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总载体课程体系设计

总载体课程体系设计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企合作签订协议或达成共识,合作范围最好能包括专业建设的方方面面,确认双方在总载体方案人才培养中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合作的方式和具体工作进程,它是校企合作的重点之一。设计型总载体,是通过校企合作,合理地针对人才培养而设计开发并力求推向市场,与培养目标高度吻合的总载体,其总载体的系统性、功能性、产品性、可开发性特点极其鲜明。

载体课程体系设计是指在总载体模式的理念和方法指引下,按照职业教育规律和工程特色,对课程进行有序规划和组合,形成体系。而相应课程的设计、开发是在总载体课程体系确立后,就课程进行的结构及教学设计,包括协调课程与课程间以及课程内部各模块间的内在逻辑的形成,以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成长规律。

一、总载体课程体系设计的前期工作

总载体课程体系设计之初,需要创造相关条件,使总载体模式的理念和方法能够顺利贯彻落实。同时,总载体课程体系前期工作的完成,也是课程体系实施的条件。

(一)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业已完成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源头是专业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设计开发时,采用总载体方案进行人才培养的专业已经明确了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等,对人才培养质量以及社会企业的需求有清楚的认识。

(二)人才培养计划获得确认

在总载体方案的框架设计中,专业对具体的实施应制订计划,对总体上实施总载体方案作为相应的安排,统筹整个专业的相关工作任务。该计划在制订时,应在消化和掌握职业标准的基础上,确定总载体选择的方向,大致明确总载体的选型、设计和开发的内容,即总载体规划设计基本完成。这是课程体系设计中关键的一步。

(三)校企合作业已展开

校企合作签订协议或达成共识,合作范围最好能包括专业建设的方方面面,确认双方在总载体方案人才培养中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合作的方式和具体工作进程,它是校企合作的重点之一。另外,还应在总载体的技术开发和合作进行市场化等方面有着明确的措施。

(四)核心教师配备

此时,实施总载体方案的核心教师完成遴选,组建了包含企业教师在内的合适的教学团队,并开始深入各个环节开展工作。同时,为实施总载体方案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完成了优化组合和必要配置的准备。

二、总载体课程体系设计

总载体课程体系是新型的课程体系,在专业确定采用总载体方案并为此作出人才培养的实施计划的前提下,初步完成总载体设备的选型和原理方案设计工作后,再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构架工作。依照总载体模式的理念,让总载体课程体系与总载体系统的落实并驾齐驱、互为支撑。

(一)课程体系规划

根据总载体人才培养方案框架设计,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计划制订后,课程系统建设和总载体的选择同步进行、互为依托。总载体体系和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两个子系统,既独立又交叉,共同支撑总载体方案。

1.课程体系与总载体系统的关联

总载体课程体系与总载体体系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对应关系,在总载体课程体系设计构建时,两者原则上同时规划、同时展开、同时实施,两者的主要工作有着紧密联系,并且相互对应、互为条件,互相反馈、互为结果。其中,课程体系规划基本与总载体选型、设计任务书同步,课程体系设计构建与总载体设计、开发同步,课程开发与总载体的分解同步,课程体系的实施与总载体设备生产制作同步,见图3-1。

 

图3-1 课程体系框架

2.课程体系的规划

总载体课程体系应“以载体为基准对接融合课程”和“以课程为依据指导载体开发设计”两种方法并举,这是规划课程体系的基本方法。以此方法规划的课程,按照学生培养目标的基本动手技能、单项专业技术能力、技术技能应用能力、综合应用技术技能四个层次,分别对应合并规划成为专业认知和基础训练类课程、专业基本技术技能课程、专业技术技能课程、技术技能综合应用课程四个层次。

3.课程体系的架构设计

对四个层次设计规划出来的“新”课程进行整合、序化,使各门课程形成合理的逻辑顺序,再配置和优化其他教学资源,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上下沟通和横向延展构成网络,建成“基于总载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体系设计构建基本过程

总载体课程体系设计的内容很多,也是一种全新的课程体系设计。但是,抓住主要步骤,可以顺利地完成总载体课程体系的设计。

1.明确课程体系及课程设计依据

课程体系的设计以及随后的课程建设,应以人才培养实施计划为依据,必须严格围绕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目标进行。

2.课程体系的设计

对应总载体设备的选型、设计和制作等过程,按照总载体理念,通过特殊的方法将载体与课程对接融合等,进行相应排序和整合,成为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课程构架、课程顺序、门类编排、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进度等集成,成为高效、易于实现、科学严密的课程体系。

3.课程开发

课程体系建立后,通过进一步深化研究以确定总载体课程的目标。通过载体与课程的对接融合,课程对载体提供设计、开发、条件等方式,深入进行各个课程的开发。

4.课程要求的反馈

经过开发后的课程,需要反馈到课程体系环节,进行课程与总载体的总体协调,确保总载体体系服务于课程、课程同步于总载体。

5.课程的同步实施准备

按照总载体理念和方法,教学实施同步于总载体制作,在做中学和学中做中完成总载体课程实施。为此,在课程体系开发中,需要进行课程实施的准备。

三、总载体选型对总载体课程体系设计的影响

总载体体系对总载体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建设的影响是全面和深刻的。就总载体选型而言,能满足人才培养的总载体设备,可分为“选型式总载体”和“设计型总载体”形式,具体来源分成现有产品直接作为载体、按照已有产品的成套图纸制作而成载体、校企合作开发载体、自主开发载体四种类型。由于总载体类别不同、来源不同,因此总载体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建设也有所不同。

(一)选型式总载体课程体系

选型式总载体,是将现有产品直接作为载体、按照已有产品的成套图纸制作而成载体的总载体,它已经具备市场化条件,技术开发的工作量不大。

对这类总载体课程体系设计时,最重要的是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大力做好总载体技术选型工作,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同时,还须尽可能多地利用企业的成熟技术资料,创设总载体的生产制作和教学条件。

在具体操作中,对总载体所承载的知识和训练项目进行详细分解,划分分载体和子载体,必要时对载体结构、载体采用的技术原理进行改造并与课程对接,构建起新型总载体课程体系。

(二)设计型总载体课程体系

设计型总载体,是通过校企合作,合理地针对人才培养而设计开发并力求推向市场,与培养目标高度吻合的总载体,其总载体的系统性、功能性、产品性、可开发性特点极其鲜明。

在课程体系设计和总载体开发之初,就需要充分考虑如何分解课程和分解载体,使载体与课程及工作情境、教学条件等有机对接和匹配融合,从而有效地建立起课程体系。

四、关于首次建设和实施总载体课程体系的问题

实施总载体方案存在一个首次采用问题。由于存在探索和实践原因,首次采用总载体课程体系和后续多次循环有一定的不同。

首次采用,存在总载体选型、设计和开发问题,在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开发时工作量大,要求有更高、更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另外,首次施行总载体课程体系,对整个准备工作要求较高。对此,应在总载体设备的选型、设计和开发上下功夫,选择适合自身专业人才培养的总载体。

总体方案后续多次循环时,可能出现载体实物积累,增大教学成本问题。因此,在载体选型、设计和开发之初,就必须充分地考虑市场化因素。同时,在载体结构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只对用于人才培养所必需的构件和组成重新投入制作实训,而绝大部分零部件循环使用。这些思路,应该在总载体课程体系设计中的工作任务和工程情境划分时,就进行充分的细化和归纳,以提高载体效能。

[本节提示]

1.在总载体课程体系设计构建时,原则上两者同时规划、同时展开、同时实施,两者中的主要工作有着紧密联系并相互对应。其中,课程体系规划基本与总载体选型、设计任务书同步,课程体系设计构建与总载体设计、开发同步,课程开发与总载体的分解同步,课程体系的实施与总载体设备生产制作同步。

2.总载体课程体系主要用“以载体为基准对接融合课程”和“以课程为依据指导载体开发设计”两种方法,其结果按照学生培养目标的基本动手技能、单项专业技术能力、技术技能应用能力、综合应用技术技能四个层次,分别对应并规划成为专业认知和基础训练类课程、专业基本技术技能课程、专业技术技能课程、技术技能综合应用课程四个层次。

3.课程体系的架构设计。对四个层次设计规划出来的“新”课程进行整合、序化,使各门课程形成合理的逻辑顺序,再配置纳入和优化其他教学资源,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上下沟通和横向延展构成网络,建成“基于总载体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

4.实施总载体方案存在一个首次采用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