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艺术品的消费时代,为什么尚未到来

艺术品的消费时代,为什么尚未到来

时间:2022-1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截至2008年,中国的13.3亿人口仍有7.21亿在农村,他们的艺术品消费几乎为零。相比美国,中国的艺术品消费市场还是局部现象,属于“头部发烫、浑身冰凉”。美国的“全民式艺术品消费”,正是得益于其居民的高收入。可见,在大多数中国城镇家庭,艺术品也不能成为必需的消费品。我们看到,中国的富有企业主,已经从购买品牌服饰过渡到讲究家居装潢、再到收藏艺术品,成为各大艺术品拍卖场的活跃买家。

☆认识误区之12:“中国百姓的艺术品消费势头很旺”

☆投资必备要诀:艺术品投资,必须瞄准高端人群。

☆阅读关键词汇:需求收入弹性·恩格尔定律·国内收入状况

中国在GDP连年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艺术品市场正跑步追欧赶美。大都市里,许多与艺术相关的展览、拍卖、画廊、艺术区,可谓风起云涌。与过去相比,中国人的腰包确实鼓了许多,但他们当真可以像欧美那样消费艺术品了吗?

我们先看看美国的艺术品消费。

美国的城市化程度很高。2002年,其都市地区人口已达2.26亿,占总人口的80%;2010年,其都市地区人口为2.58亿,占总人口3.08亿的绝大多数。在美国的许多城市,分布着很多规模不等的画廊,经常会有市民流连其中,间或扛一幅画回家。大多普通的美国家庭,都会有装饰性的油画陈设,在2006年,全国仅进口的装饰用油画,就高达40亿美元。由此可见,美国是艺术品消费很普及的国家。

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截至2008年,中国的13.3亿人口仍有7.21亿在农村,他们的艺术品消费几乎为零。另外的6.07亿城市人口,状况也并不乐观。在经济文化中心的京、沪等城市,虽然不时从拍卖市场爆出天价,不时有白领光顾画廊,但终端艺术购藏者只是很少数的新富、新贵阶层,大多数普通城市居民都与艺术品消费无关。相比美国,中国的艺术品消费市场还是局部现象,属于“头部发烫、浑身冰凉”。

红火的中国艺术品消费市场,为什么只集中在“头部”?

根源在于我们的国民收入状况。经济学认为,除了食盐等特殊商品,绝大多数商品的购买量受消费者收入的影响。其影响程度用“需求收入弹性”表示:如果购买量随着收入的提高反而下降(如旧货),其“需求收入弹性”﹤0,该种商品属于“劣质品”;如果购买量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增加(如家用轿车),其“需求收入弹性”> 0,该种商品属于“正常品”。在正常品中,“必需品”和“奢侈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又有区别:“必需品”(如蔬菜)的“需求收入弹性”﹤1,其购买量随收入提高而增加的幅度不大;“奢侈品”(如珠宝)的“需求收入弹性”>1,其购买量会随收入提高而显著增加。

从“劣质品”到“必需品”、再到“奢侈品”的收入弹性变化,表明消费者收入提高后,购买商品的档次逐步升级:当收入极低时,只能购买“劣质品”;当收入有所提升后,逐渐用“正常品”取代“劣质品”;当收入进一步升高,开始大量购买“奢侈品”。

对此,著名的“恩格尔定律”表达得更为明确。

1857年,恩格尔收集到153个比利时家庭的预算支出数据,从中得出了消费行为法则:在总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比例随着收入的上升而减少。许多横向比较研究也表明,与发达国家相比,不发达国家消费者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更大。一国的纵向数据表明,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其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逐渐减少。表示该比例的“恩格尔系数”,已经成为衡量消费者贫困程度的重要指标。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

因为食物是最典型的“必需品”,“恩格尔定律”也证明:不同收入水平者的“必需品”和“奢侈品”消费比例,相差悬殊。

美国的“全民式艺术品消费”,正是得益于其居民的高收入。2007年,美国的人均年收入为3.76万美元,世界排名第4。中等收入者用于食物等必需品的支出,仅占其收入的很小比重,所以艺术品等奢侈品消费成为他们的常态。但在中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为5153元、人均消费性支出为3993元、恩格尔系数为41.0%。这意味着,农村居民人均用于食品的支出1600余元,可用于其他方面的支出仅2300余元。食品与衣着、居住、交通通信等生活必需品的支出之和,已达总支出的77.0%,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总支出的8.5%、仅为341元。算来,能用于购藏艺术品的支出几乎为零。

同样在2009年,国内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2265元、恩格尔系数为36.5%。城镇居民的人均食品支出近4500余元,可用于其他方面的支出不足8000元。食品与衣着、居住、交通通信等生活必需品支出之和,达总支出的70.7%,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总支出的12.0%、仅为1472元,能用于消费艺术品的支出同样不多。即便城镇中的10%最高收入家庭,人均总消费性支出也只有29004元,文化教育娱乐占14.2%、仅为4116元。可见,在大多数中国城镇家庭,艺术品也不能成为必需的消费品。

数据表明,在中国能够消费得起艺术品的,只有极少量的高端人群。

我们看到,中国的富有企业主,已经从购买品牌服饰过渡到讲究家居装潢、再到收藏艺术品,成为各大艺术品拍卖场的活跃买家。而其中的白领阶层,虽然钱袋日渐充盈,但消费目标仍停留在物质层面上,对艺术品的需求尚在起步。至于绝大部分居民,收入刚刚可以解决温饱,消费艺术品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看来,实现中国艺术品消费市场的“暖遍全身”,道路还极其漫长。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投资前提。

相关资料链接:

佚名《有多少钱才敢玩艺术品?》《时尚COSMOPOLITAN》2008-05-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