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降低环境污染的政策建议

降低环境污染的政策建议

时间:2022-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8.4 降低FDI环境污染的政策建议第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管力度。但个别地区单方面的监管强化会将高污染性的外资企业逼入周边地区,从而使得周边地区FDI对本地环境的影响趋于恶化。中国已明确提出加大环保方面的投资,并正在编制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8.4 降低FDI环境污染的政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在充分利用和执行国内相关的环保法规如《关于加强外商投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通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水污染防治法》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国家的法律来完善国内环境保护法律与外商投资环境法律。因此,制定专项法规和实施细则,健全检验标准,使其与国际接轨,进而加强执法显得十分重要。如在环境税制方面,我们应尝试开征污染税和生态税这两项专项税,防止其继续使用禁止或淘汰的技术和设备;在排污权交易方面需尽快建立与排污权交易制度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完善排污权交易市场和监管体制,降低交易成本,建立排污权交易激励、惩处机制。而在强化监管方面,可以考虑从单纯注意排污口转向生产设计、生产、包装、运输、处置等全方位控制。

第二,严格的环境政策是减缓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最为重要的手段。针对FDI在中国的环境效应,焦点问题在于如何规制和限制跨国公司对中国进行污染性产业的转移以及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在这一过程中,强化环境监管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着力点。鉴于放松环境规制并不会对外资进入形成足够的吸引,因此在吸引和利用外资的过程中,强化环境监管是避免外资企业向中国转移环境压力,发挥FDI积极环境效应的有效选择。环境监管的强化可以促进本地外资企业的结构升级,并促使其采取更为先进的技术,从而有助于发挥FDI对环境的积极影响。但个别地区单方面的监管强化会将高污染性的外资企业逼入周边地区,从而使得周边地区FDI对本地环境的影响趋于恶化。就此意义而言,强化政府的环境监管力度不能仅靠个别地区单方面行动,而应在区域间相互协调的基础上采取共同的措施。

第三,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外资产业政策。将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基本思路和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规划相结合。一方面,严格控制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程度高的外资项目的进入,加大服务业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力度。从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势来看,服务业已经成为FDI的主体,并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领域。相对于传统的制造业而言,服务外包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特点。所以,加大外资进入服务业的政策引导力度应成为中国未来外资政策和国内产业政策的重点方向。另一方面,适当引导外资进入中国环保产业。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全球趋势。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的环保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新兴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中国已明确提出加大环保方面的投资,并正在编制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我们应抓住有利时机,利用中国环保产业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巨大的发展前景,加大中国环保产业的开放力度,鼓励外资进入环保产业,特别是积极引进外资中包含的知识与技术要素,尽快建立起中国高技术水平的环保产业,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一致。

第四,提高外资向中西部转移的环保准入标准,推进外资区域布局合理化。在区域分布上,随着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化,FDI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呈现出逐渐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可以从地区、部门等不同角度,有针对性地选择引资项目。在目前经济较为发达、最早引入FDI的东部地区,进一步完善外资进入过程中有利于环境改善方面的制度规定,严格规定外资企业的进入标准并将其法律化,把引资的侧重点由先前的数量取胜转变到目前的技术创新关注上来,更好地做到以创新与制度移植为重点。对于经济较为落后、引资起步较晚的中西部地区,由于其生态环境更为脆弱,因此在引资过程中要加强监督,以制度化、规范化的引资行为为中西部地区创造发展机遇。比如,可以在引资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避免出现东部的环境恶化情况,也要防止已在国内生产的污染型外资企业从东部转移到中西部,建立全国统一的监督预警体系,将引资和环保纳入政府的统一管理中。

第五,引导地方政府转变观念,倡导生态发展理念。地方政府不仅仅要追求经济发展,还应明确自身保护环境和资源的责任,如可推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的建立,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绩效管理,实行问责制,杜绝“地方保护”。另外,应引导公众加入企业环境保护评价系统,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形成对外资的社会监督力量,从舆论效应推动外资企业发挥其社会责任,加强对外资企业环境监管的非制度约束。如已成立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通过开发并运行了中国水污染地图和中国空气污染地图两个数据库,大力推动了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的参与,使众多外资企业得到了监督。

(执笔:汤碧、刘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