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外赤字财政政策的运用及其启示

中外赤字财政政策的运用及其启示

时间:2022-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来美国的历届政府,一直执行赤字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景气度。从以上分析发现,赤字财政政策是在经济运行低谷期使用的一项短期政策。财政赤字会增加政府债务负担,引发财政危机。赤字财政政策还会孕育着通货膨胀的种子,可能诱发通货膨胀。因此,赤字财政政策不宜长期使用,长期过度使用赤字财政政策必然会导致庞大的赤字和债务规模,给经济造成危害,这个已经为我国的实践所证明。

第三节 中外赤字财政政策的运用及其启示

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特别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赤字财政政策使用相当广泛,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借鉴。

赤字财政政策一直被世界各国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加以普遍使用,从历史上看,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赤字率在短期内都曾出现过较大的波动,如从1981年到2000年的20年时间里,美国、日本、法国、德国和英国的赤字率最高分别达到过6.0%、7.3%、6.0%、3.3%和7.7%,但其长期赤字率则基本稳定在2.5%左右。上述几国过去20年间平均赤字率分别为2.6%、2.5%、3.1%、2.2%和2.6%。从欧、美、日等国的财政政策实践来看,赤字政策一直作为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被使用。如美国,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使美国陷入严重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危机,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积极使用赤字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支出,增加工资和军事开支,加强公共设施建设,降低低收入者的税率等。在其他政策的配合下,取得了成功,使美国经济从1929年~1933年的萧条之中走了出来,出现了1935年~1936年的相对繁荣。后来美国的历届政府,一直执行赤字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景气度。为加速经济复苏,布什政府在美国赤字率已经接近3%的情况下,又提出了高达6740亿美元的10年经济刺激方案。在英国,历届政府大都奉行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政策,为刺激经济增长,英国长期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支出,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由1950年的39.5%增加到1980年的54.3%,1946年~1981年的36年中,有赤字的就达28年。

当然,在实践中,西方国家的政府会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相机调整财政政策。比如1993年后,美国在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条件下,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加之失业率下降,失业救济支出也加速减少(内在稳定器作用),政府财政赤字也大大下降,美国出现了较长时期的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

从以上分析发现,赤字财政政策是在经济运行低谷期使用的一项短期政策。纵观世界各国,在经济增长缓慢、市场萎靡的时候,一般都以财政赤字的增加为代价来支持经济持续发展。但是,赤字财政政策仍然有很多消极作用,赤字财政政策是用进一步加深未来的生产过剩的办法来暂时减轻当前的生产过剩,长期扩张积累的后果必然导致更猛烈的经济危机的爆发。财政赤字会增加政府债务负担,引发财政危机。赤字财政政策还会孕育着通货膨胀的种子,可能诱发通货膨胀。因此,赤字财政政策不宜长期使用,长期过度使用赤字财政政策必然会导致庞大的赤字和债务规模,给经济造成危害,这个已经为我国的实践所证明。

我国从1998年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理论上讲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实际上就是赤字财政政策,客观地讲,当时是形势所迫。众所周知,我国1992年后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经济过热得到了有效遏制,经济增长速度逐步下降,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出口增速急剧下滑,到1998年,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迹象。面对这样一种态势,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的发展,国家不得不果断地调整财政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增加赤字、增加国债和增加政府投资。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为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效果非常明显。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8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了1.5个百分点,1999年是2.0个百分点,2000年是1.7个百分点,2001年是1.8个百分点。

按照经济学一般原理,由于社会资源闲置有限,随着经济的扩张,资源的瓶颈效应约束迟早会出现。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之后,再继续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极可能导致经济过热,引发通货膨胀。国际经验还表明,连续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还会造成经济的“滞胀”现象。到了2002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固有的一些弊病日益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使财政负担明显加重,而且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其增长速度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投资占GDP的比率已经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我国的投资占GDP的比率已经接近40%。特别是到了2004年初,我国经济出现了投资过快,投资效率低,局部过热,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新情况。当时全国有86条地铁线正在施工或在计划筹备中;全国手机年产能约为1.3亿部(约为世界总需求的35%),三年后预计翻番;中国汽车产能三年后预计翻番;化纤产能三年后接近翻番,此外还有钢铁、水泥港口等大批在建项目。

为了防止经济过热,保持平稳发展,改变高投入低产出,经济粗放增长的局面,在2004年12月1日召开的由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央明确提出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要求,明年(2005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协调配合,合理调控总量,着力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平衡较快增长。于是,我国于2005年开始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也就是经济学讲的中性财政政策),其主要内容为“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控制赤字,就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近期中央财政赤字规模大体保持在3 000亿元左右。同时随着GDP的不断扩大,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也会不断下降,预计明年将降至2%左右,继续保持一定的赤字规模和长期建设国债规模。

调整结构,就是要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资金安排上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促有控。对与经济过热有关的、直接用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越位”投入,要退出来、压下来;对属于公共财政范畴的,涉及财政“缺位或不到位”的,如需要加强的农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环境和生态建设、公共卫生、教育、科技等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不仅要保,还要加大投入和支持的力度,努力促进“五个统筹”和全面协调发展。

推进改革,就是转变主要依靠国债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按照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的原则,在继续安排部分国债项目投资、整合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保证一定规模中央财政投资的基础上,适当调减国债项目投资规模,腾出一部分财力,用于大力推进体制和制度改革创新,为市场主体和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财税环境,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的长效机制

增收节支,就是在总体税负不增或略减税负的基础上,严格依法征税,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同时严格控制支出增长,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上花大力气,下大工夫。

通过中外赤字财政政策运用的分析,给我们如下重要启示:赤字财政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是当经济处于紧缩或者萧条时采取的“反周期”调控措施,在短期内能够刺激经济的发展。但是,赤字财政政策并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其消极作用不应忽视,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长期实行赤字财政政策而不出问题。如果长期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扩大赤字和国债规模,将损害经济和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不能将其作为一项长期政策连续使用。国家应根据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财政政策。从长远看,财政收支平衡应是我国财政政策的立足点和发展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