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故事化的含义及背景

新闻故事化的含义及背景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新闻故事化的含义及背景对于“新闻故事化”的解释,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人是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为新闻改革的着力点。

一、新闻故事化的含义及背景

对于“新闻故事化”的解释,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1]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希光认为,新闻就是“找故事的艺术”。简而言之,新闻故事化就是用故事形式来传播新闻;电视新闻故事化就是运用电视语言以纪实、故事化的手法来做新闻报道

普天下大众都喜欢听故事、说故事、讲故事,是因为故事里蕴藏着大千世界中“神奇”的万事万物;是因为故事有趣,故事里面总少不了人;是因为故事里有曲折的戏剧情节,有矛盾冲突,总是跌宕起伏;是因为故事本身就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对人类“命运”的关怀。所谓故事,就其本质意义而言,是人类把过去同现在联系起来,把自己同他人联系起来,并在这种联系中思考过去、把握现在、筹划未来。由于受政治和传播观念的影响,过去我国电视新闻几乎一贯以非常严肃、正统的形式播出,文稿僵化,形式单一,完全成了政策、会议的传声筒,报道内容千台一貌,不外乎会议内容、部门文件、引用数字、充斥专业术语……政治色彩浓厚,过分强调新闻的宣传作用,而忽视了电视新闻的其他功能,对这种传播方式受众早已麻木厌烦。当今的受众在获得物质文化满足的同时,也要得到精神文化的熏陶和满足,从电视新闻中除了获得基本的新闻信息外,还渴望获得更加刺激有趣的信息内容。因此为了吸引受众、满足受众的需求,电视新闻就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故事化电视新闻如一缕春风,让受众有了新鲜感,通过精彩、生动、感染人的故事叙述,寓思想于情节之中、寓情感于细节之中,寓宣传于受众喜闻乐见之中,自然就吸引了受众的眼球,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比如四川卫视在2006年提出“天下故事”的定位后,由于故事讲得精彩,收视率获得了120%的增长。当然,电视新闻创新的方式很多,故事化只是其中的创新举措之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如今全球已进入信息社会,信息传播内容多,传播速度相当快,已经快到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与信息传播的时间几乎同步进行,信息资源普遍共享。因此,新闻媒介之间的新闻信息竞争日益激烈,也使得我国传统新闻传播观念受到了巨大冲击。由于我国三次思想大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大量引进了西方传播学理念,电视界已经普遍重视受众和收视率。但是在我国新闻传播实际中却出现了电视新闻同质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却和受众需求的多元化相矛盾。而电视的收视环境和收视习惯决定了电视新闻的收视权掌握在受众的手里,因为电视遥控器握在受众的手中,对媒介的选择权自然就掌握在了受众的手里,谁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谁就能留住受众,那么谁的收视率就高,谁就是胜利者。因此各电视台纷纷改革创新,对既成的电视传播观念和传播模式进行超越和创新,由此“说新闻”、“讲故事”等新闻形式应运而生了。

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新时期的发展目标,以民为本,关注百姓生活,关心百姓疾苦,有关百姓的生活、生产、生存状态的新闻受到新闻媒介的广泛重视。新闻媒介纷纷把目光投向平民,对事关百姓权益、柴米油盐、教育经费、医药费、就业等类问题及居民生活中遇到的诸如煤气、自来水、公交车调整价格等等有关国计民生的新闻资源,越来越多地成为新闻的源头“活水”和价值取向。于是,新闻不再是高高在上、远离百姓生活的生硬资讯,而是贴近百姓生活的一个个故事,这些故事真切地发生在人们的生活中,发生在人们的身边,人们能够感受得到、听得到、看得到的,人们普遍感到亲切。所以,电视新闻发挥了电视传播的优势,其故事力求真实记录百姓生活中正在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和老百姓发自内心、不加修饰的大白话,以及与之相一致的人物行为,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这就能让受众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近感,从而容易对新闻中报道的事实产生认同感,也容易接受新闻报道所揭示的意义。因此,与某些硬邦邦的宣传报道相比,故事化电视新闻可以收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更加关注民生,如“群众利益无小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发展成果”等理念,这一切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和重视。随之党中央在新闻报道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003年3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要求大力减少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报道,将重要版面、黄金时段让位给群众和基层,使新闻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温家宝在视察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时强调:电视宣传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倾听群众呼声,体现群众利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人是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为新闻改革的着力点。在新闻报道中,人物的情感与个性因素有着启迪人们心灵、沟通人的思想情感、深化主题的作用。

新时期新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三贴近”是新闻改革的一个指向。坚持以人为本及“三贴近”原则的确立为新闻媒介在激烈竞争的状态中创造了发展机遇,主流媒介与非主流媒介、电子媒介与纸质媒介都在寻求发展策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为避免同质化竞争,都把注意力转向了普通的老百姓,抽出部分人力走进百姓生活,通过本色表达的方式,关注民生、转达民意、传递民情、反馈民声,搭建起了以民众为主的言论桥梁。同时社会结构复杂,百姓生活丰富多彩,本身就是一本读不完的“故事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资源,为新闻的故事化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空间。短短几年,用故事化的手法去表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理念在中国迅速普及,并在实践中发挥着积极的传播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