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危机下正萌发新的生机和机遇

危机下正萌发新的生机和机遇

时间:2022-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去年以来,我们中国保险业以此次危机为契机,主动地进行了结构调整,努力实现有效益的规模、有质量的发展。这次金融危机造成海外金融机构估值的大幅度下降,为我们中国保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契机。与此同时,要借鉴全球金融危机环境下难以预料的不确定因素,跨国并购的巨大风险,以及中国保险业海外拓展管控经验严重不足,严防风险必须成为我们拓

危机下正萌发新的生机和机遇

杨超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总裁

一年的时间,世界经济、金融市场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并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结束了近十年的高增长时代,全球经济陷入了低迷。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召开我们这次论坛,认真地研究、探讨中国金融业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我觉得十分必要、也十分及时。

与国际同业相比,中国整体受金融危机的波及不是很大,发展情况比较稳定。今年一季度以来信贷稳定增长,市场流动性充足,但危机背景下的实体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以及内外部金融形势的一系列变化,仍使我们国内保险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img41

杨超演讲

一是我们资产负债匹配的难度加大。保险业是一个需要高度稳健经营的行业,超过80%的资金都配置了固定收益产品。随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和基准利率连续下行,很多固定收益类的产品票面的利率已经和寿险产品的保单议定利率相差无几,甚至低于议定利率,这就加大了保险业资产负债匹配的难度和风险性。

二是我们盈利水平和偿付能力在下降。受国际市场震荡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影响,2008年国内股票价格大幅度下降,这对盈利严重依赖股票市场的保险业来说是严峻的考验,多数公司盈利比2007年大幅度下降。不少保险公司出现了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的现象,需要发行次级债或者注资来补充资本金。2009年一季度不少保险公司的盈利比上年同期仍然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三是增长的幅度降低。在经历了连续高速增长之后,2009年一季度保费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但是,中国保险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没有改变的。有利的条件仍然很多,发展的前景依然广阔。只要我们有效地应对,完全可以化危机为契机、化压力为动力、化风险为风光。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认为中国的保险业在发展创新、国际化等方面应该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加快发展是必须的,推进调整也是必要的。全球金融危机虽然给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间接影响,带来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保险的覆盖面以及巨大的市场空间,日益完善的政策和监管环境,以及大难之后企业和民众的风险意识与保险保障的需求明显增大。上周我再次去了四川。四川2009年一季度保费同比增长了将近20%,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保险的资产同比增长了25%,保险的就业人员同比增长了30%。所以,中国保险业没有不发展、或者慢发展的任何理由。尽管存在不少外部环境影响,以及一些不确定性的因素,但是不发展仍然是最大的风险,加快发展是必须的。

当今环境下,要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必须推进调整。去年以来,我们中国保险业以此次危机为契机,主动地进行了结构调整,努力实现有效益的规模、有质量的发展。以我们中国人寿为例,我们按照调结构、正效益、防风险、稳增长的目标,进行大胆地调整。一是调整我们的业务结构,加大保障性的产品和期交业务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二是调整效益结构,努力实现承包利润,改变利润过于依赖投资收益和资本市场的局面。三是调整资产结构,优化投资组合,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定价风险、利率风险。四是调整队伍结构,按照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年轻化的标准,引进和努力培养一批懂资本、精业务、善管理,具有现代意识和国际视野的人才队伍,目前结构调整已经初见成效。2009年一季度在市场形势比较复杂和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中国人寿一方面继续保持了总体业务规模平稳增长,另一方面实现了五年到九年期和十年期以上的业务,分别同比增长129%和54%,盈利利润和归属于我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了79%和55%。

第二,加强创新是必须的,强化管理是必要的。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从在美国的情况上来看,与金融创新过度有关,但是深层次的原因不是创新本身,而是金融创新缺失必要的监管。如果简单地把原因归咎于创新而停止或者限制创新,这完全是不对的。我国是创新严重不足的国家,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手段局限于价格竞争等发展初期阶段的特点较为明显。因此当前保险业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的力度,以创新促发展。一是要加强产品的创新,比如进行客户的细分,推出可体现区域和需求差异的分类产品,或者根据市场环境实时开展议定利率具有一定幅度的定期、定额人身意外险,进行主动性的资产负债管理。二是要加强服务创新,提供一揽子的保险服务,制定人性化的服务规范,提升服务档次。现在保险需求越来越高,是一种消费,泰康人寿就把现代的消费归为三类:一个是买房,一个是汽车,还有就是保险,人们把保险作为解决后顾之忧的护身神。三是加强管理创新,立足中国国情,科学吸收、借鉴西方管理经验,创新管理制度、办法和手段,为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加强创新的同时必须强化管理,将创新纳入有序可控的范围。金融市场的发展瞬息万变,新的方法、新的模式、新的产品往往层出不穷,有效的外部监管是实现风险管控必不可少的外部环境。全球金融危机的事实证明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不应是简单的猫捉老鼠的游戏,监管的目的也不应是限制创新,创新的目的也不应是绕开监管,离开创新的行业发展将失去动力,背离有效的行业监管,最终也会伤及行业本身,因此,必须形成创新与监管的有效互动、良性循环。

第三,开拓海外是必要的,严防风险是必须的。从长期发展来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金融实力进一步增强,以及人民币区域化逐步完成和国际化的逐步推进,金融保险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必须加快。同时,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逐步增长,并成为资本输出国,也需要金融保险企业走向全球,支持和服务国内企业海外投资并购,和金融活动对各类金融服务的需求。再者,我们抓住了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产生了很多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机会,加大对海外石油、铁矿石等资源类项目投资和并购的力度。在国家能源、资源安全逐步得到保证以后,宏大的外汇储备必然会转而支持彰显国家实力的金融保险企业的国际化轨道。因此中国保险业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国际化发展,必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次金融危机造成海外金融机构估值的大幅度下降,为我们中国保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契机。对此我们应该给予积极的关注、跟踪和研究,有效地把握现在的机会。与此同时,要借鉴全球金融危机环境下难以预料的不确定因素,跨国并购的巨大风险,以及中国保险业海外拓展管控经验严重不足,严防风险必须成为我们拓展海外市场的先决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机耽误不得、严失误不得。我们公司始终坚持这个原则,就是积极探索、认真洽谈、慎重决策。

在前几年全球经济繁荣的时候,有谁想到背后正孕育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金融危机已经引爆的当下,我们应该思考也许危机底下会萌发新的生机和机遇。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审时度势、稳健经营,一定能够推动中国保险业进一步加快发展、加强创新、扩大开放,在危机中抓住机遇。过去有一句话叫“无限风光在险峰”,但同时我们也要牢记“无限风险在险峰”。

听众提问:

我想问一下吴晓灵委员,我们知道中国在IMF的份额会在2010年进行改革,在这期间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准备?

吴晓灵回答:

谢谢!我觉得这个问题问我可能不太好。我现在已经不在央行工作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购买债券其实我不太清楚。但是对于今后如果增加基金的份额、基金的话语权,我想工作人员固然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还是中国的实力。

听众提问:

我想问一下吴晓灵委员,中国人民银行投放信贷,这种状况会不会造成资产泡沫重新出现,是否必然会造成新一轮的通胀?另外,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很高,财政资源已经不足,这种状况将如何持续呢?谢谢!

吴晓灵回答:

在这次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及时地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8年11月、12月两个月的信贷投放多了一些,但是在非常时期这也是难免的。但是我也相信,再往后,因为这种大幅度投放会引起市场的关注和央行的监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信贷投放会更加平稳一些。从目前中国经济形势来看,对通胀的风险控制,目前是不错的。信贷投放大家已经看到了,四月份的贷款总量已经大大下降了。

第二个问题,确实我们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已经很大了,下面也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因为光是信贷投放就会加大杠杆率。这次金融危机的教训是,我们国家要减少投资的杠杆率,我个人认为,要更好地发展资本市场。今天上午,我们尚福林主席也对金融资产的发展发表了见解,我个人认为应该减少我们投资的杠杆率,这样才能使我们经济更加均衡地发展。谢谢!

听众提问:

我有一个问题问一下沈联涛先生。作为银监会的首席顾问,也是作为上一轮香港经济危机的见证人和守护者,外界说中国的经济有可能在此轮经济危机当中最早触底,您怎么看?

沈联涛回答:

我认为中国受这次危机的影响,从金融角度来说还没有完全暴露出来。但是今天透过实体经济的出口,供应链方面的冲击是蛮大的。但是大家有一个共识,中国这次刺激经济的整个计划非常好。我最近去了高盛,见了很多教授,他们认为如果复苏,谁最快,可能是中国。

听众提问:

第一个问题给肖钢先生。首先祝贺中国银行在您的领导下,2008年取得了全球银行业第三名的地位。您刚才在演讲中提到,中国银行业在国际贸易领域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历史机遇。我的问题是请问您,您认为,如何在国际贸易中进一步发挥人民币的作用?

第二个问题,问我们农业银行董事长项俊波先生,首先也要祝贺中国农业银行在您的领导下,重组成功,您刚才在演讲中讲到绝不能把农村金融业务变成次贷业务,我想这可能会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一句名言。目前中国银行业存贷利差减少200多个基点,缩小了35%以上。我的问题是您认为在目前银行利润大幅收窄的情况下,您领导下的农村金融和农业银行将如何面对?谢谢!

肖钢回答:

谢谢你的第一个问题,我认为贸易金融服务非常广泛,不仅限于我们讲的国际贸易。国内贸易同样是很重要的,现在的贸易不仅限于产品的交换,而是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企业在生产当中中间产品的贸易量已经大大超过最终产品的贸易量。贸易金融的服务涵盖整个生产、销售、交换各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不仅在国际贸易领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同样在国内的贸易当中,也有很大的潜力。

大力地发展贸易金融还有很大的好处,我们大家讲中小企业融资很困难,我们讲贸易金融往往有一个核心企业,围绕的上下游有很多的中小企业,为它生产零部件、加工、服务等。如果要大力发展供应链的金融,特别是以供应链金融创新为主要内容的贸易,可以大大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小企业融资难,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风险比较高,没有担保和抵押。如果我们大力发展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以后,我们为核心企业担保,也就是为核心企业产品的销售、收入和合同做融资和服务担保,这样好处就非常多。

总之,贸易金融不管是国与国之间,还是一个国家之内,都大有可为。

第二个问题讲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人民币扩大使用。大家都知道人民币国际地位已经明显提高了,特别是在周边国家,我们和东南亚区域的国家,人民币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大。有的国家已经从法律上规定人民币是它的法定储备货币之一,在法律上已经确认了人民币使用的地位了。因此,我认为现在人民币逐步地走向国际化,时机已经成熟了。

正如您知道的,目前中央已经决定在五个城市,特别是在上海,进行人民币国际贸易的结算和清算。中国银行在这个领域走得是比较早的,我们现在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们人民币贸易结算的中心也放在上海,当然这个业务的孵化,国际贸易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和清算,取决于双方企业,我们的出口企业和对方的进口企业的意愿,他们认为用人民币结算、清算是对双方企业都有好处的,这有利于我们中国的国力、经济实力和币值的稳定。我觉得我们现在人民币保持稳定是具备条件的,具备作为结算工具的条件,下一步首先要在周边地区要有扩大使用。从我们从企业了解的情况看,用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结算,需求还是有的。我相信在有关监管当局实施细则出台以后,中国银行将率先做好人民币国际结算的业务,从而逐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项俊波回答:

谢谢你对我们农业银行的关心。我刚才谈到了中国9亿农民是弱势群体,如果提高农民的服务,风险、成本大得多。你刚才问到的问题,说项俊波你既要商业化运作,也要实现股东权益的最大化,又要为农民服务,这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事情,怎么解决好?这个事情说起来很难,说容易也很容易。水火中间架一个锅,通过热的传导,就相容了。怎么做?在北京、上海、广州、江苏,我把业务开展分为红海和蓝海。

所谓的红海在金融业就是在北京、上海,重大的基建投资,“蛋糕”已经固定了,就这么一块,四个银行进去也是这一块,两个银行进去也是这块。恰恰我们2045个县是待开垦的处女地,你也知道现在四万亿下去很多是涉及农村的基础设施。在目前政府强烈拉动内需的情况下,在农村方面得到的收益,只要风险可控制的情况下,要比在大城市得到的收益多得多。

听众提问:

中国的保险公司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当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在过去一段时间当中保险公司遇到了一定的挫折,在这种大的环境下,中国人寿在杨超总裁的领导下,在继续探索“走出去”的过程当中有什么战略值得我们学习?谢谢!

杨超回答:

谢谢。中国人寿,包括中国其他的保险公司走向世界、国际化的步伐一定会加快。作为中国人寿来讲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第一,寿险;第二,财产保险。当然“走出去”是必要的,严控风险是必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