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所处国际舆论环境现状

中国所处国际舆论环境现状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中国所处国际舆论环境现状分析中国所处的国际舆论环境,有必要对当今世界舆论格局有一个总体认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在国际舆论格局中的垄断地位没有改变,它们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渗透和分化的立场,以及妖魔化的报道手段没有改变。中国媒体国际报道的原始信息来源于美国媒体的约占80%。中国必须从维护国家利益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舆论环境对国家安危的作用。

一、中国所处国际舆论环境现状

分析中国所处的国际舆论环境,有必要对当今世界舆论格局有一个总体认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在国际舆论格局中的垄断地位没有改变,它们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渗透和分化的立场,以及妖魔化的报道手段没有改变。西方大国积极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多种外宣方式实施全球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战略。虽然中国对外宣传在局部和某些重大问题上有所突破、取得成果,但从整体力量对比来看,“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依然很明显。

2006年,时任(2005.8-2008.3)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在接受《学习时报》采访时,对中国所处的国际舆论环境现状作出评价。他认为,当前,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也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一是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政府还是媒体,都期望更多了解中国的情况,各国涉外报道中中国的比重在逐步增长;

二是随着中国对外报道工作的拓展和中国对外发布宣传的加强,在涉华报道中,积极、正面的报道在逐步增长,中性的内容有很大发展,负面的报道虽仍占相当比例,但也在缩减;

三是涉华报道中越来越多地引用中国权威部门和对外新闻单位发布的信息和消息。

因此,中国外宣面临一些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一是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中国因素”在上升。二是延续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具有独特的魅力,世界各国的“中国热”方兴未艾。三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的联系促使各国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的愿望更加强烈,对中国经济乃至中国社会状况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四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使中国的一些政策和举措为世界各国所关注。五是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拓展外宣领域、增加外宣渠道和手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新的可能。六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全世界看中国”的大好机会,也是增强对外报道软实力的重大机遇。七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特别是最近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对外宣传的硬件和软件得到极大改善。八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全国各地也普遍加强了对外宣工作的领导,加大了对外宣工作的支持力度,大外宣格局正在构建。

但是,蔡武指出,舆论形势和经济、文化等形势相比,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所以总体上关于中国情况的报道和宣传仍然较少,西方传媒占据主导和优势地位的局面仍未改变,中国所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可能在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都会面临严峻挑战,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2]根据国情问题专家胡鞍刚教授的研究成果,中国的传媒实力相当于美国的47%,但是国际传播能力只相当于美国的14%。

强大的对外报道能力是建构本国的国际舆论环境的举足轻重的力量。如美国尽管是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并插手众多国际事务,但是,国际舆论界并没有形成有规模的美国威胁论。这说明拥有强大的对外传播能力对清除美国在国际社会的负面影响、营造有利于美国利益的国际舆论环境方面发挥了马前卒作用。

据统计,全球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消息来源于占世界人口七分之一的发达国家。美联社、合众社、路透社法新社主宰了全球80%以上的国际新闻的报道。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新闻大多是转载它们的新闻。中央电视台每晚新闻联播中的国际新闻部分,多数影像资料都是向这些新闻机构购买后,去掉原声,配上我们的解说词。这是因为我们缺少机会抢到第一手资料。中国媒体国际报道的原始信息来源于美国媒体的约占80%。一份对91个发展中国家广播电视的调查研究资料表明,这些国家进口的节目,最少的占30%,最多的占75%,平均占55%。中国在对外文化交往方面也处于逆差。我们进口的文化产品一个是报纸和新闻,一个是书刊和电影。报纸类我们出口是1,进口是4;VCD、DVD电影出口是1,进口是14。当今世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在国际舆论格局中占据着垄断地位。

随着国际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普及,国际反华势力无孔不入地利用互联网等手段对我国进行渗透,中国面临的国际舆论形势更为复杂难控。据2008年7月2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尽管互联网普及率只有19.1%,仍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21.1%,但是由于中国庞大的网民人数和中国网络社会的迅速崛起,给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带来巨大挑战。《纽约时报》曾刊载一幅漫画:几台计算机、几条光缆穿过长城,进入中国领土。光缆像树根一样把中国领土覆盖了,表明互联网的强大渗透力。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说:“中国不会拒绝互联网这种技术,因为它要现代化。这是我们的可乘之机。我们要利用互联网把美国的价值观送到中国去。”在全世界的互联网服务器的内存中,中文的信息只有4%,这4%还不全是来自中国大陆,还包括新加坡和台湾等地区。美国提供的一般信息占80%,服务信息占95%。互联网是当前国际舆论斗争的新的战场。

中国必须从维护国家利益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舆论环境对国家安危的作用。毛泽东在延安时就曾说过:“笔杆子和枪杆子结合起来,事情就好办了。”拿破仑也曾说过:“一支笔杆子胜过两千条毛瑟枪。”尼克松在“水门事件”中受挫,差点受到弹劾。他慨叹:“三份不友好的报纸比一千把刺刀更可怕。”他还说:“媒体已经成为国家权力的重要资源。”基于这样的认识,美国历届总统都重视舆论的作用,将其作为对外战略的一个手段。

美国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指出,2002年《自由促进法》要求将中国列为美国公共外交的主要目标之一。2003年12月7日,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国际舆论格局“西强我弱”的现实中,中国对外宣传需要对西方传媒借对外报道之名,利用全球化、地球村信息传播途径行意识形态渗透之实的做法,给予高度重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全球化的加剧,大众传播权力对资本依赖增强。世界对抗由两极变为多极,传播战略也发生转折性变化:对抗的焦点由单一意识形态争夺转化为国际信息市场与意识形态交织的国际舆论环境的争夺。可见,在关系到中国国家根本利益和国家安全等重大问题上,积极应对境外敌对分子和西方反华势力散布的谣言谬论,主动开展国际舆论斗争任重而道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