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激励的概述

激励的概述

时间:2022-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激励的过程就是管理者引导并促进工作群体或个人产生有利于管理目标行为的过程。从世界范围看,美国特别重视这一点,它从世界各国吸引了大量有才华的专家、学者,这正是美国在许多科学技术领域保持领先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吸引人才,美国不惜使用支付高酬金、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等激励办法。

第一节 激励的概述

一、激励的含义

从心理学角度讲,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动动机的心理过程,是一个不断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循环的动态过程。简言之,就是在工作中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人们加入一个组织或群体,都是为了达到他们个人单干所不能达到的目标。然而,进入组织的人不一定会努力工作,因为人们为组织服务的意愿程度是有高低之分的,有的表现为强烈,有的中等,有的则一般,还有的却是消极。如何使组织中的各类成员,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热情高涨地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是现代管理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激励是对人的一种刺激,是促进和改变人的行为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激励的过程就是管理者引导并促进工作群体或个人产生有利于管理目标行为的过程。它可以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开发人的能力,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管理中,每一个人都需要激励,其中包括自我激励以及来自同事、群体、领导和组织方面的激励。一个人的行为,必须受到外界的推动力或引导力的影响,并通过个体自身的消化和吸收,产生出一种自动力,使个体由消极的“要我做”转化为积极的“我要做”。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激励这一概念。

(一)激励是一个过程

人的很多行为都是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完成的。对人的行为的激励,实质上就是通过采用能满足人需要的诱因条件,引起行为动机,从而推动人采取相应的行为,以实现目标,然后再根据人们新的需要设置诱因,如此循环往复。

(二)激励过程受内外因素的制约

激励从创造和设置满足需要诱因开始,其最终结果是通过员工工作行为的积极性来完成的。制约员工工作行为的内外因素有很多,因此,管理者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措施,应与被激励者的需要、理想价值观和责任感等内在的因素相吻合,才能产生较强的合力,激发和强化工作动机,否则不会产生激励作用。

(三)激励具有时效性

各项激励措施对员工增强工作动机都会有重要意义。但是,每一种激励手段的作用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度,超过时限就会失效。同时,由于人的主导需要经常处于变化之中,同样的激励方式对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会产生不同的激励效果,因此,激励不能一劳永逸,需要持续进行。

二、激励的过程

激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从个人的需要出发,引起欲望并使内心紧张(未得到满足的欲求),然后引起实现目标的行为,最后在通过努力后使欲望达到满足。激励的连锁过程如图7-1所示。

img34

图7-1 激励的连锁过程

①需要。我们说,激励的实质就是通过影响人的需要或动机达到引导人的行为的目的,它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的行为的强化过程。研究激励,先要了解人的需要。需要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是人们行为积极性的源泉。人的需要一旦被人们所意识,它就会以动机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驱使人们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以达到自身的满足。需要越强烈,它的推动力就越强、越迅速。人的需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理状态的变化,这是由内部生理因素引起的需要,如饥饿时对食物的需要;二是外部因素影响诱发的需要,如对某种新款商品的需要;三是心理活动引起的需要,如对事业的追求等。

②动机。动机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的。当人们有了某种需要而又未能满足时,心理上便会产生一种紧张和不安,这种紧张和不安就成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促使个体采取某种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说,需要和动机没有严格的区别。需要体现一种主观感受,动机则是内心活动。实际上一个人会同时具有许多种动机,动机之间不仅有强弱之分,而且会有矛盾。一般来说,只有最强烈的动机才可以引发行为,这种动机称为优势动机。

③行为。在企业组织中,员工的行为与工作、生活环境相互作用,任何一种行为的产生,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动机对于行为有着重要的功能,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始发功能,即推动行为的原动力;二是选择功能,即它决定个体的行为方向;三是维持和协调功能,行为目标达成时。相应的动机就会获得强化,使行为持续下去或产生更强烈的行为,趋向更高的目标;相反,则降低行为的积极性或停止行为。

④需要、动机、行为和激励的关系。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人的任何动机和行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需要,就没有动机和行为。人们产生某种需要后,只有当这种需要具有某种特定的目标时,才会产生动机,动机才会成为引起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但并不是每个动机都必然会引起行为,在多种动机下,只有优势动机才会引发行为。员工之所以产生组织所期望的行为,是组织根据员工的需要来设置某些目标,并通过目标导向使员工出现有利于组织目标的优势动机,同时按照组织所需要的方式行动。管理者实施激励,就是想方设法做好需要引导和目标引导,强化员工动机,刺激员工的行为,从而实现组织目标。

三、激励的作用

(一)通过激励可以提高知名度,吸引人才

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有竞争性优势的薪酬制度等方法,把急需的、有才能的人吸引过来,并长期为组织工作。从世界范围看,美国特别重视这一点,它从世界各国吸引了大量有才华的专家、学者,这正是美国在许多科学技术领域保持领先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吸引人才,美国不惜使用支付高酬金、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等激励办法。例如,美国IBM公司有许多有效的激励方法:提供养老金、集体人寿保险和优厚的医疗待遇;给工人兴办了每年只交三美元会费就能享受到带家属去乡村疗养的乡村俱乐部;减免那些愿意重返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职工的学费;公司筹办学校和各种训练中心,让职工到那里学习各种知识。

(二)通过激励可以提高人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提高自觉性,主要应解决人们对工作价值的认识问题,认识所从事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人的行为常常带有个人利益的动机,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让人们看到在实现组织大目标的过程当中,也能实现个人利益和个人目标。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统一程度越高,职工的自觉性乃至主动性、创造性就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反之,便会出现消极怠工,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创造性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保证,是工作积极性得到发挥的体现,它能够大大地提高工作绩效。例如,丰田汽车公司采取合理化建议奖的办法鼓励职工提建议,不管这些建议是否被采纳,均会受到奖励和尊重。如果建议被采纳,并取得经济效益,将会受到重奖。结果,该公司职工仅1983年就提出165万条建设性建议,平均每人31条,为公司创造900亿日元的利润,相当于该公司全年利润的18%。

(三)通过激励可以激发人们的热情和兴趣

激励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对自身工作的认识,还能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和兴趣,解决工作态度和认识倾向问题。通过激励,使员工对本职工作产生强烈、深刻、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动力,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实现预定目标中。兴趣是影响动机形成的重要因素,通过激励使人对工作产生稳定而浓厚的兴趣,使人对工作产生高度的注意力、敏感性、责任感,形成对自身职业的偏爱。个人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一般也是在浓厚的职业兴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强烈而稳定的职业兴趣,也是人们提高技能,保证技术、知识、能力充分发挥的心理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