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教师作为知识分子

乡村教师作为知识分子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乡村教师作为乡村中的知识分子,就其性质而言,同时具有专业性与公共性两个特性,不仅关心自己教育专业领域的事情,还关心专业领域以外的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等问题。从生存状态来看,乡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相比具有其明显的特殊性。所以,强调乡村教师专业性与公共性统一的理想,其重要意义远不止于乡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依托于回归乡土,彰显其活力与生命价值,而是在于促进乡土现代化,保护乡土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乡村教师作为乡村中的知识分子,就其性质而言,同时具有专业性与公共性两个特性,不仅关心自己教育专业领域的事情,还关心专业领域以外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问题。一方面,知识分子以探求未知、发现真理、造福人类为天职,享有自由、独立与标新立异的权利。正如斯坦福大学校长唐德纳所说的:“允许具有非同寻常创造性的人享有非同寻常创造性的生活。”[1]这可谓对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进行了很好的概括。另一方面,知识分子以面向大众为价值取向,具有反思社会并引领社会进步的自觉。许纪霖先生在谈到知识分子的特征时说,“知识分子应该从公共立场和公共利益而非从私人立场、个人利益出发,按照自身专业或职业优势对社会和人生中的重大问题做出主动思考与自觉行动”[2]。这就意味着,知识分子需要一种松散的组织环境,以享受独立思考的自由,不受外界干扰,并且他们的原始想象与创造应受到法律保护。

从生存状态来看,乡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相比具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如教师来源、工作方式、婚姻家庭、生活方式、教育对象、学习资源与生存环境等均有强烈的乡土性质。这些特殊性质成了乡村教师及那里的人群有着深厚的连自己也不知道的、根深蒂固的乡土情怀。这种情怀既没有理智的依据,也不涉及利害关系,它使乡村教师与乡土社会浑然一体,互依共进。正如罗曼·罗兰所描述的:“羁縻人心的乃是从上智到下愚都有的一种潜在的、强有力的感觉,觉得自己几百年来成了这块土地的一分子,生活着这土地的生活,呼吸着这土地的气息,听到它的心跟自己的心在一起跳动,像两个睡在一张床上的人,感觉到它不可捉摸的颤抖,体会到它寒暑旦夕、阴晴昼晦的变化,以及万物的动静声息。而且用不着景色最秀美,或生活最舒服的乡土,才能抓着人心。”[3]乡村教师有一种使自己回归自然、享受乡土生活状态的潜在心理倾向,希望与乡里人一道在那或引人入胜或单调沉闷的空气中,在那或平淡无奇而一切都叫你割舍不得的土地中,共同体验与创造那种乡土文化自有的魅力和深沉的甜美。

从品性来看,乡村教师不仅是人类文明在乡村的诠释者、启蒙者、传承者与领导者,而且他们的人格中蕴含着天然的公共意识。乡村教师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及农村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与农村社会环境与农村人的素质存在无法割除的互动性质。在这种互动中,他们不仅为那里创造财富,而且为那里开创社会文明之先进风气。农村教师能及时地表达政府意愿与党的政策和思想方针,是一种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的潜在力量;他们可以改变人的价值观念,提升人的生活品位,提高人的法制意识,减少农村青少年的犯罪倾向,从而可节约政府的治安支出,减少社会预防费用和犯罪的社会损失;他们能动员与发动农民,组织建设与塑造一个新的农村精神。农村教师不只是一笔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我们也希望借由乡村教师立足农村、服务农村的机会,与农民共同发觉危机、面对挑战,酝酿重新组织农村社会的契机。

从现实意义来看,乡村教师一直担负着乡村教育的重要角色,并持续实现自身专业化的现代转型。即便是最朴实、最寒素的老、少、边、穷地区,他们呕心沥血,孜孜以求,传承文化,教书育人,以服务乡村教育为己任,为中国义务教育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他们具有一种负责而不计个人得失的人道主义情怀,经常“发掘那些被忽视和遗忘的视角,以自己新带进来的眼光和尺度,对现有的平台构成一个刺激,产生一个冲击,从而将现有的平台进一步做大,拓展其张力和空间”[4],从而被赋予了乡土中国的凝聚力量与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他们从自己的良心、普世的价值观出发,主动地发现、提出并解释社会问题。所以说,乡村教师之于乡土中国的角色及地位,蕴藏着人类先进文化的深刻意蕴,伴随着一整套无形的文化的诠释,被赋予了特定的社会的权利与义务。所以,强调乡村教师专业性与公共性统一的理想,其重要意义远不止于乡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依托于回归乡土,彰显其活力与生命价值,而是在于促进乡土现代化,保护乡土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 [美]唐纳德·肯尼迪.阎凤桥译.学术责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1

[2] 许纪霖.从特殊走向普遍:专业性时代的公共知识分子如何可能[EB/OL].哲学在线,http://philosophyol.com,2004-7-7

[3] [法]罗曼·罗兰.傅雷译.约翰·克利斯朵夫[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679

[4] 冯洪滨.今天谁能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被寄厚望[EB/OL].中国新闻网,2004-09-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