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记者队伍建设和国际通讯报道的加强

记者队伍建设和国际通讯报道的加强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记者队伍建设和国际通讯报道的加强五四时期,中国新闻界开始加强记者队伍的建设,重视直接采访,迅速报道,国内外消息、通讯比重增加,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新闻作品。1923年回国后,他成为中共中央领导人之一,中共早期新闻事业的缔造人。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遇难。华俄通讯社,1920年7月由共产国际工作组和中共上海发起组领导创办。

三、记者队伍建设和国际通讯报道的加强

五四时期,中国新闻界开始加强记者队伍的建设,重视直接采访,迅速报道,国内外消息、通讯比重增加,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新闻作品。一些报刊聘设特派记者,开辟国内外新闻来源。

邵飘萍任《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采写了大量独家新闻和北京通讯,为人称道。1918年12月,《大公报》经理兼总编辑胡政之与出席巴黎和会的政府代表团部分随员一起赴法国,为该报发回一批专电、通讯。五四运动后,许多青年到欧洲各国留学,一些报刊在这些留学生中发展了国外兼职通讯员、特派员,从而丰富了报刊的国际新闻通讯。

1920年秋,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合筹经费,向美、英、法、德、俄等欧美5国一次派出7名特派员。其中派往俄国的瞿秋白、俞颂华、李宗武3人,于1920年10月离京,次年1月到莫斯科,成为我国采访报道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实际情况的第一批新闻记者。

瞿秋白1917年9月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19年他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受到新思潮影响。同年11月,他和郑振铎等创办《新社会》旬刊,宣传民主主义思想,并日益倾向社会主义,向往十月革命后的苏俄。从1921年初到1922年底,他坚持在苏联采访活动两年,辛勤采写了《共产主义之人间化》等数十篇新闻、通讯,除去邮局寄失的10多篇外,发表在两报上的有50多篇,他还写了著名散文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等书。瞿秋白的作品如实地、深刻地报道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初期的状况,增进了中国人民对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马克思主义、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了解,在一代青年读者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瞿秋白在苏俄期间,于1922年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同年8月脱离了与《晨报》、《时事新报》的关系,因而,瞿秋白又是我国最早的无产阶级新闻记者。1923年回国后,他成为中共中央领导人之一,中共早期新闻事业的缔造人。他先后主编《新青年》季刊、《前锋》月刊、《向导》周报和《热血日报》。1927年10月主编《布尔塞维克》杂志。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指导《文艺新闻》的出版和中国左翼记者联盟的成立。1934年主编《红色中华》报。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遇难。

周恩来采写的旅欧通信,为这个时期报纸的国际新闻通讯增添了光彩。他从1920年11月动身到法国勤工俭学,开展革命活动。他应天津《益世报》邀请,担任该报特约通讯员,为它撰写海外通信。从1921年2月到1922年2月的整一年中,周恩来连续在《益世报》上发表56篇通信,深刻反映了当时欧洲的革命形势、旅欧华人的斗争和中国留学生的艰苦生活。

1916年后,全国出现了一次创办通讯社的热潮。邵飘萍的新闻编译社是办得较出色、也较具独立性的。新闻编译社既编采本国新闻,也选译外电向北京各报发稿,由于此社能及时报道北京消息,其常常提供独家新闻,故而影响很大。到1926年,全国通讯社大多规模很小,值得提到的有国闻通讯社、申时通讯社及华俄通讯社3家。

国闻通讯社,胡政之于1921年在上海创办。最初仅限于邮寄,1925年开始用电报传递新闻,这在我国通讯社中尚属首家。国闻社名义社长邓汉祥,胡政之负责编采等业务,下设汉口、北京两个分社。总部一直设在上海,1936年《大公报》创上海版,胡政之将国闻社员工转为《大公报》成员,国闻社停办。

申时通讯社,1924年创办于上海,是由《申报》和《时事新报》共同创办的。最初是两报编辑业余精选专电编译,发给外地报社应用。使用数年后,很受欢迎,各报纷纷向申时通讯社订稿。申时遂另聘专职人员,编发中英文电讯,自此业务日盛。

华俄通讯社,1920年7月由共产国际工作组和中共上海发起组领导创办。共产国际来华小组成员兼翻译杨明斋主持,向《新青年》等报提供十月革命后俄国情况的稿件,同时选译京沪报纸中有关中国的消息用电报发往莫斯科。1921年夏停止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