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心理学应用研究

在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心理学应用研究

时间:2022-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多元化、个性化、职业化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心理层面的把脉,唯此,才可能切实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水平。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必定是服务于素质教育。因此,素质教育应该特别强调和重视心理素质教育。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刻不容缓,在高职院校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在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心理学应用研究_在创新中前进

在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心理学应用研究

亓志学 周珊红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素质教育”的提出来自于教育实践中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满,是作为改革“应试教育”的重要出路和归宿而提出来的。由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多元化、个性化、职业化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心理层面的把脉,唯此,才可能切实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水平。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www.guayunfan.com)

依据国家教育督学柳斌的观点,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教育对象上,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强调了教育的普及性,淡化选拔意识,即使在非义务教育阶段,也主张教育要面对广大的受教育者,而非少数人;二是在教育目的和内容上,要求教育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不可偏废其一培养成功的人格;三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发展,成为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唤起学生的主动意识,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以看出,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内在素质与外在素质的结合,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应,其中心理素质占有独特的地位,因为人的身心潜能素质的开发和实现程度,以及社会文化历史成果在人的身心结构内化、积淀的程度,都可以从人的心理素质水平中得到综合反映。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必定是服务于素质教育。

二、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只注重教学,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素质教育的后果是:政治思想正确,但心理不健康;爱党爱国,但对职业不忠诚;终生从事的职业,却缺乏职业道德;外表像“绅士”,但不爱护公共卫生;知识丰富,但不会打理生活;自尊心强,但不知道尊重他人;追求幸福,但不会享受生活;技术高级,但家庭水电小事解决不了;尊重上级,但处理不好同事关系;工作努力,但不知道自己的追求等。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多样,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心理发展处于未成熟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心理比较脆弱、适应能力较差,心理失衡时有发生。学生普遍表现为容易受挫折,遇到失败就灰心丧气,缺乏迎难而上的勇气和信心。具体表现在学习上的心理困惑、生活上的心里困难、恋爱和性观念的心里模糊、社交上的心理障碍、社会心理压力等问题,致使素质教育显现了明显的“瘸腿”现象。

三、心理学应用在素质教育中的必然性及作用

(一)心理学应用于素质教育的必然性

1.时代呼唤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教育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这是社会发展对人类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充满矛盾变化的世界经济会给人们带来这样那样的心理压力,人们如何面对成功,面对失败,面对挫折,甚至面对灾难,这将取决于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即人们的心理素质,这是决定竞争成败的重要条件。因此,素质教育应该特别强调和重视心理素质教育。

2.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迫在眉睫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它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的症状和表现,而且指一个人应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健康与适应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目前,我们有的学生虎背熊腰,但性格孤僻,缺乏朝气;体壮如牛,但胆小如鼠,意志薄弱;膀大腰圆,但心胸狭窄,空虚颓废;忸怩胆小、忧郁、依赖、神经质、人际关系不良等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遗憾的是不少教师对这个问题尚未予以重视。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在一切不利的条件中,对人威胁最大的莫过于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刻不容缓,在高职院校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二)心理学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1.现代心理学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

现代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有着其内在的规律性,会影响或干预个体的身心发展,外因必须与内部发展规律相匹配,凡是跨越或与发展规律不适应的教育,往往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每一个发展时期的重点和任务,都围绕着个体智力、语言、情绪、道德、个性、社会性等多方面目标,既与个体自然成熟相匹配,又与社会对个体的需求相吻合。随着人生发展进程中各项任务的落实,个体的素质逐渐完善和提高,高素质的人才也由此逐渐地造就和产生出来。现代心理学的每个理论或主题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侧面的发展规律都有相应的论述,例如,有关个体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塑造;有关开发学生的智力、帮助个体习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和心灵等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规律,这些都为如何塑造学生的良好素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2.现代心理学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方法

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当前教育的热点问题。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考试制度、进行课程教材改革、提高教育者的素质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但应当提及注意的是,要强调塑造人的健康体魄和良好的个性特征,在这方面,现代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现代心理学中有关认识能力、个性心理和身心健康的知识,具体地展现了个体身心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指明身心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提示教育者应当怎样做和不应当怎样做,使教育者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个体和群体的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人生观、价值观等多个方面,比如认识活动中的学习问题,现代心理学有关知识对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如何增强记忆、如何组织和加工知识、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是什么等都作了详细的阐述,掌握了这些知识,对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很有帮助。

现代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八大主题所衍生出的十多个门类的应用学科,几乎包罗了良好素质形成的所有方面,教育者能自觉地运用现代心理学提供的方式方法去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素质,素质教育的实施就落在了实处。

四、实施素质教育的心理学应用途径

(1)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因所受家庭环境、受教育背景、周围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学生个体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个性的发展、社会化程度、智力水平的发育等都有不同的水平,所以个性化教育要抓住某个时期独有的共同特征,提高对发展关键期的关注水平,因时而异,也就是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根据其不同的心理发展时段,应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学习内容与学习要求。

因材施教还有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因人而异,因为即使是在同一个时期内部的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材施教也要以每个学生的“材”,施以不同的“教”。这样的教学才是个体身心发展的推动力,维果斯基曾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的观点,教学要着眼于、落实于最近发展区,要根据个体已经达到的心理发展水平,并且预见到今后的心理发展,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带动、加速个体发展。从学生不同的身心成长条件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实施教育,才是素质教育的真谛。比如对于“优等生”可采用加深、加速学习的方法进行培养,而那些普通生甚至差生,则更需要多关心爱护,多加施教,长其善而救其失,让他们打开眼界认识自己,使他们找到“表现自己”的领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这必须要求教师、家长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教育因时因人而异。

(2)作为教育者要掌握学习的性质、特点及其规律,教学要与学习有机地互动,激发学生积极的动机系统,开发学生的心智潜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创造力的发展,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所构成的,比如兴趣、爱好、理想、信念等,还有一个学习的目标。加涅认为,动机与学习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动机可以促进积极的学习,而成功的学习也可促进动机的发展。因此,学习的首要阶段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去。学习动机一旦被激发,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或者意向,从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

加涅认为任何新能力的学习需要先学习包含在新能力里面的从属的能力。奥苏伯尔也非常强调原有认知结构在新的学习中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之前已经拥有的知识技能以及不同的学习层次的特点(概念学习还是辨别学习等)和教学的目标,事先做好一个短期与长期的系统性的教学计划,并且提供给他们良好的外部条件,做到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拥有宽裕的时间、轻松的环境和愉快的心境,让学生时时保持精神振奋、思想活跃,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心理学研究表明,愉快的体验也能作为强化物,强化个体的行为,使之增加重复出现的可能性,从而产生巩固行为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反馈对学习效果将会有明显的影响。为师者要善于及时发现并引导,鼓励创造,积极地反馈强化,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

(3)改革不良的评价标准,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为他们建立一个尊重、理解、信任、和谐、融洽、相互理解的人际心理环境。

考试本来从属于教育,是为教学服务的,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信息的一种手段,而应试教育却把考试变成一个凌驾于教学之上的“指挥棒”,学生由学习的主人变成了分数的奴隶。以成绩论英雄,把学生成绩当作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工作水平的唯一评价标准,这只能使素质教育成为空谈,而落不到实处。首先是学校教学评价体系的改进,每年的期中期末成绩的评比让教师疲于知识的灌输、分数的提高,而无暇顾及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这种不利于身心发展的心理环境反而导致了学生厌学、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滋长,所以要淡化考试的评价功能。

奖惩合情合理,多进行情感化的教育。以各种积极情感与认知的互动,达到知、情、意并茂。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富有激励和亲切感,从情感入手,知、情、意并重,强调通过以各种积极情感与认知的相互促进,带动意志的发展。素质教育要摒弃应试教育的分数决定命运的做法,德智体美不能偏废其一。不要视分数为宝贝,学习成绩好就一切都好,这种表扬的含金量不高,容易形成一些高分低能现象,甚至是一些成绩优秀、品德有待提高的、社会化程度低的人群出现。成绩差者被批得一无是处,而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无疑抑制了那些成绩低的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鼓励,或许他们的体美方面发展良好,甚至是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或者家长要设置情境使他们具有成功的体验,以免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

(4)重视对于学生的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工作,培养他们面对困难与挫折时的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尚处于不成熟时期,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的偏差,所以学校应积极开展普及心理卫生知识的讲座、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等工作,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理想前途等的心理教育,学校心理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同步进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面对挫折困难时的勇气,对待失败正确的归因方式,正确的学习动机,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健康向上的人格特征。

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学校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他们在感兴趣的文化活动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感。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科知识竞赛等,给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而且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充分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当然这对于处于“心理上断乳期”的高职院校学生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五、小结

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个体活动的心理调节机制方面的变化,个体的身心发展是在许多因素的交互作用中得以实现的,学习是心理结构构建过程,通过顺应与同化,将新的经验整合到原有的经验结构中而实现的。因此,学习及其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是具有辩证关系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旨在冲破原有的不遵循身心发展规律的填鸭注入式的“应试教育”的桎梏,充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个体的生理发展状况、能力发展状况、及其学习动机状况,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新的教育方式,从而真正发挥教育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