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铺垫的两种模式

铺垫的两种模式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 铺垫的两种模式铺垫在生活中也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人们在经历或品味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过程中,往往都会出现某种先兆或者说预兆,这种来自生活的现象,在文学创作中通常叫做“伏笔”,在戏剧影视作品创作中就叫做铺垫。法国著名作家高乃依将铺垫称为“开场”,认为它应该包括所有要发生事件的“种子”,不论是对主要行动还是次要行动。铺垫一般又分为铺垫和连续铺垫两种模式。

第六节 铺垫的两种模式

铺垫在生活中也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人们在经历或品味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过程中,往往都会出现某种先兆或者说预兆,这种来自生活的现象,在文学创作中通常叫做“伏笔”,在戏剧影视作品创作中就叫做铺垫。在日常的工作中也总能听到,“先吹吹风吧”、“开个吹风会”,这个“吹风”也就是开展工作前的铺垫。我们前面提到过的表演艺术家金山,他犯错误被开除党籍后,20世纪60年代初病危住院,他希望恢复他的党籍好去见马克思。组织研究同意后,怕一下子告诉他,他会太激动反而乐极生悲,于是先给他送去鲜花;第二次又跟他一起回忆他光荣的往事,唱国际歌;第三次才告诉他组织上已经批准了他的请求(他在70年代末才病故)。你们看,这便是工作中的铺垫。同样,如果一个人在看病时被医生确诊为得了绝症,通常医生和家属也会配合好,一点一点地逐渐向病人透露病情。而你们年轻人处对象谈恋爱,通常也是透过眼神,接着是态度,然后才是语言表达,整个过程也是有铺垫的。

那么,文艺创作中又该如何进行铺垫呢?法国著名作家高乃依将铺垫称为“开场”,认为它应该包括所有要发生事件的“种子”,不论是对主要行动还是次要行动。法国戏剧家皮埃尔·让则解释说:“种子一词明确表明铺垫不应包括人们想了解的一切人物或事实,而仅仅是有助于理解剧情的基本成分。”也就是说,开场就要埋下“种子”,种子就是铺垫,有了它,才能发芽,才能开花结果。

因此,我理解,什么叫铺垫?铺垫就是为了有助于观众了解剧情和人物而预先设下或传出的诸多信息。比如在《奥赛罗》里,那条小手帕的反复出现就是铺垫,这是奥赛罗送给爱妻苔丝特梦娜的礼物,妻子视为宝贝,情急下跌落,负面人物埃古从他妻子那里拿到后,进行挑拨,激发起奥赛罗的醋意,于是怀疑加妒忌,把爱妻苔丝特梦娜杀死了;又如在《钢琴师的情人》(又称《钢琴别恋》)里,开头对那架在海边反复出现的钢琴,先是拉不回来,后是那位男主人公去看,仍没法拉回来,第三次才在他的帮助下艰难地拉回来了,经过这种铺垫渲染,两人终于相爱了;最有意思的是在《第四十一个》里,那位红军女战士和白匪男军官,明明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后来竟发生了爱情,这中间要是没有一次次铺垫,谁也不会相信。你们看,先是女主人公被男主人公的“蓝眼睛”吸引住了。两人又漂到孤岛上朝夕相处了。女主人公要写诗写不下去男主人公又给了她很多启示。男主人公讲鲁宾逊的故事让女主人公惊叹他知道的那么多,知识是那样的丰富。而从男主人公的角度看,女主人公不但从他发高烧中救了他的命,而青春与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同时又是那么的能干,生活能力是那么强,要是没有她简直是没法活下去的。于是,一个城市贵族青年和一个农村劳动姑娘就在互补中合乎情理地发生爱情了。

铺垫一般又分为铺垫和连续铺垫两种模式。铺垫的特点是往往在剧情即故事开头埋下颗“种子”就行了,接下来就等着它发芽、开花、结果。像《魂断蓝桥》里,那个吉祥符就是“种子”,由它来铺垫,前面提到的《奥赛罗》里的小手帕、《钢琴师的情人》里的那架钢琴,还有《美人计》里的那条丝巾,都属于这种情况。这种模式的铺垫在文艺片里比较常见。而连续铺垫的模式则多运用于战争片、警匪片、谍战片,像前面刚讲过的《第四十一个》,更典型的是《唐人街》,它们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断地进行铺垫,也即它的持续性,从而让观众不断地获得新的信息与暗示。至于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信息与暗示和选择提供信息与暗示的最合适时机,那就得看我们编导的本事了。

最后,还应该讲一讲,铺垫一般都包含哪些内容呢?首先,它要有助于了解剧情。特别是对于像战争片、警匪片、谍战片(007系列的电影最典型了)这一类影视剧,若不铺垫好,观众就看不明白了,连故事情节都看不懂了。其次是要有助于了解人物。像《第四十一个》我们讲过了,又比如《雷雨》,在鲁妈上场的前后,对剧中人物的复杂关系都做好了铺垫,从而为剧情推向悲剧结局预设了诸多信息。最后是要有助于了解环境。像《泰坦尼克号》里,它的诸多铺垫都在一条船上,还有《帝国的陷落》里,它的很多铺垫都只在地下室里,所以它们的铺垫也必须有助于了解环境。当然,以上的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并非都是完全分开的,三者常常扭结在一部剧作中,我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才分开来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