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新闻标题的艺术

经济新闻标题的艺术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经济新闻标题的艺术标题是指报刊上新闻和文章的题目,通常特指新闻的题目。新闻标题一般有主题、又有辅题,结构较复杂;新闻评论的标题结构比较简单。新闻标题的语法要求比较严格;新闻评论标题语法上没有严格要求。早在2月20日,新加坡卫生部就决定,暂停使用这一护理液,“直到调查结果正式公布为止”。

第一节 经济新闻标题的艺术

标题是指报刊上新闻和文章的题目,通常特指新闻的题目(《辞海》)。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正如安岗所说:“标题是什么?当一个记者从事采访活动,他看到一些问题、现象和事实,在写作中把事实概括起来,就形成了标题。实际上,标题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它是文章主题的最简明、最有力、最好的体现。”(1)

评论的标题是中心论点精练而又概括的文字体现。好的标题能够迅速吸引受众的眼球,在海量信息中凸显出来,富有传神而又提纲挈领的功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在发表前,标题经过了反复斟酌,先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胡福明,时任南京大学政治系教师),后改成《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马沛文),最后改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张义德,时任《光明日报》理论部哲学组编辑),标题的改动过程也正是当时对于左倾思潮的清算过程,也是人们思想冲破各种樊篱探求何为真理的时候。强调标准的惟一性正是针对当时的“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该文的发表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拉开了新时期第一次思想解放的序幕,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其中包括冲破了对社会主义理解上的禁锢,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纪元。(2)

作为《经济日报·每周经济观察》专栏的主笔阎卡林谈到评论的标题时说道:“言论的标题怎么做?我看好的标题应该七八个字,不超过十个字,而且不是虚题,一下子就能抓住人而又击中要害。我写言论常常是为标题费脑子,有时上厕所、坐车都在想;有时想出七八个题目来选一个;有时恳请同事帮助想。比如,近年来我写的专栏文章就有《国货兴衰匹夫有责》、《商界孕育重大变革》、《破产,早破早主动》、《“市场饭”到底怎样吃》、《放开搞活小企业》、《兼并力度还要加大》、《微观改革要突破什么》、《国内市场虚热缠身》、《流动资金何以不流动》、《推进房改正当时》、《重新估量旅游业》、《投资方式亟待更新》等等。”(3)

一、新闻评论的标题与新闻报道标题的区别

(1)新闻标题以事实为根据,内容要具体或虚实结合;评论标题自由一些,以观点、态度为依据。

(2)新闻标题一般有主题、又有辅题,结构较复杂;新闻评论的标题结构比较简单。

(3)新闻标题的语法要求比较严格;新闻评论标题语法上没有严格要求。

二、经济新闻评论标题的特色

1.经济学术语

“房地产业要有看得见的手”(《人民日报》2006-05-08)、“算一算GDP的代价”(《宁波日报》2004-12-15》),前者用了经济学的一句术语“看得见的手”,反映了政府作为市场的监管者应该起到监管的作用,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规范房地产业的房价虚高不下和无序开发的混乱局面;后者用了“GDP”,它指的是“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在考察一年的经济收入,喜欢用“GDP”,算算同比增长了多少,“GDP”一直是我国经济的第一指标,是政府官员的最高追求。但是“GDP”增长的代价如果建立在高消耗低效率上和污染物的高额排放上,那就得不偿失了,算一算GDP的代价,能使我们看到GDP的另一面,在高增长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2.数据说话

《慢了半拍》借北京博士伦停售进口的“润明护理液”为事由,批评了中国管理体制的法律条款的制定和修改与市场管理规范性的滞后性。北京博士伦停售进口的“润明护理液”比新加坡、香港晚了近两个月。由此类推,苏丹红、孔雀石绿、转基因豆奶等,那些在境外已经闹得沸沸扬扬的食品安全事件,在中国,似乎都慢了半拍。在中国,这种“超前性”往往不容易看到,倒是“滞后性”随处可见。如《环保法》是1987年的,已经过了快20年了;《节能法》是1997年的,也将近10年光景——这些关系到经济发展大局的法律,终于在最近开始了修订的步调。而修改一些过时标准的日程,据说也已经“安排”了五六年。比较他国每隔几年就要“与时俱进”修改这些指标的速度,可能就不止慢了半拍。文章列举中国许多事件滞后的数据,说明监管部门的缺位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案例9-1

慢了半拍

4月12日,北京博士伦终于宣布,它将停售进口的“润明护理液”。这种用于隐形眼镜护理的药水,据说有可能导致真菌感染角膜炎。这一决定比它在新加坡、香港晚了近两个月。早在2月20日,新加坡卫生部就决定,暂停使用这一护理液,“直到调查结果正式公布为止”。

根据公开报道,到4月12日,在国家药监局相关负责人“再次约见北京博士伦公司总经理”,并“对此事的处理提出了要求”之后,北京博士伦终于作出了“停售”决定。

角膜炎有多么可怕,除了相关的专家和患者,可能很少有人说得清楚。“百度”一查能吓你一跳: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致盲率较高、治疗较为棘手的感染性眼病。可能致盲,想来事件严重。

但北京博士伦的行动,比起新加坡和香港,甚至比已经慢了半拍的马来西亚(3月15日决定“禁售”)还要慢。你还可以想,如果没有相关负责人的“再次约见”、“提出要求”,是不是这一产品还会在中国继续销售?虽然中国的“润明护理液”只有2%来自进口。

慢了半拍的不止这些。如果你仔细想想在过去这一两年时间里发生的类似事件:苏丹红、孔雀石绿、转基因豆奶等等,那些在境外已经闹得沸沸扬扬的食品安全事件,在中国,似乎都慢了半拍。一方面,中国的相关部门“密切关注”;另一方面,相关公司言之凿凿,大发“声明”,生意却还照做——除非到了实在做不下去的时候。

商人们的“慢步”是可以理解的,谁希望把做得好好的生意停下来?

但是作为管理者,尤其是那些负有监管责任的管理者,如果他们也“反应迟钝”,就有些说不过去了。你拿了民众给你的薪水,就应该对民众负责。

按理说,制度建设(包括法律建设)的“滞后”可以理解:时事异已,原有的制度(法律)不能“与时俱进”了,然后相应做出调整,这是常理。也因此,才要求制度建设需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性,为未来“时事”的变化预留空间。

但是在中国,这种“超前性”往往不容易看到,倒是“滞后性”随处可见。《环保法》是1987年的,已经过了快20年了;《节能法》是1997年的,也将近10年光景——这些关系到经济发展大局的法律,终于在最近开始了修订的步调。

另外一些,虽然可能已经不止20年,却还在拿着老“皇历”看新“运程”。比如中国的自来水标准,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制定的,却沿用至今。可笑的是,早已经被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的“六六六”、“滴滴涕”等农药,居然在那仅有的30多个指标的体系中赫然在列。

而相关部门修改这一标准的日程,据说也已经“安排”了五六年。比较他国每隔几年就要“与时俱进”修改这些指标的速度,可能就不止慢了半拍。

我们每天都要喝水,但这个水的标准却迟迟未出。让人难过的是,并不是修改这些指标技术上有多大难度,也不是中国缺乏相应的专家、机构,而是相关的“主管者”这些年来更多在争论:到底谁有资格、有权力主导这一标准的制定。

想起来,这是比有关部门的“反应迟钝”更加严重的事情。

(资料来源:彩石:“慢了半拍”,《财经时报》总第659期,2006-04-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