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于两种转型模式的比较与评价

对于两种转型模式的比较与评价

时间:2022-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欧洲转型经济实行的激进模式相比较,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渐进转型有何区别呢?其二,中国经济转型选择农业改革作为突破口,然后再进行工业改革,这是中国顺利转型并未引起过多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向市场经济过渡中,中国相对成功地控制住了由政府收入急剧下降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中国与苏联、中东欧国家选择了不同的转型模式,主要取决于不同的初始条件和国情。许多党政干部及其幕僚们摇身一变成为企业家。

第四节 对于两种转型模式的比较与评价

在欧洲转型经济中居主导地位的转型模式是“休克疗法”或“大爆炸”,而中国、越南等亚洲转型经济则实行了“平滑”的渐进改革的模式。与欧洲转型经济实行的激进模式相比较,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渐进转型有何区别呢?

首先,中国经济转型是一个长期、渐进、探索的过程,转型的目标是由模糊到清晰,[28]转型理论也是边发展边完善。邓小平曾明确指出,革命和改革都没有现存的路可走,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改革措施基本上是一边探索、一边试验,最后又不断补充和完善。从农村经济改革尤其是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到城市各项体制的改革,从试办经济特区到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从市场调节手段的引入到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等,这一切无不体现了“北京共识”所包含的创新、试验和务实精神。而以“华盛顿共识”为核心的“休克疗法”则是采用理性主义的改革方式,即在新古典经济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理性的分析、预测,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制定一揽子的改革与转型计划,激进、快速地实施改革与转型。

其二,中国经济转型选择农业改革作为突破口,然后再进行工业改革,这是中国顺利转型并未引起过多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原因在于,转型能否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转型方案被社会认可和接受的程度。而中国的农业改革由于农民工作的个人土地上界定产权比在工人共同使用的资本设备上界定产权更为容易,[29]因此在改革之初社会阻力较小,多数人都能受益,又能带动全社会变革。相比之下,苏联和中东欧国家由于农业部门规模不大而首先选择改革工业部门,而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所占权重较高,同时又雇佣着大量享受国家福利的富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不愿意放弃国有工业部门已有的福利,因此改革之初就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其三,中国经济转型倾向于先进行微观经济改革(价格改革、农业改革、工业企业改革等等),而后进行宏观经济改革(财政、货币和外贸改革)。[30]这种选择有助于发展相对有效的商品市场,并能通过市场取向的企业迅速产生供给反应。这一方面通过供给反应而不是勒紧裤带,减少了经济转型的社会代价。而在欧洲转型经济中,“休克疗法”是将宏观和微观经济改革同时全面推进,紧缩的货币财政政策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中国宏观经济管理中仍是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并用。在向市场经济过渡中,中国相对成功地控制住了由政府收入急剧下降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

中国与苏联、中东欧国家选择了不同的转型模式,主要取决于不同的初始条件和国情。中国人口众多且绝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的国情,导致自下而上的增量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优先于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序。在不触动和不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前提下,中国产生出新的企业家阶层,具有典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特征。在苏联和中东欧国家,人口较少,受教育程度高,且主要集中于城市中的工业企业,因此,精英分子试图根据新自由经济学描绘的蓝图,把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新的企业家阶层伴随革命从“上层”产生,导致自上而下的存量改革。许多党政干部及其幕僚们摇身一变成为企业家。由于相关配套制度无法同时同步跟进,以及要素流动的滞后性,短期内的经济衰退不可避免。

【注释】

[1]格则戈尔茨·W·科勒德克:《从休克到治疗》,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年版,第94页。

[2]Sachs,Jefferey,and Wing Thy Woo,Structural Facotors in the Economic Re-forms of China,Eastern Europe an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Economic Policy,Vol.18,No.1,April 1994,p.102-145.

[3]Branko Milanovic,Privatization in Post-communist Societies,Communist E-conomies and Economies Transformation,Vol.3,No.1,1991.

[4]本书主要涉及的中东欧国家是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

[5]周冰:《经济体制转型方式及其决定》,《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第5—10页。

[6]Alan Gelb,and Cheryl Gray,The Tranformation of Economics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Issues,Progress and Prospects,The World Bank,1991,p.21。

[7]从计划商品的覆盖面来说,苏联国家计划覆盖的商品高达2500万多种,计划统摄90%以上的经济领域,基本涉及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中国的计划商品只有苏联的一半左右,处于比较低的计划水平。

[8]张树华:《俄罗斯经济改革透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9页。

[9]1968年苏联镇压“布拉格之春”运动之后,抛出了“勃列日涅夫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属于一个大家庭,不允许其他势力将一个国家从大家庭中分裂出去;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应受到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利益的限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是有限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任何一国的行为,都会涉及苏联的利益;无产阶级专政已经超过了一国范围,可以跨国实行专政。此后,人们将该主义与有限主权论相提并论。

[1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组织都把采取“休克疗法”、立即实施自由贸易和经济自由化作为提供贷款和减缓偿还债务的条件。

[11]Sachs、Jeffrey,Poland’s Jump to the Market Economy,MIT Press,1993,p.129.

[12]就狭义而言,私有化是指产权从国有部门向私人部门转移。就广义而言,私有化不仅包括产权的转移,而且也包括经营权的转移或经营方式的转变(租赁、承包便属于经营权的转移)。虽然广义的私有化定义被一些国际组织接受,但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狭义的私有化定义更为贴切。

[13]郭连成:《俄罗斯经济转轨与转轨时期经济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07页。

[14]关于东欧贸易体制变化的详情,可参见吴明新主编的《中东欧12国贸易投资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5]关海庭,吴群芳:《邓小平与中国改革起点的合理选择》,《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第9期,第27页。

[16]孔田平:《东欧经济改革之路——经济转轨与制度变迁》,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35页.

[17]马凯:《中国价格改革的回顾与展望》,载叶森、王海军主编的《经济体制转换的国际比较》,改革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159页。

[18]Xiaolin Pei,Rural Population,Institutions and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The 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Research,Vol.6,No.1,June 1994,p24.

[19]在所有银行贷款中只有8%给予了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既没有补贴性贷款,又没有集中分配的原料。

[20]樊纲认为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基本含义是“增量改革”,即在旧体制存量改不动的情况下,通过增量改革来发展新体制,随着增量改革的积累逐步改变整个体制结构,为存量的最终改革创造条件。

[21]马建堂,刘海泉:《中国国有企业的回顾与发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3—175页。

[22]长期以来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被称为“铁三角”的工人、管理人员和政府官员之间的联盟。他们希望国有部门维持现状,要求对国有工业部门提供补贴和保护,满足国有工业企业提高工资要求。他们担心国有企业私有化使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因此在国有企业改造中,他们往往会抵制和阻碍这一进程。

[23]《俄罗斯经济杂志》,2000年第4期,第6页。

[24]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编:《俄罗斯统计年鉴》和《统计资料汇编》,莫斯科1995年、1996年和1997年版。

[25]World Bank,Transition.the First Ten years,Analysis and Lessons for East-ern Europe an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2000.

[26]在这同时,国家还从推动农业的发展入手,大幅度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价格,1979—1984年,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了53.7%,农民从提价中获得的收入超过300亿元。

[27]李兴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建立和完善》,《理论视野》2009年第12期,第29页。

[28]吴敬琏:《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第167—170页。

[29]Wing Thye Woo,The Art of Reforming Centrally Planned Economies:Com-paring China,Poland and Russia,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es Vol 18,1994,p128.

[30]Pradumna B.Rana,The Role of Government Policies in the Transitional E-conomies of Asia,Paper Presented the Conference on East Europe:Between Western Europe and East Asia,May 199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