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测性新闻写作

预测性新闻写作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预测性新闻写作预测性稿件可以有各种体裁,但比较多见的还是“动态消息”,结构以“倒金字塔”为最常见,写作风格可以多姿多彩。(二)提供预测出处预测性新闻要交代预测性结论的来源,说明是何人作出了这项预测。一个是银行行长,一个是世界银行,其在预测的领域都具有权威性。

三、预测性新闻写作

预测性稿件可以有各种体裁,但比较多见的还是“动态消息”,结构以“倒金字塔”为最常见,写作风格可以多姿多彩。

(一)开门见山地报道预测结果

在导语中提纲挈领地概述最重要的预测结果。像一般的动态新闻的写作一样,导语要以最为简明的语言道出事实要害,然后根据重要性逐段展开,交代主要事实及其消息来源和背景。例如:

[法新社华盛顿2005年4月13日电]世界银行在13日其新公布的发展报告中预言,如果世界经济能够保持现有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世界贫困人口将减少一半,但撒哈拉南部非洲、北非和中东不在此范围内。

将全球贫困人口减少一半是联合国在2000年确定的“千年目标”中最重要的目标。

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各发达国家应该将其援助增加一倍(目前这一援助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0.22%),并降低其“阻止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自己出口和经济增长潜能”的贸易壁垒。

该报告认为,全球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人数从1990年的13亿减少到1999年的11.6亿,到2015年有可能减少至8.09亿,而剩下的这8.09亿人,有一半人生活在非洲的撒哈拉地区。

世界银行的预测认为,东南亚的数字最有说服力,因为日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人数将从1999年的2.79亿下降到2015年的0.8亿。而在南亚,这一人数将从1999年的4.88亿下降到2015年的2.64亿。世界银行认为,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贫困人数从1990年的4800万上升到1999年的5700万,到2015年有可能重新减少至4700万。

在撒哈拉南部非洲,日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人数将从1999年的3.15亿上升到2015年的4.04亿,这个数字相当于非洲一半的人口;中东和北非的这一人数将从1999年的600万上升到2015年的800万。

在上面的稿件中,导语指出了到2015年,世界贫困人口将减少一半,但不包括撒哈拉南部非洲、北非和中东这一预测。随后几段逐一补充了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并交代了预测的来源。这种开门见山、逐步展开的写法,可以使受众对预测结果产生深刻印象。

(二)提供预测出处

预测性新闻要交代预测性结论的来源,说明是何人作出了这项预测。虽然一般的新闻也要求说明消息来源,但在预测性新闻中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它关系到预测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我们不仅要在采访中,在判断新闻价值时选择权威人物和机构,在写作时还应该注意交代预测的来源。在上面“日本随时可能爆发金融危机”和“世界贫困人口将减少一半”的报道中,都交代了预测的出处。一个是银行行长,一个是世界银行,其在预测的领域都具有权威性。交代了预测的出处,能够体现预测的分量,增加预测的说服力。

相反,有的预测本来有可能引起受众的重视,但由于没有交代预测的来源,稿件的可信度大打折扣。例:

[法新社巴黎1989年10月3日电]“新流感”即将发生。尽管它不像某些专家担心的那样严重,但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全世界将损失数百万个工作日和数十亿法郎。

流感通常被视为小病,常同感冒混淆,但它每年在全世界造成数千人死亡,甚至可能使一个国家的经济瘫痪几天。在发病率中等的1985年,就业人口损失近1600个工作日和休息日,其中1000个纯工作日,包括学生在内的非就业人口损失2600万个工作日。

读了这篇稿件,受众首先会问是谁作了这样的预测?是流行病专家还是记者本人?作这样预测的根据是什么?不交代这些,流感的影响写得再严重,受众心里总会打个问号,凭什么相信呢?

(三)写出预测依据

科学的预测不可能无凭无据,因此在稿件中必须将作出预测的依据尽可能多地列出,这样才能使预测性稿件显得扎实可靠,令人信服。预测的根据往往表现为数据、实例、引言、某种迹象等等,写作时要注意选择最能说明主题的材料。由于预测往往有时间、地域或条件的限制,在表述时力求准确,避免产生歧义。语言要简洁明快,高度概括。

全球展望:未调整的世界

[合众国际社纽约2005年7月9日电]现在对世界经济前景的希望再次增强。市场认为,日本似乎比以前明朗了一些,而美国公司也对自己的前景更为自信。只是对欧盟的展望普遍悲观。

乐观的理由何在?没有合理的理由。各国的形势没有变化。美国,日本和欧洲或多或少仍在重复多年来的作为。错误仍在重复,没有得到纠正。

日本回避结构调整

也许可以先看看日本的情况。日本的问题仍然非常严重。日本人不愿增加开支,因为他们多半已经过着舒适的物质生活,但就业没有保障。日本经济表现差劲已10年有余,而且很多日本公司和银行也在艰难挣扎。

日本政府的反应是什么呢?政府屡次花费巨额公共资金振兴需求。而需求暂时得到了支持,但最终结果却是财政赤字增加,政府债务增加以及重新变得增长乏力。

仍在执政的自由民主党的另一个喜好是利用政府资金或立法支撑股票价格或放宽日本公司的会计规则。这显然是一项“好”政策。谁希望公司调整结构呢?

换言之,日本回避了结构调整。日本股市在上扬,世界其他地区的股市也在上扬,因为投资者没有更好的使用资金的办法。这种上扬,就日经指数而言,也许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最终将消失。

【本章小结】

推新与守旧有时只差一点点,这一点点就是“想象力”。当《时代》杂志在客观地报道大家在忙啥之余,突然发现忙人有很多这一社会现象,于是为忙人服务的新报道方式——解释性报道出现了。它的出现不仅受到忙人的欢迎,还为纸质媒体能立于新闻界不倒立下汗马功劳。社会新现象的层出不穷,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新闻从业人员社会责任感的自然提升,都使得新闻学在社会学想象力的作用下开辟出了越来越多的新闻实践空间。比如,除了报道日光下的新闻,那些处于黑暗角落的被隐藏起来的、被忽视的但却对公众很重要的真相也可以被揭示出来,这是调查性报道;调查性报道中有一种较为特殊的报道方式,它借用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关注社会的某种整体现状、走向和民意,而以传统的新闻写作方式呈现给受众,这是精确新闻报道;社会学赋予了新闻学想象力,有时这种想象是对于还未发生的社会现象、社会事实,当这种想象有了种种有说服力的依据时,预测性新闻就出现了。

有人说,是社会学让新闻报道插上了富有“想象力”的翅膀。

【延伸阅读】

1.高钢:《社会转型期呼唤解释性报道》,载《新闻战线》2005年第7期。

2.段勃:《中国调查性报道的发展趋势》,载《当代传播》2006年第1期。

3.宋志耀:《怎样写作“预测性新闻”》,载《当代传播》1992年第6期。

4.周振华:《精确报道采访中的抽样方法》,载《传媒观察》2005年第12期。

【复习与思考】

1.解释性报道是不客观的报道吗?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2.调查性报道在新闻学中有何意义?你认为作为一名调查性报道记者新手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3.你如何看待精确新闻报道的含义?你认为精确新闻报道在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4.预测性新闻是预报新闻吗?你认为记者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得预测性新闻预测的结果尽量准确或基本准确?

【注释】

[1]刘有源:《美国新闻事业概况》,人民日报出版社1984年版,第71页。

[2][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页。

[3]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3页。

[4]欣文熙:《西方报纸夹叙夹议的解释性报道》,载《外国新闻事业资料》1979年第3期(复旦大学新闻系印),第10页。

[5]邹韬奋:《曼彻斯特导报(卫报)的创造者》,载《韬奋文集(第二卷)·萍踪寄语初集》,北京三联书店1978年版,第102—10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