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方明珠与海虹控股

东方明珠与海虹控股

时间:2022-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方明珠是1999年夏天预演2000年牛市时脱颖而出的一只领头羊,并在2000年牛市中依然有着不俗的表现。那么对于东方明珠这样一只网络牛股的出现,我们所能获得的是什么呢?重要结论:1999年的“5·19”,捕捉东方明珠这样的牛股确实困难,也不是我们给大家重点推荐的投资方法。海虹控股是2000年牛市中大牛股的典型代表之一,与其可以相提并论

第二节 1999~2001年:东方明珠海虹控股

始于1996年的牛市在政府不断出台的政策影响下,最终于1997年5月在高潮中结束,并就此开始了两年左右的调整,期间经历内忧外患的1998年尤其艰难,我们在前言中已有分析,在此不再赘述。新一轮牛市的转机出现在1999年5月18日,在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之后不久,市场在国家支持和大力发展股票市场的政策刺激下突然爆发,而且爆发得相当猛烈,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涨幅超过60%,此时人们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是新一轮牛市的开始,因此在一个半月的狂飙之后,市场又经历了长达半年的调整,直到2000年春节后,市场再次受到两大利好政策刺激,才真正迈进了又一轮牛市。现在看来,1999年夏天的那次上涨和半年后大牛市的正式开始其实一脉相承,不仅时间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而且在领涨的龙头品种特征方面也具有相当大的一致性,网络科技股成为这一轮的牛市英雄

一、东方明珠

东方明珠是1999年夏天预演2000年牛市时脱颖而出的一只领头羊,并在2000年牛市中依然有着不俗的表现。但要在那段时间成功捕捉类似东方明珠这样的网络股龙头,的确是相当困难的。之所以困难,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是1999年“5·19”行情来得突然、涨得飞快,几乎不给投资者留任何仔细思考和琢磨的时间,如果说能抓住龙头,或许是运气和博傻的原因,这个并不是牛市抓牛股的本质所在。另一个是1999年领涨的龙头股出身独特,而要理解这种独特性,还真要有些国际视野才行,因为国内的网络热潮是从制造了网络大泡泡的美国传过来的。当时美国NASDAQ市场的网络股非常火热,没有业绩好坏的说法,没有市盈率的说法,讲求的是网络经济的概念,讲求的是网站的点击率,大大小小的网络公司都有大量风险资金追逐,几乎所有正宗和不正宗的网络股都有着神奇的表现,美国股票市场已完全沉迷于网络经济

img22

图2.5 东方明珠1999~2000年的股价表现

那么对于东方明珠这样一只网络牛股的出现,我们所能获得的是什么呢?其实,每一轮牛市启动后都有很强的线索,都有很明显的脉络,而寻找和把握这样的脉络就是投资者应该做的功课,况且这种功课做起来并不复杂。当然,做这些功课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判断市场的大趋势,也就是牛市是否真的来了。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见本书第二章中的“政策为纲:看大势,赚大钱”。这里我们则以2000年牛市为例,总结一下牛市来了以后抓大牛股的一些基本功课:

功课一:积极关注那些最先涨起来的股票的特征。我们这里暂且不说这轮网络股的牛市,再次回忆一下当年深发展和四川长虹成为大牛股之前的表现,在1996年牛市全面爆发前,深发展等已经开始表现出显著的强势特征。

我们再回到对2000年牛市牛股的总结上来,1999年“5·19”的预演成功地昭示了2000年牛市的主线,因为在这一次极具爆发性的行情中,以东方明珠为代表的网络科技股成为当仁不让的牛股龙头,这样非常清晰地具有行业特征的群体性上涨在熊市中是很少能看见的,而且有这样一批股票在涨,终归是有很强的总体性原因的,这也正是我们捕捉牛股的基本逻辑和思路。

表2.6 1999年“5·19”中表现最好的50只股票

img23

续表

img24

续表

img25

资料来源:聚源数据分析系统,括号内为股票曾用名称。

1999年“5·19”牛股特征综述:

第一,50只表现最好的股票平均涨幅是全市场平均涨幅的2.49倍,业绩则是全市场平均的1.83倍,这个差距比1996年牛市小了很多;

第二,表现最好的股票和网络直接或间接有关的股票至少有11只,和科技沾边的还有13只,网络科技股合计占比达到了48%;

第三,经营不善最终不得不重组的股票有8只,这一比例比1996年牛市的情况好了许多。

功课二:认真总结那些股票涨起来的推动力。股票的上涨和下跌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总结起来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企业经营业绩的变化;另一个是资金流入流出的变化。资金流入流出的原因又可以归结到企业经营业绩的变化。但是,这样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在中国股票市场,特别是2003年以前的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是很低的,因为当时中国股票市场的规范程度较低,大资金对待股票的态度不是“买一个好企业”,更多的是“买一个好筹码”,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上市公司的业绩好坏和股票市场的好坏是正相关的。但是,股票的上涨特别是群体性上涨一定是有因可寻的,比如1999年“5·19”中网络科技股的预演,其实就是来自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即中国经济的开放度越来越高,国际资本市场或者说是美国资本市场盛行的投资理念、投资逻辑开始逐渐对国内股票市场产生影响,应该说这是一种先进的投资思想。所以,如果投资者在当时能够比较准确地总结出网络股上涨的原因,特别是能够总结出以东方明珠为代表的有线电视网络和后来以海虹控股、综艺股份等为代表的互联网络的差异,那么2000年牛市大幕真正拉开后的投资机会就更有把握了。

功课三:在最先涨起来的股票群中选择龙头。究竟什么样的股票才能算龙头?我们在总结1996年牛市中的深发展和四川长虹时,曾经提出了一些标准,如独特的出身、火热的行业、一定企业规模、良好的经营业绩等,那么用这些标准套用在“5·19”中的网络股,其实也是非常有效的,网络经济的火热、网络行业作为一个全新行业的特殊性等都与其非常吻合。当然,1999年“5·19”中网络股龙头选择可以再附加一个条件:远远超越市场的涨幅。虽然这是任何一只大牛股的共同特征,但从一群暴涨的股票中选一个出来,领先的涨幅相当必要。但是,切记对这条必须辩证地看待:龙头不一定是累计涨幅最大的,但一定是号召力最大的。

在有了上述基本功课的准备之后,我们就可以来分析一下东方明珠所具备的特征了:

首先,启动早而且速度快。东方明珠在启动前的5月17日就出现了超过7%的涨幅,“5·19”行情启动后的5个交易日出现4次涨停板;

其次,属于一个快速上涨群体中的典型企业。东方明珠的快速上涨不是个体行为,是网络科技股的整体行动。

更为重要的是,1999年“5·19”东方明珠们的表演就像一颗启明星一样,为2000年牛市再度启动指明了方向——网络科技在“5·19”预演后,在2000年上半年继续大热。

重要结论:1999年的“5·19”,捕捉东方明珠这样的牛股确实困难,也不是我们给大家重点推荐的投资方法。事实上东方明珠的更大意义不是本身如何,而是其为2000年大牛市所揭示的牛股线索和选股脉络,如果理解了这一点,那么把握牛市中具有群体上涨效应的主流获利机会就会变得相对容易。这一点在随后的2006年牛市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有色、军工、金融、地产,用这种思路可以简单而轻松地获取高收益,买股票赚钱似乎变得非常简单。

二、以海虹控股为代表的网络股

海虹控股是2000年牛市中大牛股的典型代表之一,与其可以相提并论或者不分高下的大牛股还有上海梅林、综艺股份,这些都是网络行业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它们所具备的牛股特征是有很多共同之处的:

1.同处一个与时俱进的大热行业

我们在分析1996年牛市中四川长虹时曾经提到了牛股的一个基本特征,公司要处于当时的火热行业,这一牛股特征在1996年显得还不是那么必要,毕竟另外一只大牛股深发展的行业本身不能算是大热,这和投资理念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但是,从2000年牛市开始,无论是典型牛市的2006年,还是非典型牛市的2003年,牛股的一个必要条件——公司必须是特定经济发展阶段的火热行业,这是个基本前提。

1999~2000年正是海外互联网大热传导到中国的时间,中国当时的网站诞生速度之快超乎想象,很多投资者也是从那个时间开始接触互联网的:工作的人比较容易感受的是公司内部建立了局域网,用来传递各种文件和信息;学生和孩子则在互联网上玩一些现在看起来比较简单的游戏;还有很多人开始用互联网平台收发邮件;也有一些商家开始通过互联网卖东西或做广告。但是,更令投资者兴奋和激动的是,大洋彼岸的NASDAQ市场涨势如虹,而互联网类股票更是市场中的急先锋,于是人们很自然地认为中国互联网股票也不能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所以在互联网行业逐步火热起来的同时,从股票市场寻找互联网股票便成为一个水到渠成的投资思路。然而,难的是当时真正称得上或在国内较有名气的互联网公司,竟然无一在A股市场上市交易,因为这些互联网企业并不能真正盈利,而发行A股是有基本的盈利要求的。当然,这样的问题是难不倒逐利的资金的,于是从现有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找,从现有上市公司业务的转型挖掘。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网站卖水的上海梅林、子公司做网络游戏的海虹控股和拥有8848网站的综艺股份成为网络行业中炙手可热的上市公司,也就具备了成为牛市牛股的第一基本条件。

2.在行业中率先推出有卖点的业务模式

行业大热是成为牛股的基本前提,但最终能够被打造成牛股,上市公司本身还是要有卖点的,而这个卖点就是公司要具有独特性和领先性:因为独特就没有人知道股票到底应该值多少钱,就可以极大地创造股价上涨的空间;因为领先就可以成为行业内股票价格的领导者,就可以将相同类型股票的定价权集中于这一两只股票上。海虹控股、上海梅林和综艺股份之所以成为牛市中的大牛股,正是因为它们创造了行业独特或领先的商业模式,于是牛股的卖点就形成了。

案例:海虹控股——曾经的网络游戏领先者

1999年4月,联众成立半年以后,海虹控股的子公司中公网作价500万元收购了联众79%的股份,间接控股了联众,就是从那个时候海虹第一次涉足网络游戏产业,成为市场中的网络股龙头。到2000年的时候,海虹继续扩大自己在网络游戏业的战场,拥有了三大游戏网站——“联众”、“亚联”、“笑傲江湖”,形成了以中公网为基础、以在线游戏和教育娱乐为主体的规模化、国际化的数字娱乐业务。客观地说,网络游戏即使在今天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所以海虹当年成为网络大牛股是有相当基础的,或者说海虹的网络游戏模式是实实在在的。但问题的关键是,现在回头看,海虹涉足网络游戏的根本目的似乎并不在实现从化纤到网络游戏产业的转型,依据是后来海虹并没有专心于网络游戏产业的经营,也没有大量资金投入支持这样一个领先的商业模式继续发展,因此最终没能写就一个类似盛大公司的“传奇”故事,而是在网络泡沫中倒下了。

案例:上海梅林——网络销售模式的先驱

1998年6月,上海梅林投资成立上海正广和销售服务公司,该公司拥有正广和饮用水公司的销售服务网络,包括电话订购系统、电脑排单和储存系统、上百辆的送货车和遍布上海的送水站。卖水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上海梅林强烈的新经济意识,很快将这个销售公司更名为上海正广和网上购物销售有限公司,投资上千万元,将电话订购系统、配送系统、储运系统、电脑网络系统、售后服务系统和配送中心等进一步完善。1999年1月1日,又花费150万元买断一个五位数的特种电话号码——85818,通过这个吉利的号码可以同时接通1000个客户的订购电话,消费者只要报上姓名和编号,接线小姐将客户的需求输入电脑,指令就能即刻传送到配送中心、配送点,分布在上海市的100个配送点马上按电脑指令要求配货、送货;网络还有反馈系统支持,每笔业务,从客户来电到送货完成(或未完成)由电脑全程监控。1999年年底,公司拥有的用户数量也迅速扩展到60余万户,而销售产品也扩展到饮用水、维他奶、百事可乐、大米方便面、电话卡等产品。2000年元旦,上海正广和网上购物销售有限公司正式开通了电子商务网站,并成为当时国内著名的B2C类网站。现在看来,上海梅林利用电话网络和互联网络卖东西不算什么,但在当时确实算得上领先的网络销售模式。这种依托于实体产品和销售网点的网络销售模式的确可以给企业带来销售范围的扩张和销售成本的下降,但是如果所依托的平台倒下了,网络销售就只能像一个泡泡不可避免地走向破灭。

案例:综艺股份——海外上市概念的网络股

1998年年底,综艺股份(600770)向北京连邦软件投资3264万元,从北京连邦的股东手中购得51%的股权,成为北京连邦的第一大股东。北京连邦下属的电子商务事业部在1999年1月独立注册成为北京珠穆朗玛电子商务网络服务有限公司(8848.net),注册资本120万元人民币,连邦软件投资96万元持有80%的股权。8848很快获得了国际风险投资的青睐,并很快进入到美国NASDAQ上市的筹备阶段,当时美国NASDAQ市场的网络股正值高潮。按照当时的说法,8848在1999年年底基本完成了赴美上市前的安排,融资市值计划在5亿美元。尽管在后来引入风险投资和筹备上市过程中,综艺股份控股的北京连邦在8848的控股比例已经下降到28.16%,也就是综艺股份的间接控股比例只有14.36%,但是8848企业市值可能的爆炸性增长,似乎还是可以让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第一次分享到美国股市的收益。这样一个间接持股NASDAQ网络股的模式在当时的确是领先的和全新的,只不过投资的赌注在于8848必须在NASDAQ成功上市,但后来问题也恰恰出在了这里,8848最终没有成为一只在NASDAQ上市的网络公司,于是泡沫破裂了。反过来想,如果成功了呢,也许综艺股份的股价会更牛,也许最终还是无法逃脱美国网络股泡沫破裂的宿命。

原来不沾互联网的三家传统公司在席卷全球的网络热潮中,成为了网络大牛股的三个领导者,其核心在于它们率先接触了火热的网络产业,它们在火热的网络产业迅速建立了一个具有想象力的商业模式,于是牛股就基本成型了。“火热的行业+具有想象力的商业模式=巨大的号召力”,虽然它们还欠缺一个非常重要的牛股要素——“优良的经营业绩”,但2000年牛市中的投资思想中没有业绩概念,只有无限预期,所以最终只能成为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的投资逻辑。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缺少”这关键一点的确无法长久。

总结:从2000年牛市大牛股特征看,较1996年牛市相比,投资者更注重上市公司所属的行业发展前景,更注重上市公司本身业务模式的创新性和领先性,也就是牛股的选择更具有从行业到企业系统性特征,这应该是中国股票市场的进步,因为这已经在向国际上最流行和最有生命力的价值投资方法靠拢了。但是,2000年牛市中的牛股较1996年更加没有可复制性,因为1996年的大牛股都是有良好的业绩支撑的,2000年的大牛股则完全不同,主要是靠想象支撑的,就这一点而言,很难说是进步还是退步,但无论怎样,相对1996年的牛股而言更容易理解和把握一些。

更全面地回顾1999~2000那波大牛市,领头的虽然是网络股,但牛气十足的却远不止网络股,网络的概念被扩大成为科技股,而科技的概念被简化了,与高等院校沾边的就成为科技股,经过重组引入新技术的也是科技股,甚至只要公司名称里有“科技”二字的都成了科技股。科技股盛行天下的群众基础就是这样建立的:毕竟两只百元股——亿安科技和清华紫光都是凭借着科技的光环才登上百元的。

科技股的热潮最终成为了科技股的泡沫,以至于科技股在后来的数年内虽有群众基础,但却始终无法重树辉煌,因为业绩好的科技股实在是少得可怜。所以,科技股只有真的有了好的经营业绩,才有可能真正腾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