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反对严格推行事前审计的思想

反对严格推行事前审计的思想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审计法的修改也引发了杨氏对于事前审计的思考。杨氏指出审计机关的审计范围可以划分为事前审计和事后审计,二者可以同时采用,互为补充。[66]杨氏认为事前审计的弊端在于会转致迟滞、贻误行政等,所以为弥补弊端,实行事前审计的国家必然设立许多例外,而例外过多,事前审计难免成为具文。这些论述是杨氏对事前审计理论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了前人对事前审计的认识。

二、反对严格推行事前审计的思想

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审计也经历了由日本模式向欧美模式的转变,而欧美模式的最大特点是重视事前审计。1928年4月,国民政府公布的《审计法》在事前审计方面有所突破,在此之前,除1912年颁布的《暂行审计条例》外,北洋政府所订审计法规均侧重于事后审计监督。审计法的修改也引发了杨氏对于事前审计的思考。

杨氏指出审计机关的审计范围可以划分为事前审计和事后审计,二者可以同时采用,互为补充。他说:“事前监督之目的,在于防弊未然,款不虚耗;事后监督之目的,在于惩创既往,人有戒心。……以学理言,事后监督,自不如事前监督之善;就事实论,则事前监督,亦有数弊,行之于责任内阁制国家,尤不相宜。”[66]杨氏认为事前审计的弊端在于会转致迟滞、贻误行政等,所以为弥补弊端,实行事前审计的国家必然设立许多例外,而例外过多,事前审计难免成为具文。杨氏还认为国家财政收支,事前有立法院的议决及预算,执行时有各部长官的行政监督及财政部的行政监督,所以事前审计的范围应该比较窄,也就是只执行一部分。据杨氏分析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幅员辽阔,交通阻塞,又没有统一金库,其自有收入机关往往自收自支,审计院没有签字的款项国务员仍可支出,所以事前监督受到客观条件的阻挠。可见杨氏认为过于严格的事前监督会对行政事务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而且考虑到实际情况,在全国未统一国库之前,实行“无限制”的事前监督是不可能的。这些论述是杨氏对事前审计理论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了前人对事前审计的认识。

随着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财政状况的逐步好转和审计部第一厅专门负责事前审计事务工作的展开,事前审计的作用逐步发挥出来,并逐步为学者所接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