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调查性报道的结构

调查性报道的结构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调查性报道的结构调查性报道一般篇幅都比较长,为了吸引受众能持续阅读或收看,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构方式将大量的材料组织起来。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可以反映新闻事件的大致过程,让受众了解前因后果。复合式在结构调查性报道时比较稳妥而有效,也使得结构变化较多,读来颇有波澜起伏。

第二节 调查性报道的结构

调查性报道一般篇幅都比较长,为了吸引受众能持续阅读或收看,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构方式将大量的材料组织起来。

一般来说,调查性报道有这样一些结构形式:

一、问题式

这种方式是将一个事件全部的原因、过程、结果完全打破,也摒弃了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四元素排列组织的叙事方式,而是将各个阶段中最异乎寻常的现象挑出来,整个叙事的节奏也是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又发现问题——再解释——再发现”的方式中进行的。

如王克勤的《北京出租车垄断黑幕》调查就运用了这一结构形式。记者根据采访到的数据按照逻辑链来推导,抓住核心。这里面的核心就是“车份钱”,司机收入严重不公是因为车份子钱存在;怎么能交上这笔钱呢?只有出租车价格升上去才有可能;交上的钱去了哪里呢?出租公司造假账、偷漏税,想方设法把钱留在自己的口袋里。这样就可以归纳为“富了老板,肥了官员,亏了国家,苦了司机,坑了百姓”。

二、纵向式

按照事件发展的后顺序安排结构,称为纵向结构。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可以反映新闻事件的大致过程,让受众了解前因后果。记者也可以借“过程”说话,表达某种观点和意见。

2007年7月,央视《新闻调查》的记者调查到一个让人触目的事实——陕西一个村里五天之内出现了三位农民先后自杀的事件,记者就以纵向的时间方式按照三位农民自杀的顺序来做报道,头绪比较少,显得比较清晰。

三、横向式

这种主体结构方式的特点是,不受事物发展时间顺序的限制,围绕一个主题,将多个侧面或同一时间不同空间范围的情况有序地组织起来,反映“面”的变化。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可以为受众提供一个“沙盘模型”式的全景图。

如《南方周末》2006年曾推出了一个调查性报道题为《“送子神话”的背后》,揭露上海长江医院的问题。报道分为几个部分:掏光了腰包的就诊者、孕妇的“不孕症”、执法处罚难、巨额广告带来了什么、投资者何人,这几个部分是一个主题的多个侧面,形成一个横向的联系,让受众从多个角度透视这家医院的问题。

四、复合式

将以上结构方式融为一体的结构方式,如一开头,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在一个村庄里短短几天之间会出现连续的自杀?是什么原因使得生命如此脆弱?”,接下来则是对事件来龙去脉的叙述,以纵向结构贯穿,在涉及关键的人和事时又变成一种问题式的阐述,等等。复合式在结构调查性报道时比较稳妥而有效,也使得结构变化较多,读来颇有波澜起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