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时间:2022-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限于时间的关系,一个人只有五到六分钟,我就非常快地讲一个观点,就是加强监管协调,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是今后世界监管改革的大趋势。其次,发挥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中主导作用,关键是掌握监管信心的权利。一是中央银行与监管机构各自定位的问题。中央银行管宏观,监管管微观,所有总量政策及金融机构的杠杆率属于宏观政策,应该由央行来制定。

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吴晓灵 全国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全球金融监管改革新动向与宏观审慎政策性框架构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题目,而且这里面有很多技术问题值得探讨。限于时间的关系,一个人只有五到六分钟,我就非常快地讲一个观点,就是加强监管协调,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是今后世界监管改革的大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银行该不该进行监管,中央银行在监管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实际上有各种各样的争论,各种各样的实践,我就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img44

吴晓灵演讲

首先,发挥央行在金融监管改革中的主导作用,是本次金融危机重要的经验总结。本次金融危机表明,中央银行是唯一能在短时间内向金融体系社会注入流动性的机构,是能恢复市场信心的权威机构,是金融市场的定海神针。本次金融危机表明,中央银行如果缺乏对金融监管的信心,则会延误拯救金融机构的最佳时机。对单个金融机构的监管,并不能提高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因而提出宏观审慎管理的理念。要关注系统性风险,对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加强监管,要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这个职能只有中央银行能够承担,这不是因为中央银行管理人员本身素质高低,而是中央银行本身的职能所决定的。因为只有中央银行垄断了现钞发行权,才能够有最后贷款人的职能,才能够在金融危机的时候来采取措施来拯救市场的信心。

其次,发挥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中主导作用,关键是掌握监管信心的权利。中央银行是否直接承担监管职责?因为历史的原因和各国情况可以有不同的设置,但是让中央银行掌握金融机构的监管信息并保留中央银行在有疑问的时候,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对银行的检查权,是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有效维护金融稳定的先决条件。中国2003年形成了“一行三会”的监管格局,提高了货币政策制定和监管技术的水平,但至今没有形成监管协调的常规机制。监管协调不能只是“三会”间的协调,而应该由“一行三会”组成,财政部也应该是重要的观察员。在金融体系的监管框架中,应妥善处理货币政策、金融监管与消费者保护的关系,三者应形成协调与制约的有效搭配,这样才有利于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产生的腐败。

我并不主张由于中央银行应该在监管中在宏观审慎监管中负有职责,而把所有的职责都向中央银行集中,这也未必是最好的方式。而应该是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消费者保护三者间形成一种制约的关系。中国金融监管体系主要应该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中央银行与监管机构各自定位的问题。中央银行管宏观,监管管微观,所有总量政策及金融机构的杠杆率属于宏观政策,应该由央行来制定。

二是处理好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的关系。以功能监管维护市场统一秩序,以机构监管保证单个机构的审慎合规经营。如果我们不坚持功能监管的原则,就会制约市场的发展。而我们国家当前监管格局中,在机构监管为主的框架下,实际上就是制约了市场统一性的管理,我想这个也是我们今后应该注意克服的。这就是我5分钟的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