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录音新闻的主题提炼

录音新闻的主题提炼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 录音新闻的主题提炼前面,我们说到了录音新闻的写作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主题突出”,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主题突出”呢?不要贪多嚼不烂,因为录音新闻的容量有限,记者抓住了新闻眼,就是抓住了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抓住了主题。2005年3月11日,中国内地第一家民营航空公司“奥凯航空”实现首航。录音新闻的主题提炼问题,我们简单归纳起来就是:第一,火力要集中。

第六节 录音新闻的主题提炼

前面,我们说到了录音新闻的写作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主题突出”,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主题突出”呢?

我们知道,凡新闻都有“新闻眼”。所谓“新闻眼”,就是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那个“点”。一个新闻事件中,可能有一个这样的“点”,也可能有几个这样的“点”,但必定有一个“点”是最最重要的。那么,抓住这个最最重要的“点”,就是记者的任务。不要贪多嚼不烂,因为录音新闻的容量有限,记者抓住了新闻眼,就是抓住了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抓住了主题。

2005年3月11日,中国内地第一家民营航空公司“奥凯航空”实现首航。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和滨海频道都派出了记者,也都采回了录音新闻,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篇作品。

奥凯首航,中国民营经济的破冰之旅

【音响】(飞机起飞声)

记者:昨天上午9点45分,一架波音737-900型客机在天津呼啸升空。机身上,闪耀着紫色的四个大字:“奥凯航空”。奥凯航空是中国内地第一家民营航空公司,昨天是奥凯的首航。它标志着由国有航空公司垄断长达50年之久的国内民航业的格局被正式打破。

就在此前半个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第一条就是“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于是,奥凯的起飞被人们比作“报春第一枝”。

望着自己的飞机融入蓝天,奥凯总经理韩晶感慨万千:

【音响】我们这次能够在3月11日飞起来,是非常幸运的。市场准入里过去没有民营的概念,我现在要进去,也要面临很多困难,包括规章上的困难,所以政府在这方面也是运用了很多智慧的,至少到目前为止,让我们进来就已经是巨大的突破了。

记者:南开大学民营经济研究所主任李亚认为,今天的奥凯航空不单纯代表自己,也不仅仅局限于资本层面上的突破,它所蕴涵的意义深远:

【音响】这标志着中国的民营资本将陆续进入过去被视为禁区的领域,特别是垄断行业,这标志着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的天地更加广阔。

民营航空冲破垄断坚冰,在天津完成首航

播音员:3月11号,民航航空公司奥凯在天津机场实现了成功首航。请听滨海台记者发回的报道。

【音响】(飞机起飞的声音,压混)

记者:伴随着轰鸣声,早上9:50,一架印有“奥凯航空”标志的波音737飞机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飞上蓝天。这次由中国第一家民营航空公司进行的首航,标志着中国民航市场维持了几十年的,由国有控股航空公司、地方航空公司一统天下的格局终于被打破。

2004年,中国民航总局开始进行市场化改革,批准了民营资本筹建航空运输公司,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04年5月26号,奥凯航空公司孕育而生。总裁高级助理韩晶认为,奥凯的首航可以称得上是破冰之旅。

【音响】我们这次,农历二月二龙抬头,非常幸运。奥凯的出现给政府出了很多难题,政府的管理部门甚至为了民营这两个字都要进行调整。因此今天让我们进来就是巨大的突破。

记者:低成本航空模式被认为是民营航空公司与国有航空公司的最大区别,但这次的旅途,并没有像早先传言的那样,是“无空姐、无饮料、无快餐”的“三无航空”。

【录音】我觉得一进来挺干净的,服务态度也挺好。经过试飞,一个是安全,一个是经济实惠,坐着舒服放心呗。

记者:有航空行业的专家把民营航空公司比喻为民航业的鲇鱼,可以激活国有航空公司主导下的沉闷局面,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益和竞争力,而且奥凯所开的航线大部分是覆盖传统航空公司没有涉及的市场,从而可以带动整个航空市场优化

把竞争带入,促进行业服务发展,服务受众,提升质量。

这两篇录音新闻体裁一样,题材一样,手法也差不多(都采用的是“音响导入法”),写得也都不错,但哪一篇主题更突出一些呢?

经分析可以看到,前一篇内容相对集中,它集中叙述了奥凯首航这一新闻事件,同时,画龙点睛并一语中的地认为,这一事件标志着国有航空一统天下的坚冰被打破,民营经济的天地更为广阔。而后一篇,所涉及的问题似乎要多一些,诸如打破国有航空一统天下的局面;引入服务竞争;私营经济具有拾遗补缺带动市场优化的特点等等。但恰恰是这么多,哪个也没有突出(事实上,要想说清这么多的“点”,只有专稿的容量才有可能)。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点,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两篇录音新闻的作者都采访了奥凯的领导韩晶,但两篇稿子中,韩的身份却出现差异,一个说是“总经理”,一个说是“总裁高级助理”。这类问题我们在前面曾经谈到,它虽然仅是小的瑕疵,但说明至少有一位记者采访不够细致。作为新闻记者,必须谨记:被采访对象的职务必须搞清。这绝不是一个小问题。尤其是一些高级领导的职务,一定要准确。如果是市一级领导,别说是将其职务搞错,就是将领导(出场)顺序排错,都是很严重的问题,千万马虎不得。

一位资深新闻工作者曾经谈到自己的亲身经历:

有一次我到外地采访,当晚采访了副市长,谁料第二天上午一上班就宣布了这位副市长的市长任命,9点钟他以市长身份出席我们的会议,而我没认真听会,仍按副市长报道。见报后张胜友(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引者注)大发雷霆,说这种错误是记者的硬伤,按理必须开除!……我自知理亏,就默认他把我开除了一回。这种来自外力而产生的内心处罚使得我后来几乎没有再犯过此类低级错误。

——胡殷红《张胜友印象》(见《作家文摘》2008年3月7日)

可见,这类“低级错误”会给记者自身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录音新闻的主题提炼问题,我们简单归纳起来就是:

第一,火力要集中。在篇幅非常有限的录音新闻中,所谓“主题突出”,就是要内容集中;而内容集中,就是要“火力集中”——集中火力“攻”其一点——最致命、最本质的一点。而面面俱到,受篇幅的限制,则往往受累不讨好,写不深,写不透,还分散了火力,落下了一个“主题分散”的毛病。

第二,向纵深开掘。这是说,在火力集中的前提下,要向纵深开掘。像第一篇,在采访了奥凯的负责人之后,又请南开大学民营经济研究所主任谈了奥凯首航的意义。这一笔挖掘得很好,因为这是沿着“国有航空的坚冰被打破”这条思路继续深入,并引出专家进一步指出,奥凯的首航标志着民营经济的天地更加广阔。其实,这已经是抓住了事物最本质的一面,而且言简意赅,很有力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