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品种的细分

关于品种的细分

时间:2022-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大连大豆品种的拆分则是为适应当时的进出口政策。2002年3月20日《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进口大豆退出中国期货交割。但由于我国进口大豆远远超过国产大豆,国际大豆市场价格频繁波动,给相关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生产和经营风险,在国内企业的呼吁下,政府批准进口大豆进入期货市场。小麦、大豆两品种细分的结果殊途同归。同一品种在不同交易所上市类似于品种的细分。

三、关于品种的细分

受到一些客观原因的限制,国内的期货市场曾经进行了一些品种的细分,即同一品种,拆分成两个以上的品种。如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小麦拆分成了硬(冬)白小麦(下称“硬麦”)和优质强筋小麦(下称“强麦”),大连的大豆拆分成了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

品种细分的原因各不相同。郑州市场的小麦拆分是在2003年。在当时小麦连年丰收,价格逐步走低的情况下,政府实施“按保护价敞开收购,顺价销售”的政策,价格下有政策性“保护价”托底,铁板一块,上有大量的收储小麦待售,一动就碰到了“天花板”,价格波动空间极小。而进口小麦因为质量高,价格不受政策的限制,在保护价上方波动。受此启发,郑州商品交易所2003年3月28日上市了与进口小麦质量相近,可以部分替代进口小麦的优质强筋小麦。而大连大豆品种的拆分则是为适应当时的进出口政策。2002年3月20日《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进口大豆退出中国期货交割。大连大豆合约演变为以国产非转基因大豆为标的物的黄大豆1号合约。但由于我国进口大豆远远超过国产大豆,国际大豆市场价格频繁波动,给相关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生产和经营风险,在国内企业的呼吁下,政府批准进口大豆进入期货市场。2004年12月22号,以进口转基因大豆为交割标的物黄大豆2号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挂盘上市。

图7-1 小麦拆分后2003—2008年成交量的变化

img43

资料来源: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4—2007)。2007—2008年数据来自郑州商品交易所网站www.czce.com.cn。

图7-2 黄豆拆分后2004—2010年成交量的变化

img44

资料来源: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5—2007)。2007—2008年数据来自大连商品交易所网站www.dce.com.cn。

小麦、大豆两品种细分的结果殊途同归。从图7-1、7-2可以看出,品种细分后只有一个细分品种活跃,另一个细分品种归于沉寂。郑州强麦上市后,硬麦合约成交逐渐清淡;黄大豆2号上市后,成交不旺,日渐萧条。

品种细分后只有一个细分品种活跃的原因:细分品种受同样因素的影响,所以价格波动趋势是一致的。品种细分虽然满足了更确定的需求,可以为现货商提供质量更确定的商品,但是,期货市场不是现货市场,投机者并不关心质量的不同,而只关心质量的确定,而同一个品种即使细分了,在受同样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趋势一致的前提下,价格的波动性、市场的流动性就成为投机资金选择的首要因素。在一个细分品种的波动性较强的情况下,投机资金就会向同一个细分品种集中,即流动性向同一个细分品种集中,并自我强化,即使套保者在另一个细分品种上有更大的保值需求,但没有了投机者作为交易对手,其沉寂就是很自然的了。

国内和国际期货市场的实践也证明,品种细分后不可能同时活跃。同一品种在不同交易所上市类似于品种的细分。在中国期货市场的试点阶段,同一品种在不同交易所之间同时上市。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同一品种的交易量向一家交易所集中,如绿豆曾经在北京商品交易所、上海粮油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同时上市,但最后交易量几乎全部集中于郑州。而在美国期货之城芝加哥,CBOT和CME曾经是竞争对手,曾经在同一品种上进行竞争,但无一例外,期货品种只在一家交易所活跃,而CME直到另辟蹊径开发了股指等金融期货才在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