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类录音专稿与社教类录音专稿

新闻类录音专稿与社教类录音专稿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节 新闻类录音专稿与社教类录音专稿在本章的开头对录音专稿进行定义时,只是说录音专稿是一种“广播文体”,而没有说是“广播新闻文体”。只是新闻类的录音专稿,更突出其新闻性,而社教类的录音专稿,则更突出知识性、教育性或其他具有审美价值的东西。所以说,这篇录音专稿应该归入社教类录音专稿中。

第七节 新闻类录音专稿与社教类录音专稿

在本章的开头对录音专稿进行定义时,只是说录音专稿是一种“广播文体”,而没有说是“广播新闻文体”。为什么不说它是一种“新闻文体”?这是因为,录音专稿还可以从内容指向上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新闻类的录音专稿;另一类是社教类(非新闻类)的录音专稿。请见图4-13:

img31

图4-13

一、社教类录音专稿的识别

我们说,无论是新闻类的录音专稿,还是社教类的录音专稿,其概念的核心是基本一致的,即都要求运用真实而典型的音响,采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段,去深度报道或形象报道某一事件与人物。只是新闻类的录音专稿,更突出其新闻性,而社教类的录音专稿,则更突出知识性、教育性或其他具有审美价值的东西。

当然,这样来概括,并不意味前者就没有知识性、教育性以及审美意义。这里只是强调,新闻性录音专稿更注重新闻性;而社教类录音专稿,由于新闻性不强,所以,其审美价值以及知识性等才凸显出来。

那么,如何区分新闻类录音专稿和社教类录音专稿呢?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标准,那就是看它的新闻性是否强。如果新闻性很强,一般讲就是新闻性录音专稿;如果新闻性不强,或其中知识性、趣味性比较强的话,它一般就是社教类的录音专稿。像前面提到的《我不能让我的孩子流血》、《邓大姐回故乡》、《离家百年,钟回故里》等,都是时效性比较强的作品,是新闻类的录音专稿。

那么,怎样判断某一专稿的时效性是否强呢?

(1)倒叙的作品,很有可能是新闻性比较强的录音专稿。特别是倒叙开始的时间是“昨天”、“今天”等等。

(2)看录音专稿开始所表述的时间是不是离现在很近。

(3)虽然有时间,但是看录音专稿所讲述的内容是不是一个新闻事件,如果不是新闻,就是社教类专稿。

二、社教类录音专稿的细分

大家知道,在广播中,除了新闻节目之外,还有很多专题节目,这些专题节目一般还可以再细分为“体育节目”、“经济节目”、“交通节目”、“农村节目”、“少儿节目”、“青年节目”、“中年节目”、“老年节目”、“残疾人节目”、“军事节目”、“娱乐节目”以及“理论节目”和“对外节目”等等。这些节目如果分析起来,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大类,请看图4-14:

img32

图4-14

公众性节目,是指那些没有特定听众指向的节目,如“经济节目”、“理论节目”、“娱乐节目”、“健康节目”、“饮食节目”等。

对象性节目,是指那些受众比较明确的节目,比如“少儿节目”、“残疾人节目”、“农村节目”、“中老年节目”、“青年节目”、“军事节目”等。

知识性节目,是指那些知识性比较强的节目,比如“理论节目”,“生活指南”、“健康节目”、“饮食节目”、“环保节目”以及“性教育节目”等。

必须说明的是,社教类节目的分类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存在一些交叉。所以有的节目,既可以归到这一类中,也可以归到那一类中,这并不矛盾。

在这些专题节目中,记者也常常会采写一些“录音专稿”,这些录音专稿不排除会有一些新闻性比较强的,但同时,也会有大量知识性强或者趣味性强的作品,这些作品就属于社教类的录音专稿。

请看下面这个例子:《让声音插上想象的翅膀》(片段)(获2002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优秀专题奖,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音乐起……压混)

男播:广播专题:《让声音插上想象的翅膀》。

(音乐渐弱,压混出儿童朗诵儿歌的声音……压混)

女播:听众朋友,这首儿歌,是我在采访中偶然录到的一首童谣。歌中唱道:“大母鸡,骂小鸡,你真是个笨东西,我叫你咕咕咕,你偏唧唧唧。”这首歌叫我不禁联想起日前中国儿童心理专业委员会的一份调查。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中,有59.3%的孩子有厌学的情形,而造成厌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教学中剥夺了孩子的天性和快乐。

【音响】作为一个老师,在孩子的身上能够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渐弱,压混)

女播:他叫周文富,是一位优秀的油画家。10年前,周文富毅然放下了画笔,办起了上海现代儿童想象艺术教育中心,用来培养孩子的想象创造性思维。

【音响】我在下课时,看到我的孩子在玩报纸,把报纸撕下来之后,扔向天空,孩子们玩得特别开心。

女播:没想到,这个在头脑中稍纵即逝的创意,竟真的成了儿童声音想象艺术教学中的开篇。

【音响】现在,我们把报纸……(压混)

女播:课上,周老师把报纸发给孩子们,让他们在旋转中领略什么是速度。

【音响】(拍打报纸的声音,压混)

女播:通过拍打,孩子们感觉到了节奏。那快乐中,孩子们聆听报纸的歌唱。在思维跳跃的瞬间,纸屑已俨然成了拉拉队的旗帜。

(音乐,压混)

女播:周老师说,想象艺术是现代社会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

(以下略)

这篇录音专稿,音响非常丰富,而且,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想象艺术教育,还有一定的新闻性,但作者的写法显然不是新闻的写法——它旨在介绍一种教育理念,而非报道新闻。况且,报道中时间的概念很弱,所提到的也都是“10年前”、“日前”等等。所以说,这篇录音专稿应该归入社教类录音专稿中(集知识性、教育性及对象性于一身)。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民乐奇葩映南疆》(节选)(获得2002年度中国彩虹奖[2],广西人民广播电台)。

女播:在我们中国,56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浩如烟海,关键是谁来发掘、保护、继承和发展。譬如当提起中国少数民族这些字眼,大家也许对他们都有一种能歌善舞的印象,但究竟什么是这些歌、这些舞的伴奏乐器呢?古飘琴的声音像不像古筝呢?巴乌的声音是不是呜呜低鸣呢?还有砻、芒筒、葫芦丝等这些数不胜数的少数民族乐器又是怎样在广西民族实验学校——这个被称为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器乐培训基地,艺传后人、声播寰宇的呢?好,在这次节目的时间里,就请听广西台记者罗映开、黄宏初采制的一篇录音通讯:《民乐奇葩映南疆》

(演奏乐曲《欢乐的山弄》声,渐强——压混)

女播:9月14号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南宁西郊的广西民族艺术实验学校采访时,作为少数民族器乐培训基地的学生,正在排练场上演奏着一曲《欢乐的山弄》,似乎在迎接客人的到来。真想不到,这群身穿民族服装的金童玉女竟能谙熟地把玩着壮族古老的博捩,没有伴奏,却也能吹出如此动人的乐曲,仿佛把人带到了欢乐的山弄……

(乐曲声强出——演奏结束)

堪称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中国少数民族乐器种类繁多,仅《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志》一书记载的就达500多种。而广西有据可查的民族乐器就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

(以下略)

这可以说是一篇比较典型的知识性较强的录音专稿,介绍广西少数民族乐器的发掘、保护、继承和发展。在导语中没有提到时间,在正文中虽然提到采访时间(9月14号),但可以看出,其中没有新闻事件——学生们在演奏乐器,那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所以,这也是一篇社教类的录音专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