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投公司投资黑石亏损的教训

中投公司投资黑石亏损的教训

时间:2022-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投公司尚在筹备之际的第一单就下在黑石公司上。2007年5月,中投公司斥资30亿美元以每股29.6美元的价格购买黑石1.01亿无投票权的股份,相当于黑石总股本的近10%,投资期为4年。也许不少人将中投的投资损失归咎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可是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此次国际投资的风险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就已经埋下伏笔,金融危机只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案例三 中投公司投资黑石亏损的教训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简称“中投”)是由中国政府于2007年9月29日成立的主权财富基金,旨在帮助中国政府更好地管理日益庞大的外汇储备,并减少美元资产比重,其起始资金为2000亿美元,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投的资产管理总额已达到3323.94亿美元,根据主权财富基金研究所(SWF Institute)2010年7月的数据,中投在全球规模最大的前11个主权财富基金中位居第五,占全球总规模的8.5%,为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之一。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高达2.8万亿美元。

黑石集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及金融咨询服务提供商,其资产管理业务包括企业私募股权基金、对冲组合基金、房地产投资基金、高级债券基金、自营对冲基金和封闭式基金。此外,黑石基金提供各种金融咨询服务,包括并购咨询、重组咨询和资金募集服务。2006年黑石集团盈利超过22亿美元,人均创造利润295万美元,是高盛的8倍;2007年6月22日黑石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中投公司尚在筹备之际的第一单就下在黑石公司上。2007年5月,中投公司斥资30亿美元以每股29.6美元的价格购买黑石1.01亿无投票权的股份,相当于黑石总股本的近10%,投资期为4年。在同年6月22日黑石挂牌交易后,每股IPO价格为31美元。之后美国股市连续下跌,到2008年10月9日,该笔投资的浮亏已达21.1亿美元,相当于144亿元,也就是该笔投资额的70%。而与中投公司如此巨大的损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黑石集团从2007年开始借助中投的“东风”,入股蓝星集团、买入上海商务楼、打造寿光物流园,甚至设立中国大陆基金,吸引了包括社保基金在内的广泛关注,风光无限,获利翻倍,在华3年投资获利100%(47)

如此的盈亏对比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指责,然而痛定思痛,我们更应该反思在这次国际证券投资上应该吸取的教训。当初,中投公司投资于美国黑石集团的原因不仅包含黑石集团自身的强大的实力和规模,以及其自2001年来的快速发展,也有在美国股市动荡、经济低迷的背景下“抄底”的动机。

对于国际证券投资而言,投资时机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而中投公司投资黑石则可以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案例。2007年5月,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危机已经爆发,美国股市已经开始波动,在美国的影响下,欧洲、日本以及香港资本市场都有反映。在美国经济走势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对美国的企业进行投资冒着巨大的风险。

此案例中的投资期限锁定也值得我们去思考。4年之内的经济形势、股市行情、黑石公司的运营状况都有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而锁定投资期则意味着投资在黑石的30亿美元完全失去了流动性,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4年的锁定期时间相对过长,一般IPO最多1年的锁定期。此外黑石IPO的定价过高,相对于4年这么长的持有期来说,对IPO价格的折扣应该更大一点。

也许不少人将中投的投资损失归咎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可是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此次国际投资的风险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就已经埋下伏笔,金融危机只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我国投资于美国的金融企业和机构占了很大一部分,而这些机构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弥补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巨大损失,所以在国际投资机构尤其是代表国家的投资机构进行海外投资的时候,一定要审慎评估潜在风险,避免盲目投机。

总结来说,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投资的时候,海外证券市场的不可控性会使投资者面临放大的风险,投资者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盈亏,因此在投资之前一定要仔细分析海外证券市场的波动程度、所投资公司的发展前景、全球宏观经济走势等,对于投资期限等因素要做慎重的考虑,而且切不可以抱着抄底投机的侥幸心理,必须做好谨慎的分析。

本章思考题

1.对比国际债券投资与国内债券投资的风险与收益区别。

2.简述国际金融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及其实现方式。

3.简述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并用近期的证券价格波动来检验分析这些因素对证券价格影响的程度。

4.查阅相关资料,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最新发展趋势作出分析。

【注释】

(1)任淮秀,汪昌云.国际投资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任淮秀,汪昌云.国际投资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陈玲.现代国际投资.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4)黄庆波.国际投资学.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5)任淮秀,汪昌云.国际投资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黄庆波.国际投资学.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7)吴晓东.国际投资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8)Bruno Solnik,Dennis Mcleavey,张思成译.国际投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9)吴晓东.国际投资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0)黄庆波.国际投资学.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11)吴晓东.国际投资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2)郑勇.金融期货与期权教程.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13)李林岭.金融期货.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14)张慧茹,李海东.金融期货.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5)施兵超.金融衍生产品.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16)郑勇.金融期货与期权教程.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17)吴晓东.国际投资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8)施兵超.金融衍生产品.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19)汪昌云.金融衍生工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0)沈悦.投资学.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1)沈悦.投资学.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2)陈玲.现代国际投资.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23)陈全伟.机构投资者:一般理论和中国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24)姜春莉.我国养老基金国际投资问题研究.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5)续芹.我国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力研究.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26)续芹.我国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力研究.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27)续芹.我国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力研究.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28)毕子男.机构投资者对证券市场效率影响的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29)胡金焱,李维林.金融投资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0)朱相平.投资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1)陈建.国际经济合作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2)任淮秀,汪昌云.国际投资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3)梁蓓,杜奇华.国际投资.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34)任淮秀,汪昌云.国际投资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5)何锋.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6)任淮秀,汪昌云.国际投资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7)任淮秀,汪昌云.国际投资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8)杨胜刚.比较金融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9)李朝辉.证券市场法律监管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40)杨胜刚.比较金融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1)李强.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监管法律的比较及借鉴.河南大学学报,2006(9)

(42)周莉.香港证券市场攻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3)吴晓求.海外证券市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4)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45)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46)杨胜刚.比较金融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7)金雪军,王义中.中国很受伤.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