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立编译馆”编撰教科书

“国立编译馆”编撰教科书

时间:2022-1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立编译馆”编撰出版的中小学教科书,涵盖了普通教育、社会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等。1932年9月,“国立编译馆”与教育部合编《短期小学课本》,共4册,每册70课。此外,“国立编译馆”还编有《初中国文精读范程》《高中国文教科书》及南洋、欧美华侨学校各类教科书,并有供师范学校和高级中学用的《地方自治》等等。“国立编译馆”是民国时期存在时间最长的编审教科书学术机构。

“国立编译馆”编撰出版的中小学教科书,涵盖了普通教育、社会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朱家骅任教育部长时开始提倡,陈立夫任教育部长时具体实施的“国定本教科书”(注:此内容在“陈立夫”一章中详述)。从1932年开始编撰出版的《短期小学课本》《乡村用三民主义千字课》等特定用途的教科书,在中国教科书史上也是比较独特的。

1.《短期小学课本》

1932年9月,“国立编译馆”(编译由胡颜立、王晋鑫担任)与教育部合编《短期小学课本》,共4册,每册70课。由教育部付印,先后颁行各省市短期学校采用,内容包含三民主义、国民道德、历史、地理、自然、卫生、农业等材料。各册教科书配有10幅以上课文插图,文字通俗,内容简洁。如第1册第2课《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写道:“我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我们都是中国人。”[27]下面有中华民国的轮廓图。第68课《学兵操》写道:“小朋友,年纪小,大家同来学兵操。你背枪,我拿刀,一二三四,往前跑。今天操,明天操,大家操得身体好。”[28]第69课《好国民》写道:“我愿做个好国民,读书用功,做事认真。我愿做个好国民,爱国爱群,爱己爱人。”[29]《短期小学课本》第4册第1课《中华民族》写道:“我们中华民族,在上古时,是从西北高原,沿着黄河,渐渐的向东繁殖的。后来,又向长江粤江一带繁殖,并且移植到海外南洋等地去。我们的民族,本来是最文明、最强大、最统一的,最近一百多年以来,在世界上的地位,却渐渐地低下去,我们应当赶快同心合力,复兴我们的民族。”[30]《短期小学课本》第4册上有谱曲的“中国国民党党歌”。

这是中国近现代教科书史上唯一的一套短期小学教科书,出版后不断订正,如第1册1935年8月订正初版,8月订正33版,1935年9月订正45版,1937年6月订正319版。这套教科书后来又进行了改订,仅第2册的改订本1版时间为1938年9月,一个月之后,即1938年10月,改订本就有27版了,足见这套教科书的发行量是巨大的。在193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吴守谦和皇甫钧编纂的《短期小学的行政和教学》中说到这套教科书:“每学期用二册,学生每人均须由学校赠送一份。各地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及正中书局均有出售。”[31]并且说明:“这套课本供教学国语科之用,其内容包括常识及音乐教材,短期小学学生除应用这套课本之外,可以不另备他书。”[32]因为短期小学“学生不需备算术课本”,[33]“国立编译馆”编辑了《短期小学算术教学法》上、下册。由于学生也不需要备公民训练课本,“国立编译馆”编辑了《短期小学公民训练标准》1册,供教师实施短期小学公民训练之用。“国立编译馆”还编辑了《短期小学课间操教材》1册,供教师教学短期小学课间操之用。

2.《乡村用三民主义千字课》

《乡村用三民主义千字课》系由国民党中央党部委托教育部编审处编辑,完成甲乙两种,“国立编译馆”成立后,由编译胡颜立、王晋鑫继续编成丙种,供乡村民众学校用,内容包含三民主义、国民道德、历史、地理、自然、卫生、农业等材料,共4册,每册25课,于1932年8月完成,1933年3月由教育部付印出版。在1931年6月初版,教育部编审处编辑,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部审查,京华印书馆仿印的教科书的版权页上,我们首次见到印有“蒋中正”签署的教育部批(字第三八〇号)。这套教科书也非常通俗易懂,如《三民主义千字课暂行本乙种》第3册第1课《首都》写道:

南京地方有山,有水,有广阔的平地,世界上的大都市,很少有这样好的形势。南京有铁路东到上海,北通天津北平,有汽船每天在长江里来往,还有飞机可以通行全国,交通也非常便利。民国十六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得到南京以后,国民政府就迁到南京,遵照中山先生的意思,定南京为首都。中山墓也就在南京的城外。[34]

3.《小(中)学特种国文读本》

“国立编译馆”在不断加强对教科书审查力度的同时,为特定的政治目的而专门编撰出版有“特种”国语(文)教科书,希望借以阻止心怀不满的青年转向共产党。《小学特种国语读本》系国民党中央党部函教育部委托“国立馆”编辑,专供收复共产党统治区小学之用。教科书每册40课,由编译赵瑞生、王晋鑫、胡颜立合编,1934年完成,呈送教育部转送国民党中央颁用。《中学国文特种读本》由专任编译孙俍工编辑,分初中高中用各1册,“因其选辑之目的,本以唤醒我国固有之民族精神为主旨,故其内容,大部分为激发爱国思想之文字。全书选文五十九篇,每篇末附解题与作者传略,注释与参考书籍。在此国难严重之日,是书应与正式课本,参差教学,用以砥砺一般青年之志气。”[35]这套教科书于1933年2月编成出版,选材标准有下列数项:“(1)对于我民族发展上有关系的先民著述及传记。(2)含有抵抗外侮,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论著,及抒情文。(3)当代革命先辈之论著及诗歌。(4)国外富于爱国思想之文艺作品。”[36]1933年2月编成出版。

4.《汉蒙合璧小学国语教科书》

《汉蒙合璧小学国语教科书》系先由教育部蒙藏司汪睿昌科长采用新学制国语教科书用蒙文翻译,后由“国立编译馆”专任编译戴清廉及编译胡颜立、王晋鑫加以修订,计共8册,内容除普通国语教材外,加蒙古地方特殊材料,由教育部出版,分发蒙古各小学采用。

此外,“国立编译馆”还编有《初中国文精读范程》《高中国文教科书》及南洋、欧美华侨学校各类教科书,并有供师范学校和高级中学用的《地方自治》等等。

“国立编译馆”是民国时期存在时间最长的编审教科书学术机构。1932年6月成立,1937年7月奉令迁庐山、长沙,1938年复移重庆,1939年再迁江津白沙,1942年改组扩大,并于8月再迁至巴县北碚,1946年8月返回南京,1949年4月撤至台湾。“国立编译馆”在大陆的17年间,从教科书的严格审定到编写国定本教科书、短期小学课本、中小学特种读本等,明确表达了朱家骅教育文化是政治统治基础的观点,见证了烽火岁月中极其艰苦环境下政治对教育控制所做出的努力,是百年中国教科书波澜壮阔发展中不能忽视的一段。朱家骅一直以学者自居,十分希望有一个安定的环境,让学生们能安心读书,不要发生事端。可是蒋介石下令坚决镇压学潮,学校大批开除学生,特务追捕学生。1948年冬,蒋介石召开中常委扩大会议,以镇压学潮不力的罪名把朱家骅赶下台。严在宽在《朱家骅和教育事业》中做了这样的评价:“他有事业心,也有较强的权势欲,但书生气很重,做不了射雕英雄,也斗不过工于心计的权术家。在朱家骅身边围绕着一大群高层知识分子,大家对他很尊重,称他为朱先生。他对他们也优礼相待,从来不摆架子。彼此之间还时相过从,结为深交,隐然成为一种势力。蒋介石之所以重用他,就是想通过他取得高层知识分子的好感,为自己多美言几句,借以粉饰太平。”[37]朱家骅一生政教两栖,在宦海中度过,在教育事业中应该说颇有建树。

【注释】

[1]杨帆:《国民党去台高官大结局》,华文出版社2010年版,第246页。

[2]李海生、张敏:《民国两兄弟陈果夫与陈立夫》,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89页。

[3]王维礼:《蒋介石的文臣武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15页。

[4]王聿均、孙斌:《朱家骅先生言论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1977年版,第121—122页。

[5]朱家骅:《九个月来教育部整理全国教育之说明》,《安徽教育行政旬刊》1933年第4期,第1页。

[6]“国立编译馆”:《“国立编译馆”一览》,“国立编译馆”1934年版,第3页。

[7]同上,第69—85页。

[8]同上,第25页。

[9]同上,第5页。

[10]同上,第69—70页。

[11]“国立编译馆”:《“国立编译馆”一览》,第70页。

[12]同上,第70—72页。

[13]同上,第3页。

[14]同上,第25页。

[15]同上,第25页。

[16]同上,第6页。

[17]同上,第8页。

[18]同上,第8—9页。

[19]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中国第一次教育年鉴(乙编)》,开明书局1934年版,第98—99页。

[20]“国立编译馆”:《“国立编译馆”一览》,第17页。

[21]“国立编译馆”:《“国立编译馆”一览》,第17页。

[22]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中国第一次教育年鉴(戊编)》,开明书店1934年版,第133页。

[23]同②③,第8页。

[24]同上,第9页。

[25]魏冰心:《国定教科书之供应问题》,《教育通讯》(复刊)1946年第1卷第13期。

[26]《国定教科书战后修正本联印联销大量供应,教部严饬各省市禁绝伪课本》,《申报》1946年8月4日。

[27]“国立编译馆”:《短期小学课本(第1册)》,“国立编译馆”1935年订正初版,1937年订正314版,第2页。

[28]同上,第68页。

[29]同上,第69页。

[30]“国立编译馆”:《短期小学课本(第4册)》,“国立编译馆”1936年初版,1937年293版,第1页。

[31]吴守谦、皇甫钧:《短期小学的行政和教学》,商务印书馆1937年初版,第16页。

[32]同上,第16页。

[33]同上,第16页。

[34]教育部编审处:《三民主义千字课暂行本乙种(第3册)》,京华印书馆1931年初版,第1页。

[35]《“国立编译馆”出版书籍目录》,无版权页,1936年版,第37页。

[36]孙俍工:《中学国文特种读本(第1册)》,“国立编译馆”1933年初版,第1页。

[37]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浙江近代著名学校和教育家》(《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45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0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