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要素的区际流动

要素的区际流动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素在区际的流动性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里,由于封建割据、信息阻塞等缘故,要素在区际的流动受到很大限制。当企业的经营行为完全受上级计划控制时,全业会对要素的区际流动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3.3.2 要素的区际流动

一、要素的区际流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

影响一个区域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各不相同的,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等多种。依其流动性可将这些因素划分为流动性因素与非流动性因素两类。通常来说,政治、体制、政策、自然因素都很少或根本不能跨越区域而流动,因而我们称其为非流动性因素。而人口、劳动力、资金、技术、商品等因素都能跨越区域而流动,因而可称之为流动性因素。在这些因素中,人口的流动是否必然带来经济增值带有很大的或然性,而能够带来经济增值的那部分人口流动一般表现为劳动力的流动。商品的流动本身也只表明价值实现中的位置移动,而并不带有经济增值的涵义。与劳动力流动相同,资金,技术在区域之间流动中也带有增值的意义。根据能否实现经济增值这一特性,可以将劳动力、资金、技术从流动性因素中分离出来,以便与人口和商品等因素的流动区别对待。

流动性要素是区域经济中的投入性要素,也是区域经济成长的源泉,因为商品的生产过程正是由资金物化而成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技术与劳动力相结合的产物。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所以能够源源不断地进行下去,也是生产要素不断投入的结果。对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进行了深刻地分析与说明。这里我们所关心的,主要是要素的跨区域流动问题。

要素在区际的流动性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从纵向的历史角度来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就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史,也是要素区际流动不断扩大化的历史。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里,由于封建割据、信息阻塞等缘故,要素在区际的流动受到很大限制。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要素区际流动的范围与规模才日益扩大,封建割据的铲除为要素在区际之间的流动建立了法律与制度上的保障,因而才出现了以追求收益最大化为标志的资本主义资本不断地跨越区界的流动,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的技术发明与创造能够呈几何级数递增且迅速地扩散,使得资本主义的劳动力能够大范围地迁移。现代工业通过把机器、化学过程和其他方法相结合,使工人的职能和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不断随着生产的技术基础发生变革,这样,它也同样不断地使社会内部的分工不断发生变革,不断地把大量资本与大批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入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交换职能的变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从横向的角度来看,区际要素的流动也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一般而言,商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要素的区际流动就越频繁,流动速度与规模也就越大,而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要素流动得也越稀疏,流动的速度与规模也就越小。如果将一国内部划分成发达区域——过渡区域——不发达区域的话,则可根据要素在区际的流动特性将区域划分成强烈流动区——过渡流动区——流动弱化区,从而与前述的区域发达程度相对应。一个十分简单明了的事实是,在我国,往往越是贫困落后地区的居民,越不易出现区际流动。甘肃、宁夏、青海一些环境恶劣经济落后地区的居民,就是不愿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穷山沟而迁往富庶发达的河西走廊和其他平原盆地区,无论政府部门的干部怎样苦口婆心地做工作也无济于事。而经济活跃发达的江苏、浙江等地的农民,在推动乡镇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却自主地把脚步迈向全国各地,形成了北方地区为数不少的“温州村”、“宁波村”、或“浙江村”、“福建村”等等。

由此不难看出,无论从时间和空间上看,跨区域的要素流动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一种体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进一步说,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来讲,如果—个区域想要取得经济的发展,必须催化和加快要素的流入与流出,倘若一个区域采取自我封锁,闭关自守的政策措施,无疑就会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区际要素流动的影响因素

通常,要素能否流动和如何在区际流动主要取决于外界环境、内部机制和中介条件三重因素。

(1)外界环境:在自然条件已不构成要素区际流动的障碍时,外界环境通常包括经济体制、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社会心理等因素。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中,要素在区际流动的主动性与能动性不同。在集中计划体制下,要素在区际的流动就必须服从国家计划的安排,流向哪里,何时流动或流动多少都服从于国家计划的统一安排,作为要素拥有者的微观基本经济单位一般没有流动的决策权。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素的区际流动往往取决于微观经济单位自身的偏好。同样,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要素的区际流动也有不同影响。当宏观经济采取宽松政策,市场需求旺盛之际,通常劳动力与资本在区际的流动会加快,这时技术的流动表现为成熟技术和传统技术在一定意义上的扩大化。反之,在国家采取紧缩性政策措施时,通常市场需求被大大压缩,劳动力和资本在区际的流动也会放慢,但此时新技术的传播与扩散速度则加快。再者,如果要素的区际流动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持通常也不利于要素在区际的流动。除此之外,社会心理对要素的区际流动也有很大影响。如果一个区域的公众对要素在区际的流动采取不支持、不合作的态度,或满足于现有的经济现状,不愿要素在区域间不断地流动,或对某些要素如新技术的开发使用抱有一种抵制心态时,通常也不利于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

(2)内部机制:指微观经济单位对要素流动的决策机制。因为在外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要素在区域之间的流动取决于拥有要素的微观经济单位本身,即企业和个人。企业与个人虽然都以经济收益的扩大为目标,但也必须考虑到要素流动时的成本、障碍与风险。也就是说,经济收益并非是要素在区际之间流动时所要考虑的惟一因素。作为劳动者个人,在区际流动的决策上除了考虑经济收益以外,也还追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满足感与归属感。所以,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状况,一些劳动力在区域之间的流动,并非纯粹是为了增加薪水或非薪水收入,而仅仅只是为了避开旧有的自然和社会氛围,即常说的“换个环境”。企业能否驱动要素在区际流动还在于企业是否具备一个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当企业的经营行为完全受上级计划控制时,全业会对要素的区际流动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概而言之,在市场机制发挥着诱导性的前提下,企业和个人会驱动要素向预期的经济和非经济性收益扩大的方向移动。

(3)中介条件:系指联接区域与区域之间要素流动的一些中间环节。这些中间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要素在两个区域的供需差别,两区域要素价格的差别;信息的完备程度与及时性;交通运输工具的保证程度等。一般而言,要素会从供过于求的区域流向供不应求的区域,从要素价格低的区域流向要素价格高的区域,当信息不能迅速从一个区域抵达另一个区域或信息传播中出现大量损失或信息在传播中被人为扭曲时,都不利于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至于交通运输工具,通常与劳动力在区域间的流动有着莫大的直接关系。在交通运输工具的保证程度较高时,会促进劳动力在区域之间的流动。对于劳动力的区际流动来说,中介条件还包括夫妻之间的分居状况能否得到解决,子女的就学与日后的就业的保障程度,迁移费用如何得到补偿等因素。

三、要素区际流动的方向与形式

既然要素能够在区域之间流动,也就必然带有一定的方向性,因而研究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性时就有必要对要素流向哪一个区域的问题有一个总体的判断与把握。一般来说,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方向大体上受三个规律的支配:(1)向需求引力最大的方向移动。需求引力越大时,说明要素稀缺性越严重,要素的供需矛盾越尖锐,因而也越易于吸引其他区域的要素进入。(2)向收益最大化的方向移动,即要素在流动中带有明显的增值倾向,追求经济和非经济收益的扩大始终是要素流动的基本目标。(3)向最近的区域移动,即遵循就近流动原则。距离越近,信息传播得越完备越迅速,要素流动得越便利,成本也就越低。这是就劳动力、资金、技术三要素流动的共性而言,至于各种要素流动的方向性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别。比如由于各区域要素的供给与需求不相一致,要素之间流动的方向性就存在着互异甚至相反的状况。一般来说,在发展中国家内部,由于农村劳动力存在着大量剩余,而城市工业在扩张中会出现劳动力不足的矛盾,因而在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的区际流动会表现出由农村指向城市,由小城市指向大城市的流向。但技术的流向却与之相反,这是因为技术的创新与供给多发生在都市区域,其中又以大城市居多,因而技术的传播方向一般循着“大城市—小城市—农村”的方向进行,即与劳动力的流向相反。在现实生活中,要素的逆向流动或同等次的流动(从一个大城市流向另一个大城市或从一个农村区域流向另一个农村区域)状况也是时有发生的,这通常是由于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或者要素的供需结构发生变化所致。比如,我国在60年代曾动员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和知识分子从城市流动到农村,这就表现为一种逆向流动,而这种流动是中央政策改变或引导的结果。

除了流向外,要素的区际流动还会表现为不同的地域形式:(1)聚集式流动,即要素跨越区域边界向另一个区域的某一个中心集结的倾向。比如近年来全国许多省区的农民都涌向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从事第二或第三产业的经营活动,这种流动就带有聚集式流动特点。(2)扩散式流动,即要素从一个中心向周围地区扩散形成的流动。比如技术在区域间的扩散传播就是由中心城市向外围的扩散形成的。(3)轴线汇集,要素跨越区域向一线状地带聚集的形式即属于此种类型。比如沿铁路动脉、高速公路干道、内河河流或富庶狭长的平原地带等,都可能成为要素跨越区域边界后的集中地段。(4)区际漂移,即要素从一个区域移向另一个区域的相对分散零星的流动,比如我国近年人才由西部向东部的流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