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收购铜斤的经过情形

收购铜斤的经过情形

时间:2022-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铸币材料中,铜是最重要的一种,而又大量生产在清朝力能控制的云南一省中。京内有由户部管理的宝泉局和由工部管理的宝源局,每年需要定额的铜斤。这些铜斤,除清初收毁旧线和旧铜器作为补充外,多仰给于国内外市场。从以上所得资料看来,京局及各省铸钱用铜的主要来源,不外滇铜和洋铜两种。滇铜的开发,为清朝解决了铸币材料缺乏的问题,因此,乾隆三年就有可能停止京局办运洋铜。

2.收购铜斤的经过情形

铸币材料中,铜是最重要的一种,而又大量生产在清朝力能控制的云南一省中。乾隆四十一年(1776),云贵总督觉罗图斯德奏言:“滇省近年大小各厂岁获铜一千二百四十万斤。”[50]这是云南产铜最盛的一年,除解京七百多万斤外,其余可供各省采买及留存本省铸币之用。(据严中平:《清代云南铜政考》,第82页,乾隆三十一年产量达到一千四百六十七万四千四百八十一斤)。

清朝铸钱机构,分为京内与京外两部分。京内有由户部管理的宝泉局和由工部管理的宝源局,每年需要定额的铜斤。京外有在各省重要市镇上设立的铸钱局,因为时开时停,时而添炉,时而裁炉,时而加卯,时而减卯[51],所需铜斤极不一致。这些铜斤,除清初收毁旧线和旧铜器作为补充外,多仰给于国内外市场。兹将收购铜斤的史料择要列举如下:

顺治二年(1645),“凡商贾有挟重资愿航海市铜者,官给符为信,听其出洋,往市于东南、日本诸夷。舟回司关者,按时值收之,以供官用。有余,则任其售于市肆,以便民用”[52]

顺治二年(1645),令京师崇文门、直隶天津关、山东临清关、江苏龙江关、西新关、浒墅关、淮安关、扬州关、安徽芜湖关、凤阳关、浙江北新关、南新关、江西湖口关、赣关、湖北荆州关、广东太平桥关,共十六关差办铜[53]

康熙二十二年(1683),设立海关,“洋铜即已流通内地”[54]

康熙三十八年(1699),令芜湖、浒墅、湖口、淮安、北新、扬州六关铜归内务府商人承办。[55]从此京局开始仰给于洋铜[56]

康熙四十四年(1705),云南省城设立官铜店,强制收购滇铜[57]

康熙五十三年(1714),管理钱法侍郎崔征璧疏言:“商人亏欠铜铅不下数百万斤之多。”[58]

康熙五十四年(1715),京局额铜改交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八省督抚委员办解[59]

康熙五十八年(1719),大学士、九卿议言:“江苏等八省旧欠未完铜二百七十二万八千六百斤有奇。”[60]

康熙六十年(1721),令八省承办京局额铜归并江苏、浙江两省办解[61]

雍正二年(1724),户部钱法侍郎托时奏言:“从前八省办铜斤时,曾拖欠一百一十余万斤,自归江浙两省,至今又亏欠铜三百八十八万余斤。”[62]

雍正八年(1730),令各省办铜仍旧八省分办。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五省分办洋铜。湖北、湖南、广东三省分办滇铜[63]

雍正十二年(1734),令滇铜改铸钱运京[64]

乾隆元年(1736),洋铜改归上海、宁波二关收购。滇铜除一部分铸钱运京外,余铜亦由滇运京解部[65]

乾隆三年(1738),京局停办洋铜,专办滇铜,停止云南铸钱运京[66]。江浙等省仍由洋铜铸配[67]

乾隆三年(1738),议定云南运铜条例[68]

咸同年间(1851~1874),停办滇铜。

同治十三年(1874),试办滇铜。

从以上所得资料看来,京局及各省铸钱用铜的主要来源,不外滇铜和洋铜两种。康熙二十二年以前,洋铜即已从日本输入,不过为数恐不多。康熙二十二年,开海禁,洋铜才大量进口,但顺治康熙年间铸钱所需要的铜斤远远超过洋铜进口数量,所以康熙四十四年清廷注意到滇铜的开发,就在云南省城设立官铜店,尽量收买滇铜。滇铜的开发,为清朝解决了铸币材料缺乏的问题,因此,乾隆三年就有可能停止京局办运洋铜。从乾隆三年到道光末年(1738~1850)一百多年间,滇铜充分地供给了货币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