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色化发展

特色化发展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区成立伊始,冯晓远校长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择了东区领导班子的骨干成员孙秀芝——英语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安徽省模范教师来主持南区工作。孙秀芝认为校长更像商人,用心经营才能成功。今年暑期,孙秀芝应阜阳市第十五中学的邀请到该校为全体教师做专题报告。孙秀芝认为,要“学生成人、教师成才、学校成功”。孙秀芝介绍说,养成教育让孩子终身受益。

一、躬行实践

合肥五十中南区校长孙秀芝访谈:怀揣理想建设我的理想学校

2011年9月4日下午3时,记者如约来到美丽的合肥五十中南区采访。当天虽然是周末,校园内仍然是人声鼎沸,孩子们在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的教官指导下进行着队列汇报表演。当听到孙秀芝校长宣读获得表演一等奖的班级时,快乐的呼喊声爆发,孩子们尖叫着,庆祝着自己的胜利,享受着踏入初中校园后的人生喜悦和集体荣誉。

孙秀芝校长送别教官,接受采访时,满满的笑容在她的脸上绽放。早就听说,孙秀芝校长是一个乐观爱笑的人。在她的眼中,全世界的人和事都是和善的,生活中充满着欢声笑语和无穷的乐趣。

对于学校的定位,孙秀芝说:“我心目中的理想学校是学生在这样的学校里能够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学生对这样的学校心驰神往,渴望在这样的学校里学习和生活;老师在这样的学校里工作是幸福的,心情是愉快的,心灵是舒展的。”沿着这个话题,记者的采访就此开始,并延续了一个下午的心情舒畅与心灵碰撞的采访历程。

五十中的精神内涵

合肥市第五十中学现有一校四区,即肥西路的东区、贵池路的西区、东流路的南区和翡翠路的新区。

五十中南区位于政务文化新区美丽的天鹅湖东岸。2009 年6月,为实现教育均衡,满足政务区广大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蜀山区区委、区政府及政务区决定撤并原文博中学,成立五十中南区。当年7月,总校冯晓远校长从东、西校区选派了一批业务骨干和资深教师充实到南区的主要管理岗位和教学岗位。

南区成立伊始,冯晓远校长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择了东区领导班子的骨干成员孙秀芝——英语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安徽省模范教师来主持南区工作。

孙秀芝认为,自己是一个走在校长路上的人。当初,是领导的信任和关怀让她挑起了这个重担。冯晓远校长鼓励她说:“你是全国优秀班主任,能把班级管理好,就能把学校管理好。”

那么,如何当好一名校长呢?校长既是管理者也是领导者。孙秀芝认为校长更像商人,用心经营才能成功。在她眼中,校长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事业型校长和专家型校长。她向往知识渊博,有着人格魅力和管理技巧的专家型校长,并一直朝此方向努力。

从东区来到南区,如何尽快地让原来的师生凝心聚力,尽快融入五十中的品牌,孙秀芝校长总结提炼出五十中精神的内涵:“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顾全大局,服务至上。”并以此精神鼓舞全体教师。

“五十中的老师都能做到爱岗敬业。”孙秀芝解读说,“老师不论在哪个地方,不论带哪个班,到了爱岗敬业的氛围中,不用扬鞭自奋蹄。他们的心中想的是为社会培养优秀学生,培养全面、可持续性发展的有用人才。这种敬业是不计报酬的,是带有奉献精神的。”

今年暑期,孙秀芝应阜阳市第十五中学的邀请到该校为全体教师做专题报告。她介绍说:“人人都说干一行怨一行,而我当了20多年班主任,从来不怨,反而怀念,好想继续当班主任。班主任跟学生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虽然付出很多,品尝了很多酸甜苦辣,但收获也很多,很有幸福感。”现在当了校长,她将自己丰富的经验与年轻班主任分享,并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比如如何当好新生班主任,如何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考试前如何开班会,如何和不同的学生交流,暑假、寒假如何抓学习,等等。正是在无私奉献精神的引领下,五十中的教师团队不断进取,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工作着。

用心用情经营学校

“认真做事只能合格,用心做事才能优秀。”这是孙秀芝校长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她坚信的一句话。“比如,学校要求一件事情按1、2、3步骤来做,只要你用心做,就会比别人做得细致、出彩,有创新。用心不仅仅能把事情做好,而且高效。”

孙秀芝喜欢微笑着面对一切,有人问:“你那么辛苦,却总是笑嘻嘻的,难道不累吗?”孙秀芝解释说:“愁眉苦脸是一天,面带微笑也是一天。没有人喜欢看愁眉苦脸,再说愁眉苦脸能解决问题吗?干吗不微笑着面对呢?”

对于同事和下属,孙秀芝更多采取的方法是鼓励和融合。开学第一天,她对全体教师说:“茫茫人海中我们相聚在南区,就像一个大家庭,一起工作,一起为教育、为南区发展作贡献,这是一种缘分。我们要珍惜这份缘分,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信任、共同提高,这样的家庭才是和谐、温馨的家庭。”

一所学校,领导要做示范,特别是校长要身先士卒,教师才有干劲。不仅要干,还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孙秀芝不论是担任校长职务,还是上英语课,都很用心。比如孙秀芝批改作业时就准备了一本作业记录本,随时记下作业中的典型错误。当发现学生有进步或退步了,她都会在作业本上进行点评,如鼓励学生表现优秀,听课认真,回答问题很积极等。如果发现学生上课状态不佳,她会在本子里夹上一张小纸条,和学生进行无声的沟通,可谓无声胜有声。

养成教育终身受益

五十中南区要办成什么样的学校?孙秀芝认为,要“学生成人、教师成才、学校成功”。学校的任务首先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再培养优秀的人才。因此,学校以抓养成教育为切入点,抓常规管理为重点,以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先稳定,后提高,再创新。孙秀芝介绍说,养成教育让孩子终身受益。比如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比抓成绩更重要。

每年开学,孙秀芝都会亲自为家长作报告,介绍五十中南区校情、办学理念、所取得的荣誉或成绩并和家长分享家教经验和方法。每当她说到学校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时,现场都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掌声代表着信任和支持。因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放弃一个孩子,就是放弃一个家庭的希望。有的家长知道孩子调皮难管,自己都想放弃了,但听到学校郑重的承诺,忍不住激动得热泪盈眶。要知道,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因为爱成绩好的学生容易,爱成绩差的难,爱学生容易,爱所有的学生难,教师要为此付出更多的爱心、耐心和辛劳。

“五德并举,德育为先。”孙秀芝深切体会到:“德育是学校工作的基础。抓好德育,就等于抓住学校工作的关键。品德比成绩更重要。”走进校园,你会看到会说话的墙壁无时不在熏陶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如果把学校比喻成工厂,成绩好而品德不好的学生是次品,成绩和品德都不好的学生就可能是废品了。因此,学校利用多种机会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比如,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特别在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引导学生的求真意识,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学校把各种节日和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国旗下演讲、宣传栏、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开展宣传活动,引导学生自律、自爱、自尊。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中。有位先哲曾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如何培养复合型、多才多艺的有用人才?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方向,多渠道、多角度地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广阔的平台。如成立了科技创新、机器人等科技含量高的兴趣小组,成立了书画兴趣小组、校园阳光足球、环保社团、观鸟社团等,指派专人负责指导,明确职责,管理到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潜力得到挖掘,能力得到培养,素质教育成效显著。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一个学校,校长不是万能的,没有优秀的教师群体是万万不能的。任何一所学校都是由教师们的双手托起来的,所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当务之急。五十中南区坚持用自己的课堂来培训自己,用自己的课堂来造就人生。大力推出“三课二推一转化”工程(三课即推门听课、校内公开课和区级研讨课,二推即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良性快速发展、推进学生学习成绩大幅提高,一转化即转化学困生),并以此为契机提高整体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鼓励教师相互听课、集体备课、磨课,鼓励上公开课。因为参与这些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专业提升的过程。孙秀芝告诉记者,她刚工作时,西市区的教学比赛特别多,每次她都积极参加。为了取得好成绩,她积极准备,查阅了很多资料,看了很多全国大奖的录像带,请教了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和专家,也收获了很多教学方法,久而久之个人的教学水平就自然提升了。现在五十中南区也积极提倡、鼓励年轻教师上公开课、展示课等,并把专家请进来为他们的课进行打磨、指导、点评,再把他们送出去参加各级比赛,通过备课、磨课快速提升其专业化水平。通过培养,学校教师获全国大赛一等奖的有五人,获省、市一等奖的有四人,获区一等奖的有六人,还有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获奖并发表。为了分享教师们的成果,为了教师们互相交流,为了见证教师们教育生涯中的一个个脚印,学校为他们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师说新语,让教学思想在这里碰撞,让智慧在这里分享,让认识在这里提升,让品位在这里升华,希望“师说新语”这个平台能够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精神家园。

谦虚使人进步,鼓励使人成长。孙秀芝认为好校长应该让学校的教师有着强烈的成就感而不是挫折感。让教师有着强烈的成就感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主要应做到:肯定、尊重和欣赏。教师取得成绩,领导的肯定和赞赏会令人倍感温暖,会对自己充满信心,会对工作充满更大的热情。好学生是夸出来,好教师难道不是吗?孙秀芝介绍说:“每当教师获奖,不论是国家级还是区级,不论是一等奖还是三等奖,我都会在大会上表扬、鼓励、祝贺,并亲手将奖状发到教师手中。”

教师队伍中还有一群特殊的人,工作最辛苦,责任最大,压力最重,他们就是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兴衰和发展。班级乱学校则乱,班级稳定学校就稳定。五十中南区特别重视班主任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座谈会,交流、反思、介绍经验。每年,孙秀芝亲自为各年级班主任进行培训,她的培训内容没有大道理,实践经验多于理论,实用性强,很受欢迎。如从学生报到,讲到班级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班干部培养、座位编排、学生兴趣培养、各种良好习惯培养等。孙秀芝提出:“班主任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更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她认为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要推进学生素质和学习成绩的快速提高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然而只要有学校在,就会有学困生存在。他们也是教师的教育对象。因此,南区把《转化学困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探究》作为省级课题来做,得到了省市专家的充分肯定。专家认为南区的这种做法很务实很有意义,成果值得推广。

那么,如何转化学困生呢?第一,爱心;第二,竖起大拇指;第三,持之以恒。因为五十中南区教育人深知:教育是慢的艺术。只要做到“不着急、不放弃”,就一定能转化学困生。孙秀芝强调:坚持是一种很重要的心态,面对困难要“三不”——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还要求老师们对学困生要做到三个优先:座位优先、回答问题优先、活动优先。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为了形成家教合力,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指派专人负责,完善制度,请专家定期给家长上课。每学期,孙秀芝亲自给家长培训,介绍学校,传授家教知识,加强家教意识,让家长了解学校、理解学校、支持学校、宣传学校、配合学校开展各项工作。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近几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关注和支持学校的家长越来越多了,家长的素质也越来越好了。

孙秀芝说:“我相信,用心才能开心,付出才能杰出,我将用心、用真情对待教育,用坚实的脚步去寻找教育的真谛,怀揣理想去探索去建设我的理想学校,付出再多也无怨无悔!”

(《新安晚报》2011年9月9日,记者:刘高威)

打造“三课二推一转化”工程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在区教育局领导的热切关怀下,在以合肥市第五十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冯晓远同志为首的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南区的各位同仁在认真研究教育教学现状,深入剖析南区教育教学症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三课二推一转化”的工作思路。以此深入地落实教育教学常规,为南区和谐发展夯实基础。

“三课”即推门听课、校级公开课和区级研讨课

如果说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的话,那么课堂教学就是其中的精髓。为了提高南区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教导处在学期初就制订了区级、校级公开课及推门听课的活动计划。学校上学期开展区级研讨课3节、校级公开课25节,听课达300多人次。

推门听课不是南区的首创,但南区扎实的推进真正起到了务实的效果。上学期初,南区就大范围地开展了推门听课活动。这种不定时、不通知,随机进入课堂,听取各年级各学科教师原生态的课,课后及时点评的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全体教师平时上好每一节课的意识。此项活动的开展,不仅有效地加强了学校教学常规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教师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的意识,充分激发了教师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探究教法、提高课堂效率的积极性。

校内公开课的开展与推门听课几乎是同步进行的。我们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上好校内公开课。学校的第一节公开课是我上的,接着几位中层领导也在校内上了公开课,为其他教师树立了榜样。

最为出彩的是学校的3节区级研讨课。2009年10月15日下午,由区教研室与南区联合举办的作文研讨课(记叙文专题)在南区多功能报告厅举行。领导、专家和近150名语文教师前来参与此次研讨活动。偌大的报告厅济济一堂,教研气氛热烈。南区的夏玉如、范冬梅两位年轻教师分别从人物描写和叙写具体生动的故事切入点入手,指导七年级学生如何写好记叙文。两位教师教态自然从容,语言优美和畅,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步步引导启发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现积极。他们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语言,深邃入里的见解,生动具体的讲解赢得了听课教师们的阵阵掌声。更值得一提的是葛海燕老师的数学课不仅在区级比赛中博得头筹,还获得了市级优质课二等奖的好成绩。

“二推”即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良性快速发展、推进学生学习成绩大幅提高

七年级新生报到的第二天上午,教导处就组织召开了以“放飞希望,展望未来”为主题的新生入学教育报告会。这次会议及时地为七年级新生上了一堂生动而卓有成效的入学第一课,学生深受教益。

南区除了精心布置显性校园文化,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教育外,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的素质教育活动。如:认真组织落实“大课间”活动;从各班抽取学生进行培训,轮流负责组织和主持每周的升旗仪式;成立学生风纪组,让他们负责按时检查各班的“两操”情况、室内外卫生及文明守纪情况,取得“周文明班级”评比的第一手材料;组织学生参加大型艺体展赛和社区活动等。值得一提的是,南区充分发挥教师的资源优势,在开齐开足义务教育所有的部颁课程的同时,开设了校本课程《心理健康》和《硬笔书法》。负责教授这两门课的乙姗姗老师和唐永葆老师均认真制订教学计划,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习和活动,还分别设立了学生心理咨询室和书法创作指导站,消除了部分学生的心理困惑,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磨砺了他们的意志,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水平和书艺才情,让学生们心里充满了自信。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生将来深造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目前家长和社会关注学校教育的焦点。要想短时间内大幅提高南区学生的文化成绩,必须得苦干加巧干,既要争分夺秒、坚持不懈,又要科学安排、高效落实。

(1)做到课堂45分钟优质高效。结合“三课”活动,要求各科教师充分备课,精心设计教法,落实教学目标,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提倡精讲多练、先学后教再练。

(2)学校领导带头,倡导广大教师充分利用课余零星时间,随时找学生单独谈心,为学生答疑解难、补缺补差。及时表扬有进步的、表现优秀的学生。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认识,加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3)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各年级各班不定期召集不同情况学生的家长当面交流;各班班主任为每位授课教师提供一份学生的家长通讯录,随时联系家长。做到及时互通学生情况,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快速提高成绩。

(4)教授文、史学科的教师须提前让学生明确第二天晨读的内容和具体要求。提倡教师在授课班级成立学科学习小组,让学生互帮互学、相互督促,及时向教师反馈学习过程。

(5)实行三级考试制度。学校统一组织期中、期末考试,年级组负责组织段考,备课组负责组织单元检测。考前充分宣传动员;各备课组老师统一进度,一起议定复习计划,统一进行系统的、有重点的复习,并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科学安排复习。考后各年级及时召集授课教师坐到一起进行质量分析,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讨论如何整改、如何落实;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改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6)组织学科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学期南区外语组举办了英语朗读比赛,来自14个班的28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各班选手都尽力展现自己的英语风采,有的自我介绍幽默风趣,活泼生动;有的朗读纯正地道,模仿惟妙惟肖。

“一转化”即建立“学困生转化工作室”长效机制

最有针对性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能促进高效发展的方法。南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在焕发生机的同时,也受到良莠不齐的生源质量的制约,影响了“二推”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领导班子几经磋商,提出了建立“学困生转化工作室”的设想并在全校达成共识。“学困生转化工作室”全面启动。

本学期初,南区成立了由校级领导、相关处室领导、教研组长及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学困生转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设专门工作室,设立“问诊答疑工作台”。根据生源状况、学生现有学习状态等进行错位分析,采取个别问诊答疑和小规模分层辅导相结合的措施,强化细节,注重实效,不追浮名,不搞形式,并将细化的工作条例以制度形式张榜上墙,建立周定期考核和定期反馈制度,将教育的重心放在成绩中下等及普遍掉队的学生身上。教师们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不同层面对学生进行辅导,及时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困惑,从而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力争让所有学生都获得发展,让所有学生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悦。目前整个学校浓厚的学习和竞争氛围已基本形成。

“三课二推一转化”活动是植根于南区这块园地上的一朵奇葩,也将是南区近几年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头戏,将在日后的进程中不断完善,走向成熟。依托蜀山这片教育强区的沃土,经过全体教职工的辛勤浇灌,必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同时,也会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高品位建设 特色化发展

2010年12月7日,我们校长培训班的学员,赴马鞍山市第七中学进行学习考察活动。我听了马鞍山七中校长的经验介绍,参观了学校的校容校貌和部分功能室,查阅了部分简介和有关档案材料,感触颇深。

马鞍山市第七中学始建于1964年8月,占地面积35 196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680多平方米,现有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500余人,在职教职工140人,高中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以上。七中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求真求新”为校训,以“以人为本,办学为民,科普特色,发展创新”为办学方针。七中于2005年11月被正式批准为安徽省特色初中,其办学特色是科普教育。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七中总结出“课堂为本,活动延伸,兴趣引导,分层推进”这一科普教育实践模式,学校特色教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全国人才幼苗培养基地、省少年科学院二级分院、省科普教育先进集体、市科协系统2002—2006年度先进集体等荣誉,多人次在国家、省科普活动中获奖,其中1名同学获国家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科普特色教育广泛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

学习考察结束后,我感悟颇多。

1.学习不能“克隆”

学习别人的经验,不能采取“拿来主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老方法。我一直主张:学习他人,不是否定自己。马鞍山七中的确有他们的办学特色,但并不是他们各个方面都很好,而是他们在某些方面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在某一方面取得了突破和成功,形成了特色,以特色赢得发展和声誉。我们不能完全效仿他们的特色之路,我们应该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走好自己的特色之路。

2.靠特色立校

有特色的学校不一定是成功的学校,而成功的学校一定是有特色的学校。

学校特色是学校的旗帜和品牌,是全校师生可继承延续的一种文化脉络。一旦形成特色就成了文化,它在某届校长手里诞生,却不会因这届校长离去、学生毕业、教职工调动而缺失,它早已具有了某种文化力量。一所学校如果打造不出自己的特色,就没有自己的办学之魂,就会缺少一种灵气,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就不足。这些名校就是凭借独创的一招鲜,发生了质的嬗变,从而成为崛起的典型代表。所以我们如果没有特色,就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

3.名校都有一位好校长

先有名校还是先有名校长?实际上是先有名校长,名校长是通过名校来发现的。“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是一句老话了,但却有深刻的道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老话不俗。

纵观很多名校,他们的校长都具有专家级水平。学校决策者有专家级水平,才会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体现出浓郁的学术性和科学性。校长既是学校管理的行家,又是治学的专家,才能经营出名校来。没有一流的校长队伍,就不会有一流的学校出现。

现代教育的发展,对校长的要求越来越高。管理者是学习者,管理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学校行政应从物的管理走向文化管理。所以人们都说“三流学校看校长,二流学校看管理,一流学校看文化”。作为当代校长,必须具有多维性、开放性、超前性、综合性的系统思维方式,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行为方式决定工作思路,从而决定出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不能机械地复制、盲目地照搬。世界万事万物都有适合它扎根的土壤,土壤不合适,只能生命一时,不可永远。学习考察的目的是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实际工作时必须正视自己的现状,灵活地学习借鉴,从学习考察中汲取适合于本校的思想与理念,以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通过努力使学校发生变化,得到提升。

实施绩效工资的思考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率先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绩效工资。按照国务院规定,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这对于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实施绩效工资与涨工资不能等同

前几年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经过了多次改革,但不管如何改革都是在传统工资基础上拉大了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之间的差别。这个差别仍然是以职称为核心导向,是在不同的职称上的进一步细化,不能有效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实际上,高级职称岗位、中级职称岗位、初级职称岗位并不能产生任何绩效的评价标准,而且一旦聘上高级(中级)职称岗位就不会再降到中级(初级)职称岗位,即能上不能下。虽然近些年来很多学校在工资制度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改革,增加了激励因素,如课时津贴、各种奖励等,其实质上只是针对传统的工资制度间接地进行了一些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以工资的绩效制度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在学校所做出的贡献以及教育教学质量,与工资水平之间并没有直接挂钩。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而不是简单地涨工资。绩效工资要按照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适当拉开分配差距,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从理论上来看,与传统工资制相比,绩效工资制有利于教师工资与可量化的业绩挂钩,将激励机制融于学校目标和个人业绩的联系之中,也有利于工资向业绩优秀者倾斜,提高学校工作效率。

2.学校绩效工资与企业绩效工资的区别

绩效是工作结果与影响工作结果的行为、技能和素质等的结合体,它既包括静态的结果,也包括动态的过程。结果是工作的最终目标,过程则影响和控制目标的实现。根据绩效确定工资的制度,相对于根据职位、工龄,更加直接地反映工作价值和贡献。绩效工资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

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差别:一是产品的形式不同,学校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具体业务性服务,而企业提供的是劳动产品。二是产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不同,学校提供的是无形服务,其价值不能用货币体现,而企业产品的价值可以用利润、销售收入等直观体现出来。三是经济核算方式不同,学校不实行经济核算,所需经费由政府财政开支,收入也归政府财政。四是行为的价值取向不同,学校为国家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的教育需求,不以赢利为生存、发展条件,不直接为国家创造利润和积累资金,而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价值取向。

因此,学校的绩效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绩效内容不同。企业看重的是工作实绩,而学校由于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所以需要更全面的考核。二是实施绩效的战略目标不同。追求和促进公共利益,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存在的前提和发展目标,学校在实施绩效的过程中要顺应公平性要求,而企业实施绩效是以获取更多的市场竞争优势为目的,是为企业利益服务的。三是绩效难以严格量化。教学活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学校产出大多是间接促进公共利益的,难以直接、准确地度量,如何针对主观性较强的指标加以量化考核,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定难度。

3.实施绩效工资要有科学的考核制度

教育部在《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实施绩效考核工作的基本原则:尊重规律、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特点。以德为先,注重实绩。完善绩效考核内容,把师德放在首位,注重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表现和贡献。激励先进,促进发展。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客观公正,简便易行。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公开,科学合理、程序规范,讲求实效、力戒繁琐。

教师绩效考核是学校管理中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实施绩效工资中的难点问题。因此,考核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尤其重要。学校要在充分了解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考核方案。在指导思想上,明确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兑现绩效工资,特别是奖励性绩效工资,更重要的是给教师提供一个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的机会,帮助教师肯定成绩,看到问题,明确努力方向,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在考核内容上,教师的德、能、勤、绩都纳入其中,并且分值分布应科学合理。

在考核形式上,要改变只由领导考核的简单方式,采取更多灵活多样的方式。可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既对教师的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教研教改工作等进行定性考核,又对能够量化的部分进行考核。并力求做到考核的每个环节尽量做到公开,增强考核的透明度。采取教师自评与学科组评议、年级组评议、考核组评议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等方法,同时适当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如可以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出现的教学常规、作业量、有偿家教、体罚与变相体罚等现象在学生和家长中进行调查、了解等。

4.实施绩效工资要有正确的导向

绩效工资的实行刚刚起步,没有形成完善、成熟的考评体系,各校实情也不尽相同,教师结构也差异较大,在运行上也暴露出一些实际问题。比如:绩效工资旨在奖优罚懒,让一线教师和工作业绩突出的人得实惠,拉开收入差距。但事实上,不拉开差距不能体现绩效工资,差距太大也不利于和谐稳定。还有过多地强调工作量必然导致平时工作的斤斤计较,平时每件事大家总要权衡自己有没有必要做,该不该做,不利于团结。第三,对于评先评优教师来讲,多拿钱是应该的,但过多地体现在货币待遇上,必然导致普通教师认为什么事情优秀教师去做是应该的,因为你拿了我的钱,等等。

所以,实现绩效工资拉开工资待遇差距只是教师考评的一个改革指南,并不是评价全部。在平时的工作、考核中要体现绩效工资,但不能唯绩效工资。对于学校工作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更多的还要体现在个人成长上。这种个人成长的体现既要表现在工资上,也要表现在事业的成功上。越是搞活分配,越要更加充分地提倡和鼓励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精神。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要防止过于量化的倾向,坚决避免造成教师斤斤计较个人利益的现象。

从当前教师的社会地位来看,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提得高,看得重,经常把教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看成是最光辉的职业。然而,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交际圈狭窄,成天和学生、课本打交道,生活单调;工作压力大,肩负着学校领导的重托、家长的厚望和社会的期待;心理不平衡,和当地公务员相比,工作任务重,工作时间长,工作待遇较差,所以很多教师工作上处于被动状态。针对这些情况,学校领导应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让教师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增强爱岗敬业意识,铸就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高尚师魂。

总之,学校应以实施绩效工资为契机,要立足校情,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客观、公正评价教师工作的绩效,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杠杆作用,真正做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激励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开拓进取,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努力推进学校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加校长高级研修班的收获和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由区教育局组织的校长高级研修班,在培训中听取了华师大的教授、上海市两位名校长就学校管理的辅导和专题讲座。这次培训虽然只有八天,但使我受益匪浅。让我真正领悟到作为一名新时期的管理者应具有的新理念、新思想的现代教育办学模式。

1.校长的定位与职责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高级管理者,是学科带头人,是学校领导集体的带头人。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工作是对学校全局起指导、组织、协调和统揽作用,要依据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具体办学条件,统筹全校工作,正确地确定一定时期内学校的重心、中心及发展规划,并组织、协调、实施这些工作任务,务必得到预期的效果。作为一校之长,要领导好一所学校,就要有:时代的眼光,社会的良知;正确的理念,独到的见解;坚韧的品格,广阔的胸怀。作为一校之长,要领导好一所学校,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在办学条件受各种因素制约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工作实践中意识到用不同的领导风格去处理问题和决策时,会收到不同的效果。有时处理问题会得心应手,有时感到束手无策。一些问题用这种方式无法解决,用另一种方式却能得到圆满解决,并取得满意的效果。所以领导者的风格对师生有不同的影响力,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样就要求校长具有时代的眼光、正确的理念,在校园中起着模范表率的作用。校长手里不是拿着鞭子,而是举着旗子走在前面。

2.校长要树立四种意识

(1)学习的意识。社会的发展寄托于教育,教育的发展关键看学校,学校看校长。校长要善于学习,有独特的办学理念,学校才有生机和活力。要当好一名校长,首先必须勤于学习,学习是进步的先导,不学习是落后的象征。作为一名合格的校长,要认真学习党的大政方针和相关的教育法规,做刻苦学习的典范,才能做到工作有思路、有创新。

(2)服务意识。一名好的校长首先必须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当好师生的公仆,站起来能当伞,俯下去能做牛,耐得住清贫,忍得住寂寞,镇守住自己的学校,正确处理好班子间的工作、生活关系。当好主管而不主观,处事果断而不武断,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互相支持不拆台,做到思想同心、事业同干,做到层层分工、层层把关、层层负责。从各方面关心好每一位同志,建立好友谊。

(3)教育质量意识。校长工作的核心是狠抓教育质量。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立足之本,是师生的荣誉。一所学校质量的高低,是否有竞争力,关键看这所学校校长的管理能力。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

(4)创新改革意识。校长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课程观、人才观、价值观,树立现代教学观、学生观。以科研为先导,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倡导教师改革创新出效益,教师必须不断认真学习、领会。作为校长必须心系学校,立足实际,不怕困难,敢于奋斗,以质量立校,以科研强校,在自己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汲取名校长的理论指导,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才能使学校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为学校的发展赢得一片广阔的空间,从而使学校整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真正把学校办成“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学校。

3.理论指导实践,让工作更称心、更精彩

(1)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在道德品质上做教师的榜样。我从上海两位名校校长的身上,感受到了崇高的人格魅力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因此,作为校长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努力提升自我的人格魅力,在思想品德、道德修养上做教师的楷模,时刻用苛求的眼光看待自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师生,做师生的知心人,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同时要带头执行方针政策。在工作中时刻要求自己要身体力行,要求教师做到的、遵守的,自己先做到;教师做到的,自己要做得更好。

(2)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在教育科研上做教师的先行者。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理论支撑,是提高办学效率、办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通过培训,使我认识到学校要发展,必须以科研为先导。其一,开展教育科研有利于转变教育思想,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有了教育科学,才有科学教育;其二,开展教育科研有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管理的水平;其三,开展教育科研有助于形成学校的学术文化,提高办学品位,形成学校特色;其四,开展教育科研有助于校本培训,能够提高校长和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教育科学素养。

作为一校之长,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教育科研意识,以教育科研为依托,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的理性导向作用,通过科研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校长首先在各项政策上给科研教师最大的优先权,划拨科研经费,解决实际困难,组织教师聆听专家讲座,为教师搞好科研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带头参加科研,积极参与科研,使教育科研的思想深入教师心中。

(3)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改革创新上做教师的引路人。曾有人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教育就是财富,学习就是生命。”“只有将人的培养、将完整人格的自我塑造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看作教育的最终目标,生命的无限可能性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展开,教师才能成为富有时代精神、创新精神的人,教师职业也才能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它明确道出了“先有名师,才有名校”的道理。教师在学生中起着表率的作用,教师只有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才能带领学生穿越知识的海洋,跨过广阔的宇宙。潜移默化,互相影响,不但在教育或教学工作上收到明显的效果,同时也营造了一个和谐、进取的校园。要想使教师富有时代精神、创新精神,作为一名校长,首先要用人文关怀来激发教师的理想。诗人柯灵曾说:“理想使现实透明,美好的憧憬使生命充实。”

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我作为一名校长更觉得责任重大。领导是一门艺术,管理是一种责任,只有把责任与艺术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管理学校,更好地服务社会。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只有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才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选准突破点 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五十中南区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素质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家长对子女的学习重视不够,这些都为学校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生在初中阶段特别是八年级出现了极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一时期沦为学困生。我校学困生占学生总人数的比例比较大,如不及时采取积极措施,他们将在学业及品行上越滑越远。

要转化学困生,最大限度挖掘他们的潜力,首先必须找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才能针对成因,采取措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正常人的智力水平都是差不多的,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的人不超过3%,可见,学困生成绩差并非其本身的智力因素造成的。

(一)学困生的特点

1.学困生在学习上的表现

(1)缺乏正确的学习观。

(2)学习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

(3)学习的自我管理差。多数学困生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学习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

(4)学习状态不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逻辑思维不强,理解力偏低。

(5)学习方法不正确。学困生大部分是课前不预习,上课不会听讲,不做笔记,课后不能及时复习;对讲过的知识只是机器地记忆,不假思索地重复,不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学习内容的条理和意义,记忆内容相互混淆无条理;对所学内容与学科各章节之间不及时总结归纳整理,没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不能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

(6)课外学习匮乏。大部分学困生很少能够在课外自学获得与课堂所学内容有关的知识,许多学生来自个体商户和低收入家庭,有的甚至父母都下岗,他们的父母文化素质都很低,家庭环境都很差,很少能在课堂以外得到相应的学习。

2.学困生在思想上的表现

(1)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动机不明,缺乏学习热情,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

(2)在学习中没有目标,得过且过。学习行为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应付。

(3)没有坚强的毅力和恒心。大部分学困生意志薄弱、怕困难。有的学生虽然有搞好学习的愿望,但在努力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没有坚强的毅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对待学习经常是“三分钟”热度,有始无终,有目标无结果,缺乏恒心。

3.学困生在心理素质上的表现

(1)自卑感严重。学困生自知学习落后,压抑的阴影总是笼罩在他们心头,致使他们做什么都畏首畏尾,缺乏自信,不敢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2)自尊心处于两个极端。有的学困生(主要是那些整天不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总给班主任添麻烦的学生)自尊心很低,对教师的激励无动于衷,是教师们常说的那种“怎么说也刺激不了他们的神经”的学生。还有的学生(大部分性格内向,有上进的渴望)自尊心极强,外界的风吹草动就会引起他们情绪上的变化,往往让他们陷入很长时间的不良情绪状态,让他们很难提起精神专注于学习。

(3)情绪变化快,易冲动、易波动。他们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比较特殊。有的受宠爱、娇惯;有的受歧视,心情压抑、紧张,对外界反应淡漠,爱生闷气。受宠爱的则脾气暴躁,易冲动。他们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这些学生做错了事,稍加批评便十分不高兴,对老师的教导不以为然。特别是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后被提意见更是不高兴,而且常常发怒,情绪变化极快。

(4)无端地向别人撒气,嫉妒、怨恨别人。当有的学困生受到批评,遭到挫折时,时常向无关的同学撒气,常以过激的方式(瞪眼、跺脚、挥手、摔东西、推搡等)发泄自己的不满与忿恨,而且不分场合,即使上课时也照样如此。

(二)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两种,其中外因包括:

1.家庭教育的失误

由于南区学生家长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且父母或在外做生意,或忙于生计。因此,家庭教育不容乐观。部分家长或隔代监护人(祖父祖母等)溺爱子孙,对其言听计从、放任自流;部分家长的管教方法简单粗暴。还有的家长把孩子往学校一送,就没有自己的事了,完全不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

2.学校教育的偏差

在学困生的形成过程中,学校教育也是有责任的。教师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沉重的课业负担,枯燥的学习过程,老师的严厉批评,共同把学生推向厌学的深渊。很多学生由厌学进而把精力用在打架滋事上,最终走上违纪违法之路。

3.社会环境的影响

泛滥的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社会风气对在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许多青少年沉迷于娱乐活动中,不思进取,无心学习。特别是目前各种媒体如电视、电影、杂志都有一些过于开放的镜头或画面,有些甚至宣扬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如黑社会江湖义气、个人英雄主义,这些对于还不能明辨是非的中学生来说,极具诱惑力和教唆力。部分学生就是模仿电视镜头,热衷于哥们义气,最终成为学习成绩落后、道德品质不良的学困生。

当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学困生的形成,也有其自身的原因,如学习不努力、懒惰、自控力差、心理脆弱等。总之学困生的产生是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教育影响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产生矛盾冲突而没有实现调和一致的结果。

我们南区今天正式成立了学困生转化工作室,其目的就是通过对学困生的形成原因的分析,运用一定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学校教育影响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使二者协调一致,从而消除学困生产生的条件,当然也就实现了学困生的转化。另一方面,利用学困生的心理矛盾,运用心理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化解他们的内心矛盾,使他们真正从外表到内心得以转化。

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需要慎思笃行、全面考虑、多方参与的大教学课题,工作过程是长期的,需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我们希望教师们能够认真探索,积累经验,选准突破点,扎扎实实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本文是在南区学困生转化工作室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铁树也有开花时

自今年3月份学困生转化工作室成立,至今已有2个多月了。老师们辛勤工作,想方设法,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学困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变化,内心自信了,学习主动了,成绩也有所提高。老师们对学困生深化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理解也越来越具体,管理措施也越来越丰富了。

由此我们可以坚定两个信念:一是南区的学区范围内家庭文化环境较差,学困生群体较大,但学区内学生的基本智能并不比其他学区学生差,具有转化为好学生的巨大潜能。只要教学得法,管理到位,只要不放弃,帮助他们“脱困”是完全有可能的。二是南区在全区区属中学中的地位虽然没有东、西区高,但南区的领导和教师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并不比其他学校差,只要政策对头,工作热情激发出来,同样能创造出让其他学校刮目相看的奇迹。

刚才听了几位老师的发言,我发现老师们都在扎扎实实做学困生转化工作,很具体,很务实。比如:结对子、一拖二、施爱心耐心、个别谈心等。我受到很大的启发,受益匪浅,回去后还要认真地思考。在这儿我想就学困生转化工作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扩大视野,从新的角度认识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意义

学困生转化最初我们只是作为教学教研的一个突破口来思考的,现在应该提高到学校办学核心理念的层面来认识。以“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办学宗旨,以“狠抓学困生转化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高效发展”为总体思路,打造学校发展的特色品牌。

2.对症下药,让转化学困生工作的措施真正落入实处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落实到转化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尊重需要特殊关爱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回自尊自信。学困生在集体中往往受冷落不被重视,更渴望得到关怀、同情、理解和重视。因此如果对他们冷眼相待甚至讽刺挖苦,只会伤害他们已经脆弱的自尊和自信,打击他们已经很低的学习积极性,使学困生困上加困,因此转化学困生的首要工作是尊重他们。对于学困生而言,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情境让他们参与,使他们尽可能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让他们体会到只要努力就会成功。让他们同样拥有成功的体验、同伴的认可,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再者,要和学困生交朋友,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多宽容学困生,允许他们有失误、有反复,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比较艰苦的事情。学困生由于基础差、能力弱等原因,学习好就更不容易,所以要理解他们,要有平常心,要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静下心来抓学困生转化工作。

(2)要立足于学困生的进步,着眼于学困生的提高。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手段,但不是我们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对于阶段性的学困生,他们时而进步时而退步,我们要鼓励他们,也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提出更高要求;对于长期性的学困生而言,可能我们很难看到他们的进步,对待这一部分学困生,我们就要创设各种简单问题和活动让他们回答和参与,再去寻找点点滴滴的进步,以鼓励他们进取。

我们坚信:学困生转化工作虽然任重道远,但只要老师们能晓之以理,持之以恒,用心教学,对学校、对自己、对学生充满信心,学困生转化工作会越做越好!正如王兵老师所言:“不抛弃、不放弃。铁树也有开花结果时!”

(本文是在南区学困生转化工作大会上的发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