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境服务业的发展特色

环境服务业的发展特色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初期,环境服务业就依据国情,迈开了发展的大步伐,形成了自己的特征。所以,以下用水资源供给、水污染防治为例,阐述中国环境服务业的一些发展特色。
环境服务业的发展特色_环境人类学

第二节 环境服务业的发展特色

背景可靠和清洁的供水对于人类社会生物圈是至关重要的,而清洁水的供应正是环境服务业经营的领域。然而,由于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异、工业化与污染增加等原因,世界水资源状况并不乐观。因而,大力发展环境服务业,满足人们在清洁用水等方面的需求,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保障大众拥有健康的体魄,这是经济建设的根本目标。在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初期,环境服务业就依据国情,迈开了发展的大步伐,形成了自己的特征。水是生命之源,万物生长离不开水,人体70%以上的物质由水构成。所以,以下用水资源供给、水污染防治为例,阐述中国环境服务业的一些发展特色。

一、环境服务产业治理水污染评析

地球表面分布面积最广的物质是水,任何生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的滋养。可是,由于地理条件约束、社会制度缺陷等原因,人类发展目前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这是环境服务产业面对的一个挑战。早在2007年,在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的指导下撰写的《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2006年第二版的统计数据就显示,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人类最大的压力,世界上1/5的人没有安全饮用水,40%的人缺乏基本的安全饮用水设备。随着生活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人口增长,在未来25年内,世界上2/3的人口将会生活在水供应有严重问题的地区。2012年3月12日,每三年举办一次的世界水资源论坛在法国南部城市马赛举行,UNESCO再次发表新的全球水发展报告,题目是《不稳定及风险情况下的水资源管理》。这份报告说,由于全球暖化所带来的负面后果,目前淡水供应压力逐步增大。全球约80%的废水仍未能得到收集和处理,仍然有十几亿人口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同时,由于用水管理制度缺陷,滥采滥抽地下水已经破坏了部分地下储水层的结构。“在一些地方,不可再生地下水短缺已经达到了十分严峻的地步。”报告呼吁,各国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管理水资源的思路,采用有效措施控制水资源浪费现象。否则,十几亿人群将面临着饥饿、疾病、能源短缺以及贫穷[3]。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解决水资源方面的种种困难。

(一)中国水污染防治取得成效

中国正在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保护水资源,治理水污染,这是其中的重要项目。例如,2012年5月16日,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水利部联合颁发了共同制定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环发〔2012〕58号),以下简称《水污染防治规划》。规划在编制中成立了由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2个部委及重点流域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联动的工作机制,历时两年完成。规划提出,必须集中力量,治理一些关键区域的水污染问题。依据这个规划,“十二五”期间还要大力做好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范围包括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黄河中上游、太湖、巢湖、滇池、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和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等10个流域,共涉及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54个市(州、盟)、1578个县(市、区、旗)。依据《水污染防治规划》提供的数据:“2010年,重点流域总人口约7.75亿人,占全国56.5%,其中,城镇人口约3.45亿人。面积约308.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32.2%。”做好“十二五”期间的水污染治理工作,首先要立足于以往治理的基础。“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提出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等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了积极进展,成为自“九五”以来工作成效最显著的5年。《水污染防治规划》提供了一些数据,概括了以往的某些业绩。“与2006年相比,2010年重点流域国控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增加了13.4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下降了16.9个百分点。规划项目完成率(含调试率)为87.1%,比‘十五’提高了23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下降了52%。”很多水污染严重的地区经过了很好的治理,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二)重点流域依然存在水污染

虽然“十一五”期间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中国地域辽阔,水量分布不均衡,北方少雨,特别是重点流域地区,地形复杂,人口众多,因而在自然与社会环境方面形成水污染的几率较高。《水污染防治规划》公示的数据表明,2010年重点流域的经济状况是:“GDP总量约20.82万亿元,占全国51.9%,三产比例为10.5∶50.1∶39.4;人均GDP为2.7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个辽阔区域的经济总量虽然高,但是人均经济水平却不高,这就使得工业、农业生产中难以避免的废水排泄不能尽快得到自然净化,而是积累下来,形成了水体污染。《水污染防治规划》指出,重点流域内,“辽河、黄河中上游属中度污染,海河、巢湖环湖河流、滇池环湖河流属重度污染”,情况不容乐观。一些支流污染更加严重。黄河中上游的“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劣V类水质断面主要集中在渭河、汾河、湟水河等支流”,这些河流内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在一些地区,饮用水污染也存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铁、锰等”。在“十二五”规划区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指定的重点流域,造成水体污染的具体原因是“2010年,规划区域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431.2万吨,其中工业污染来源占11.8%,城镇生活污染来源占33.5%,农业面源污染来源占54.7%;氨氮排放量为136.1万吨,其中工业污染来源占10.2%,城镇生活污染来源占56.9%,农业面源污染来源占32.9%”。水是生命的源泉。重点流域存在水污染问题,其危害影响绝不可小看。2012年4月16日,国务院颁发文件正式批复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国函〔2012〕32号),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文件指出:“当前,水污染仍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重点流域人多地广、气候地理条件复杂,因而,治理水污染需要采取特殊政策。立足特定区域的区情,国务院文件明确提出:“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要以保障水环境安全、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物总量减排为抓手,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态等手段,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努力恢复江河湖泊的生机和活力,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为全球水资源供应造成的诸多艰难的挑战,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快速的城市化对水资源的需求,这是环境服务业未来工作的重点。

环境服务业的发展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表现,宁夏回族自治区近些年来大力发展了这个产业,形成了自己的产业特色,具有典型意义。

二、环境服务产业显示威力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部和南部山区气候干旱,土地总面积5.18万平方千米,水资源匮乏是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该地区的气候条件是,北部干旱少雨、南部阴湿低温。人均当地水资源可利用量仅为95立方米,水资源极度缺乏。自然条件的约束使得那里的土地瘠薄,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那片地域广阔,占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面积的65%;2010年拥有人口总量256.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1%,其中回族人口133万人,占宁夏回族总人口的59.1%。那片地方的部分区域在抗日战争时期属于陕甘宁边区,当地人民群众为民族解放与共和国诞生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极度缺水,那片地域内目前有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其中,尤以西吉县、海原县、固原市所辖区域内的贫困现象较为突出,是普通民众意识中的贫困的代名词。

为了发展当地的经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扶贫开发事业。从1983年起,国务院先后组织实施了三次大规模的扶贫开发项目,包括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海固”与甘肃省定西地区等地的“三西”农业开发专项建设(1983~1993年)、“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年~2010年)》。经过三个阶段20多年的不懈努力,贫困地区的发展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在这个历史时期内,围绕着水资源开发、水污染治理等项目,环境服务业显示了威力,成就了造福于数百万回族、汉族等各民族的伟业。

(一)数百万人饮用安全甜水

饮用清洁的水,这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至关重要的事情。2004年11月24日,水利部和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水农〔2004〕547号),通知明确提出:“农村饮用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安全和基本安全两个档次,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组成。四项指标中只要有一项低于安全或基本安全最低值,就不能定为饮用水安全或基本安全。”根据国家这份文件的规定,宁夏回族自治区于2005年完成了指标普查,调查数据显示,有22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其中,农村有143万人的饮用水质不达标,8万人的水量不达标,33万人的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36万人的水源保证率不达标。于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自治区政府作出规划,连续6年将解决农村人饮安全问题列为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之首。2006~ 2012年,全区共争取国家投资17.19亿元,组织环境保护部门、水利部门、农林牧部门等人员共同作业,在供水方面实施强有力的环境服务运作。在6年时间内,宁夏回族自治区集中解决了210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加之前文简单表述的三个阶段的扶贫开发投入,到2012年6月,使全区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累计达342.83万人,占农村总人口447.83万人(含乡镇)的76.5%,自来水入户率由不足20%提高到64%[4]。让更多群众喝上放心水,让水利更大范围惠及民生,环境服务产业实施的这项德政工程深得老百姓的拥护,为宁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夯实了水利基础。

(二)“塞上乳管”节水高效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西北黄土高原,深居内陆,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57亿m3,平均陆地蒸发总量为148亿m3,天然地表水资源量为8.90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25.30亿m3,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部分,宁夏当地水资源总量为10.50亿m3,人均水资源量低于全国水平,也是全国唯一降雨极度少于农田作物及天然植被需水量的地区。在干旱缺水、蒸发强烈的地区,农业的发展全依赖于灌溉。有水便有绿洲,无水则为荒漠。宁夏境内的河套灌区在农业生产中起着命脉作用,那个区域的灌溉面积并不多,只占自治区全部耕地面积的不足1/3,但是粮食产量却占全区的3/4,单产高出旱地约10倍以上。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宁夏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加大环境服务业的运转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农业发展,这是实现宁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自古以来,勤劳的各族民众就依据宁夏地区的自然特点,修建渠道,引黄河水灌溉农田,耕作播种。唐徕渠是目前宁夏引黄灌区内最大的干渠,它始建于秦汉时期,因在唐代大修延长并招徕垦种,故而有其名,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徕渠干渠全长312千米,有大小渠道500多条,承担着宁夏青铜峡(河西)灌区5个市县34个乡镇175个行政村6个国营农场8万多公顷农田的灌溉和爱伊河、沙湖、星海湖等35个湖泊湿地生态的补水任务,占宁夏引黄灌区总面积的1/5。灌区农作物以小麦水稻、玉米为主,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因而唐徕渠素有“塞上乳管”之称。当代人实施节水耕作,不断地努力提高灌溉效益。例如,渠道防渗工程是诸多农田灌溉节水措施中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主要节水措施之一,同时又是当前农田灌溉节水工程改造中的关键环节。渠道防渗可使渠系水利用率提高20%~40%,减少渠道渗漏损失50%~90%。200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代表团提出的相关节水建议被列为全国人大重点督办建议,唐徕渠的维护、改造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大。2011年,唐徕渠喜迎历年来基础设施改造力度最大的年份,灌区续建投入达到3341万元。2012年,唐徕渠新桥至满达桥段砌护工程建成,由此形成唐徕渠46公里的集中连片砌护规模,改善下游灌溉面积60万亩[5]。环境服务产业推动了规模节水、运行安全目标的实现,获得了经济、生态的双赢效益。

(三)“塞上江南”风光绮丽

1996年,联合国人居中心(United Nations Center for Human Settlements,UNCHS)在土耳其最大的城市、港口和主要的旅游胜地伊斯坦布尔召开了联合国第二届人类住区(Human Settlements)大会,这次会议通过的“人居议程”明确提出了“适宜居住的人类住区”(Liveable Human Settlements)概念。“宜居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与方向,是城市建设的最高境界。2005年1月,中国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这份文件首次正式提出了建设“宜居城市”战略,迄今为止,全国已有200多个城市把“宜居城市”确定为发展目标。

“宜居城市”在多个方面具体地表现了“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念,代表了中国新的城市理想。2007年,中国开始评选“宜居城市”,由中国城市国际协会(CCIA)具体负责。2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荣获西北地区唯一的“宜居城市”称号。河湖环绕,湿地连片,绿树成荫,这是银川城区最明显的特征,因而,也成了人们向往的宜居之地。为此作出了巨大贡献的重要行业之一,就是环境服务业。

银川市地处黄河中上游的河套平原,历史上由于黄河不断改道,因而在银川周围的平原地区形成了众多的湖泊湿地,所以自古银川有“七十二连湖”之说,现有“塞上湖城”之美称。全市目前有湿地面积3.97万公顷,主要为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其中天然湿地占湿地面积的60%以上,自然湖泊近200处,面积100公顷以上的湖泊20多处。银川湿地内植物有190多种,野生动物有150多种。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银川市投入大量人财物力,以退耕还湖还林为基础方法,以疏通河道与恢复湖泊为工程手段,大力发展环境服务产业,扩大了湿地面积,种植了成片的树木与草地,恢复了以珍稀鸟类为主的湿地生物多样性栖息地,还建设起来一个个傍水住宅小区,为广大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如今的银川市环境优美,城市管理科学,由此,获得了国家颁发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节水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保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优秀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国内外游客来到“塞上湖城”,放眼四望,绵延流长的水渠,广袤无垠的稻田,波光潋滟的湖泊,星罗棋布的鱼池,景色迷人的艾依河,一幅“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塞上风光绮丽画卷。

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服务业围绕水资源的应用,充分发挥行业特长,为社会经济建设增添了动力,为回族、汉族等各族民众增加了福祉,显示了这个产业蕴含的巨大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