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作为跨国公司理论要素的知识

作为跨国公司理论要素的知识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跨国公司有关知识理论的核心是解释跨国公司存在的问题,其焦点是知识的转移问题,而且,这种转移主要是从一个组织单元到另一个组织单元的“单向”转移,通常情况下,母公司是唯一的知识输出源,知识遵循着自上而下的单一流向。

7.1 作为跨国公司理论要素的知识

自从20世纪60年代Hymer(1976)的创新性理论问世以来,跨国公司的核心理论一直是企业的专有优势及其跨界转移问题。一个最基本的观点是,企业到海外投资所需具备的基础优势就是独特的知识。很大程度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就是在转移一种间接产品,即知识,不管是关于技术、生产、营销还是其他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则体现着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Caves(1971)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强调了专有知识与海外直接投资的关系,他认为,企业的优势来自生产差别化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企业控制的专有知识,而这些知识是可以无成本或者以很小的成本转移到其他国家的市场,所以就发生了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行为。

在将知识应用于对跨国公司行为解释时,通常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出售知识的市场是不完全的。知识的许多特性使得它难以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加以利用(Casson,1987)。例如,知识的买方对于所购产品的质量难以确定,为了减少买方面临的不确定性,卖方当然可以更多透露他的知识,但是,这个过程却不像其他产品的销售那样具有可逆性,知识一旦传递出去就不可撤销了。通过更多信息的披露,卖方实际上是将知识免费转移给买方了。因为知识本质上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它可以在边际成本为零的条件下转移,而创造知识的企业却难以从他人对知识的使用中获得报酬(Arrow,1962;Johnson,1970;Mc Manus,1972;Magee,1977)。而按照交易成本理论的解释,知识市场的不完全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机会主义行为始终存在。

正是基于所具有的容易传播又难以保护的公共物品特性,Buckley&Casson认为,由于知识是一种易于在国家间转移的公共产品,知识的国际化扩张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因此,除非比较优势或者其他要素将生产行为限定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否则,知识的内部化会使得每个公司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运作。或者说,知识的内部化是公司经营跨国化的原因,而跨国公司的出现则是知识内部化的必然结果。为了有效保护和利用知识所有权优势,跨国公司必然会提高内部化的程度,正是在这种理论背景下,很多跨国公司形成了以合资或多数股权子公司为主体,纵横向一体化程度很高,规模庞大、内部控制体系森严、组织层级众多、结构刚性的组织体系(刘海云,2001)。比如,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跨国公司设在发达国家的子公司中有72.5%是采用全部股权形式,只有8.4%是少数股权;设在发展中国家的子公司,全部股权的占52.6%,少数股权的占19.8%。

知识理论应用在对跨国公司的解释之中,被认为解决了交易成本理论没有解决的关于跨国公司结构问题,即是企业内部知识创造和转移的速度与效率,而不是控制成本,决定了企业的边界(Kogut&Zander,1993;Chang,1996)[1]。而跨国企业层级结构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在各个单元间进行知识特别是默会知识的转移时比市场更加有效(Kogut&Zander,1995)。

显然,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中的知识要素,仍然只是解释与解决跨国公司存在机制的一个视角。其基本的逻辑是,在市场不完全的条件下,由于知识本身不同于其他实物资产的特殊属性,加之专利制度的局限性,使得创造知识的公司面临着对知识的使用如何取得回报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海外直接投资就成为企业跨国使用知识的一种方式。而且,产品生产的经验知识和管理诀窍等知识是很难明确阐释的,对于这类知识而言,内部化方式被认为是收取此类知识租金的唯一方式(Macharzina,Oesterle&Brodel,2000)。

传统跨国公司有关知识理论的核心是解释跨国公司存在的问题,其焦点是知识的转移问题,而且,这种转移主要是从一个组织单元到另一个组织单元的“单向”转移,通常情况下,母公司是唯一的知识输出源,知识遵循着自上而下的单一流向。同时,由于假定知识具有公共品特性,可以在无成本或低成本条件下转移,即复制知识比创造知识要节约得多,所以Caves(1971)曾经说,体现在知识、信息或技术中的任何优势,如果在首个市场被验证能够产生超过成本的积极回报的话,那么就有可能在其他市场得到同样效果,而且不需要像第一次那样再次发生同样的沉没成本。但是,在这些论述中,实际上暗含着许多严格的假定,假定知识是一个普适常数,或具有客观有效性,所有经济人都以同样方式看待知识;假定知识可以在组织内与组织间顺利转移,并可以在所有文化背景下无差别使用;假定每个组织单元都能够以完整形式复制知识。

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在母公司拥有的知识优势足以应对尚不激烈的海外竞争的扩张主义情况下,知识转移主要是自上而下地由强势地位的母公司向子公司单向流动的条件下,上述结论是基本成立的。但是,在一个竞争已经非常激烈的动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跨国公司的扩张主义行为基本终结,跨国公司的研究主题也正由存在机制转向发展机制,为了实现全球效益,就必须嵌入到当地的异质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之中,学习吸收当地的新知识,就必须充分发挥遍布海外的各个节点的自主学习优势、知识协同共享优势和创新优势,因此,知识的多向流动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单向转移就成为跨国公司保持和赢得优势的一个关键。顺理成章的,那些曾经被过于简单化甚至被忽视了的知识特性就必须重新深入研究,而有利于知识多方向流动的水平化、网络型组织形式取代纵向层级组织也成为新经济条件下跨国公司重要的组织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