出的教训。当时,成立不久的美联储先纵容股市泡沫高企,然后又毫不留情地捅破泡沫,导致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美联储吸取了教训,在最近20多年里再也没有主动刺破任何泡沫。阿兰·格林斯潘主持的美联储面对互联网泡沫破裂和“9·11”事件的时候,采取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放任一个更大的次级债务泡沫来挽救前一个泡沫。当找不到更大的泡沫来挽救次级债务泡沫的时候,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就再次发生了。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如果当前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及时调整、资产和资源泡沫涨到了足够大的程度,未来的经济政策将进退维谷:既不能刺破(甚至要防止)泡沫破裂,又不能继续吹大新的泡沫。从长期来讲,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唯有立即采取行动,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够真正避免危机。

【注释】

[1]本文写于2009年7月初,是一篇博客文章,贴在天涯博客“乐育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