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屏时代下歌唱选秀类节目的突破与创新

多屏时代下歌唱选秀类节目的突破与创新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2013年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火爆荧屏,重新开启选秀节目新纪元之后,选秀热潮再次席卷而来。作为国内首档原创歌唱选秀节目,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如今已经走过第10个年头。

自2013年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火爆荧屏,重新开启选秀节目新纪元之后,选秀热潮再次席卷而来。作为国内首档原创歌唱选秀节目,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如今已经走过第10个年头。在面对技术革新带来的多屏袭击下,《快乐男声》再次实现了10年集偶像打造、话题制造、全民娱乐于一体的成功,成为中国本土选秀节目中当之无愧的王牌。

一、多屏时代的传者表现

随着数字技术的日益发展,媒体的传播形式和传播格局正在不断发生变化,而生活在数字化浪潮中的我们正不断被其强大的影响力所裹挟着。多种屏幕的汇集,正逐步改变我们的接受习惯。媒体数量的不断增加,新媒体类型的不断涌现,使得越来越多的用以传播信息的电子显示屏成为了我们生活轨迹中不可或缺的接触点。[1]

(一)多屏时代的概念

“多屏时代”的概念反映了目前媒介融合过程中受众在信息接收方式上的表现。据2012年谷歌的一项全球调查显示,美国人民已经生活在一个全新的多屏世界中,90%的美国民众的媒体消费集中在四个屏幕(电视、电脑、i Pad、智能手机)上。[2]而事实上这样的趋势在我们的身边也不无体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量化了新媒体对传统广电的冲击:调查显示,受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冲击,北京地区电视机开机率从三年前的70%下降至30%,传统广播电视收听收视群体向老年人集中,40岁以上的消费者成为收看电视的主流人群,电视观看人群的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对于同时收看网络视频和电视的‘双屏用户’来说,网络已经成为收看热播电视剧的主要渠道。”[3]

(二)多屏时代的传者表现

随着移动设备、互联网的普及,其便捷性、即时性、互动性、伴随性等特点深得人心,赢得众多受众的青睐。以移动设备、互联网为首的新媒体逐步兴起,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于是,大众传播媒介的自救开始“以人为中心”,重视受众的习性和品位,调整传播方式以迎合受众,使自身影响力符合时代主流。从播出内容上看,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开始改变以往”播出什么看什么“的节目创作思维框架,不再依靠瞬时性的、程式化的线性节目编排方式,而是另辟蹊径实现节目的回放与点播等在线播放功能,开始注重受众体验、受众需求。碎片化的大众狂欢时代,眼前一亮的事物总能在瞬间吸引众多目光,电视媒介不惜重金打造精品节目,在视听体验上呈现出奇观化的大片视觉,实现形式上的突破。在内容的创作上,电视媒介通过赛制规则、模块环节的创新设计反映出符合受众期待视野下的精品,充分发挥底层关怀意识,积极传递正能量。在传播的渠道上,电视媒介通过不同渠道和平台实现节目内容和信息的覆盖,以受众为主体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节目的传播价值。

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在多屏时代下迎合受众需求,整合出以传统媒体平台为主要播出平台,将电视直播进行到底,让即时性、真实性、互动性一览无遗,使观众随着节目悬念的跌宕起伏与选手共同成长的方式。它同时以网台联动方式,运用流媒体实现视频回放点播,让视频网站与传统媒体合作,24小时直播选手幕后生活,在最大程度上通过不同渠道培养已被分流的受众群体,实现节目的跨屏传播影响力。它还开发出原创手机APP应用,为节目受众打造专属的互动交流区域,既满足了受众的探知欲,又满足了多屏时代下受众高涨的互动意识。此外,它还积极运用社会化媒体制造话语、推送消息、引导舆论,实现节目在线上、线下的多维互动,培养专业的受众群体,打造节目成熟的运作链条,使得受众对节目的黏性不断增强。

二、多屏时代下的受众特征

新媒体技术的异军突起开启了一条新的传播渠道,潜移默化之中正在逐步消解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不断改变着受众对于信息的接受方式和接受习惯。以往全家围坐荧屏前仪式化的观看体验正逐步转化为一边看电视,一边刷微博、聊微信、玩游戏的多元化互动式的收视体验。除此之外,多屏时代的到来也终结了人们接受电视节目线性播放模式的单一体验,实现电视节目播放的随意性。人们可以在电视上观看节目,也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上的视频网站点播继续观看节目,使得节目的观看呈现连续性、碎片化状态。由此,人们开始习惯于在大、小屏幕之间转化,用娱乐化的思维方式在社会化媒体中捕捉、分享、讨论碎片化的信息。并且,几个屏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分,处于联动的关系。随着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受众的需求和表现呈现出多种特征,受众心理的变迁则考验着电视节目在生产、制作与营销上的革新。

(一)日常生活审美泛化,受众注重感官体验

媒介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社会开放程度的逐渐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受众固有的接受视角与接受渠道。在大众传播媒介的渲染下,受众审美呈现出“生活化”的特征——审美意识渗透到生活中的诸多元素中,从而导致受众审美品位逐渐高端化,呈现有选择性的符号消费。正是如此,受众开始对身边美的追求提出更高的设想,单一的审美体验已不能够满足受众的需求。大众传播媒介开始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提升品质,比如在视觉上追求奇幻炫目,在听觉上追求震撼人心,在触觉上追求得心应手。最终,大众传播媒介整合打造后的单一审美体验汇集成多种感官体验的交融,使得受众逐步享受到由多重感官体验融合所带来的全新的审美体验。

(二)从“单向度”到“多向度”的狂欢,受众注重交互式体验

法兰克福学派左翼美学家、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在他的著作《单向度的人》一书中认为,发达工业社会磨灭了受众在思想上的批判性、否定性、超越性,使得民意无处表达,使社会成为极权化的单向社会,使生活在其中的人成为单向度的人。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电视逐步取代广播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传播媒介。而我们不难发现,“单向度”的媒介更易催生“单向度”的人群,如电视媒介的单向传播和全面的视听覆盖,使得受众的信息接收呈单向性,无法直接与画面人物“对话”和互动,因此受众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逐渐被电视所“麻醉”,并植入自身的潜意识中,变为“单向度”的人。[4]而如今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社交媒体的推动下,受众从大众传播媒介的“局外人”开始逐步被大众传播媒介所重视,受众与大众传播媒介的关系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受众由以往在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单向度”传播更迭为“多向度”互动式传播,并开始在社会化媒体编制的网络中享受互动式传播带来的“话语狂欢”。

(三)碎片化的收视习惯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多地点、多方式、多渠道的连续观看模式正逐步渗透进受众的生活,这一切都归功于技术的创新。在传统观念中,观看电视节目是人们茶余饭后娱乐消遣的方式。而随着移动终端、互联网的兴盛,人们则可以在全天任何一个空闲时段实现碎片化地观看电视节目。在观看地点上,家庭式观看体验扩展为在交通工具、户外场所等多个场合的连续性、碎片化的观看体验。在观看渠道上来说,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在传播方式上都有各自的特点,符合不同受众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在晚间高峰时段,多种设备的交互式观看出现,人们产生“一心多用”的行为习惯。总之,受众的碎片化时间在多屏时代下以碎片化的方式得以充分利用,这充实了受众的精神生活。另外,在移动终端、互联网络、电子设备的普及下,受众碎片化的收视习惯还体现在无深度、无思考的观看体验中。“电子传媒的重要特点就是用图像符号替代了非具象性的符号,消除了从符号的所指到能指之间的思维过程。迅速地影响到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人们越来越满足于不假思索地接受外来信息,越来越迷恋于直观的复制形象而不愿意进行个人的阅读或思辨,越来越关注流动的现象而不是恒定的主体。”[5]

胡正荣认为,传统媒体要想在新媒体崛起的环境中实现突围,首先要以用户为先,摒弃“媒体中心主义”,在全新的多屏时代理解跨平台消费行为。他指出,未来的受众消费行为将会是“SICAS”模型,即Sense、Interest、Communica-tions、Action、Share模型。这种模型的着重点在于受众的感官体会和互动交流。[6]综上可以看出,选秀节目仅仅依靠电视这一传统媒体作为唯一播出平台,仅仅依靠互联网作为新闻的发布渠道的单一模式已经过时。选秀节目要想实现集造星、造势、娱乐、打造品牌于一体的多赢,必须以受众体验为中心,注重受众需求,提高内容生产水平和聚合能力,开启多屏作战模式来应对平台分化,实现在多平台、多渠道上多形式、多创意的信息爆炸。

三、《快乐男声》在多屏时代下的创新

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是由湖南卫视和天娱传媒共同打造的国内原创励志音乐选秀节目,一经推出迅速引发各方欢迎。在选秀节目扎堆火爆荧屏、国外节目模式引进如潮的今天,《快乐男声》将原创进行到底,走需求差异化发展道路,主动与社交媒体、移动终端、网络平台等媒介资源寻求合作,在多屏夹击中彰显选秀霸主的地位不可动摇。《快乐男声》的官方视频播出平台是爱奇艺,爱奇艺投入超过2亿元的媒介资源来对节目进行全面打造。《快乐男声》的独家音乐版权商是QQ音乐。《快乐男声》的官方网络互动平台是YY。除此之外,它还运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对相关消息进行播报,与同步推、豌豆荚等应用商合作推广自主研发的移动APP应用“号外”和“呼啦”。由此看来,《快乐男声》的传播创新体现在以受众为中心的全屏轰炸,既体现了节目选偶像的本质,又为湖南卫视在不同平台赢得了美誉度,增加了节目的“黏度”。

(一)模块创新:视听元素丰富多样,打造视听盛宴

当前,各色选秀节目抢占荧屏资源,移动终端、互联网的普及分流受众人群,受众在内容和渠道上同时拥有自主选择权。如何在众多选秀节目中标新立异,呈现自我风格?独特且微观的视听语言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充分满足这种需求。《快乐男声》在视听传播方面的建构令人惊叹,给受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盛宴。

《快乐男声》在视觉方面呈现出十足的文艺范、青春范。这首先体现在节目中对有声语言进行强调或对画面语言进行补充的文字上。文字符号在能指和所指上的意境直接触动受众内心,比如“勇敢的少年快去创造奇迹吧”“离家的孩子,妈妈喊你回家看‘快男’”等。其次体现在视频内容的创作与剪辑上。海选阶段的6场比赛都是录播节目,但与以往录播节目不同的是,没有主持人、没有预设的台本,大片化的视觉效果给受众前所未有的自然流畅感。节目中的剪辑融合趣味性、专业性于一体,不同于以往的一味以突出低俗、恶俗内容来博眼球、制造话题的方式。青春、追梦、励志成为节目的主旋律,节目的故事性、纪实性反映着这些勇敢追梦的年轻人对音乐的无限热爱。再次体现在节目的3D动画效果和舞美灯光造型的运用效果上。它们在空间上积极营造出热血、叛逆等青春期特质,使张力感和空间感十足,为节目时而营造紧张感,时而营造温馨感,时而营造时代感。还应该值得一提的是贯穿于节目内外的主色调——红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红色给人带来一种警示感、正义感,同时也是自信、积极、主动的象征。节目中运用红色这一色彩符号,既告诫选手这是一场充满挑战的比赛,是一次超越自己、征服别人的机会,也强化了热血、追梦、励志等相关元素。

在听觉方面,《快乐男声》运用了目前最先进的Dolby AC3 5.1环绕声技术,几乎完美地还原现场,为受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视听体验,让观众尽情投入在节目的情境当中,随选手摇摆而摇摆,随选手狂热而狂热,随选手感伤而感伤。节目中的配乐、音效十分应景,在“V神指数”公布时、大众评审投票时、选手淘汰时的配乐和音效毫无疑问渲染了现场气氛。同时,节目组十分强调音乐性。比赛中不仅有国内顶尖的乐队组合现场伴奏,还有专业的音乐制作人打造舞台的专属音乐。

《快乐男声》依靠独特的视听体验在众多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既符合多屏时代下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特征,迎合了受众对身边美的追求,又在精神领域赋予了美更多的内涵,引领了受众的审美趣味,在传递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同时,真正将“选”与“秀”做到了极致。

(二)价值创新:偶像形象映照现实群体,积极传递正能量

东方卫视节目主持人骆新指出,“娱乐节目成功的一大原因,在于重视其传播背后隐藏的社会心理”。[7]《快乐男声》讲述的是怀揣着音乐梦想的草根平民通过真人秀节目展现个人魅力,最终实现梦想,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的故事。节目通过打造偶像,用偶像形象来引导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用偶像的成长经历来与社会中千千万万个有着共同特质的受众进行内心的映照,使得受众看到的是公民意识、主流价值在特定场景下的无限放大,从而引起受众内心的共鸣。

在众多选秀节目的夹击下,如何才能使一个普通人逐步走入受众的内心,发挥正能量的影子?对受众进行细分,从而依据受众需求进行精准定位,顺应多屏时代下的趋势十分关键。只有了解受众,才能吸引受众。湖南卫视的“快乐中国”理念主要定位于年轻群体,根据年轻人的口味和需求打造专属年轻人的交流场。为有针对性地聚集暑期年轻群体,进而顺利推出《快乐男声》这一符合年轻人特质的励志真人秀节目,该节目组打出了“快乐中国,听我青春”的主题口号,而《快乐男声》的开播口号则直接叫嚣要“干掉无趣”。

《快乐男声》尝试全方位深度挖掘选手的个人魅力,放大年轻人的青春特质。这种尝试之一就是通过每期节目变换的主题以及多样的赛制来打磨选手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力和忍耐力,从而将选手的不同侧面展现在受众面前。这些侧面中难免会有一幕与受众内心产生照应,使观众内心泛起涟漪。10进9“兄弟向前冲”、9进8“不能说的秘密”、8进7“离家的孩子”、7进6“摇滚吧!少年”等主题,以及热血复活战、PK战、车轮战等一系列规定情境下,选手自然地被贴上了诸如“火星弟弟”华晨宇、“学院派贵族”宁桓宇、“国民女婿”白举纲、“地才”欧豪这样的标签。“这孩子不是有病就是有才”是评委陶晶莹观看选手表现后的评价,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为选手的后续打造定立了主线。

《快乐男声》另一值得称赞的手段体现在节目文案的表现力以及直击人心的主题曲上。伊瑟尔的“隐含的读者”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作家在从事创作的时候,都已经替自己设定了具体的阅读对象,这些对象更多的时候不是现实存在的,而是需要用作品中的空白结构去加以召唤。换言之,作者在创作作品的同时,也在召唤作品的潜在读者或可能的读者”。[8]不论是节目文案中“我知道如何给你一个栩栩如生的梦,如何跌的优雅又爬起来漂亮,知道如何让你爱上我、离开我、想念我,又悔青胸膛”等一系列青春感言,还是主题曲中那激荡人心的旋律和催人奋进的“不求任何人满意只要对得起自己,关于理想我从来没选择放弃,即使在灰头土脸的日子里,也许我没有天分,但我有梦的天真,我将会去证明,用我的一生,也许我手比脚笨,但我愿不停探寻,付出所有的青春不留遗憾”,表现力和冲击力十分强大。这些文案描述的不仅仅是舞台上选手的追梦历程、青春感言,它更加是电视背后无数少男少女们叛逆、追梦、热血的真实写照。用小人物视角展现底层关怀意识,体现了节目的社会责任,坚守了节目的文化品格,突出了节目的人文关怀,使节目在内涵上就区别于那些过度娱乐、毫无深度、为选而秀的选秀节目。

(三)传播创新:顺应时代发展,通过多渠道实现节目影响力

据人民网传媒频道报道,由文化传媒数据咨询服务机构——泽传媒发布的“中国全媒体卫视收视率排行榜”引发媒体关注。该排行榜首次结合了电视、网络、新媒体等数据样本,分析得出中国全媒体卫视2013年8月收视率排行。湖南卫视以7.709的收视率第3次蝉联魁首,而浙江卫视则以3.207的收视率紧随其后。湖南卫视在电视、视频网站、社交网站、微博、搜索等平台上均保持较大的传播优势,其中《快乐男声》创下社交平台收视第一的好成绩。从网络点播来看,截至统计日,在众多的选秀节目中,《快乐男声》以全网播放量5.96亿位居第一。从偶像人气来看,《快乐男声》冠军华晨宇的微博粉丝量达100多万,每贴转发量近1万,《中国好声音》4位各组冠军人气之和也不及《快乐男声》冠军华晨宇的人气总数。从节目参与度来看,根据新浪微博微话题产品“话题”的数据分析,节目播出期间《快乐男声》的话题提及量为11 204 622次,话题讨论人数为5 949 231人。从消费市场上来看,还未上映的2013《快乐男声》粉丝电影在未开发布会的情况下的预售接近700万元大关,《快乐男声》前3强的商演身价也涨到了6位数起,代言费上升至7位数。

这份令人鼓舞的成绩单并非毫无基础,它源于湖南卫视主动向视听新媒体探索,主动尝试“以人为中心”的媒体发展路径,利用新媒体的特性在不同的网络平台实现节目价值的最大化,在多屏分流状态下实现受众群忠实度的最大化的努力。

“V神驾到”和偶像派明星评委的注入,无疑是《快乐男声》中的一道神来之笔。面对众多选秀节目集结荧屏的状况,湖南卫视利用自身资源,结合对受众群体和《快乐男声》节目属性的分析定位,邀请偶像派明星评委和广受年轻群体喜爱的明星到场为节目增添额外的观看价值,既借用明星的人气吸引一部分潜在受众对节目关注,又从偶像的视角来解读偶像该如何塑造形象。其中“V神驾到”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最大的亮点,既在网络上赚足了点击率,又从侧面对节目的营销起到了推广作用,如使“V神”范冰冰与评委李宇春的“方脸说”曾经就在互联网和微博上引发热议。“V神驾到”中,节目组将受众参与互动讨论的话题量数据统计在节目现场,体现出选手在场外的人气指数,而“V神”则可以将现场意见相左的评委直接拉黑,代其发声。这最重要的功能在于,“V神”作为民意的“传声筒”,替广大受众表达心中意愿,使受众的“公民意识”得到放大,为受众找到了最直接最高效的释放出口。其互动形式的即时性,体现在节目直播过程中受众随时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等设备在微博、微信、互联网平台参与话题讨论上。它既体现了节目的交互性,又开辟了受众观看节目的新方式。

社交媒体也为节目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除了已被大多数受众所熟知的微信、微博平台之外,湖南卫视还尝试自主研发节目专属的互动平台“呼啦”和“号外”,打造节目专属的受众互动平台,将忠实粉丝聚集在一起,既增强粉丝之间的交流互动、凝聚力,又使得粉丝对偶像台前幕后新闻的饥渴得到满足,增强粉丝对偶像的忠实度和对节目的黏度。选手左立和女友熊玥的爱情故事就是通过社交媒体得到放大的,使得微博、号外等社交软件上关于两人的形象和关系在公众视线下不断被塑造,不仅火热了社交媒体,还为选手赚得了人气。同时,由左立演唱的《董小姐》不仅引起社会对民谣歌手的关注,还使得歌曲在短时间内成为热议话题,使歌词“爱上一匹野马,我的家里没有草原”在网络上以造句的形式引发网友接力式的转发。除此之外,节目主持人何炅还在节目直播中利用微博与粉丝互动,还时不时透露些内幕,并标注节目关键词,吸引上万粉丝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也参与节目线下互动。除此之外,主持人口播中对于社交媒体平台之类的新媒体产品的推介也大大增多,更提高了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设备在节目观看之时的使用率。

还有一大亮点不得不提,《快乐男声》与欢聚时代旗下网络互动平台“YY”合作,24小时对选手舞台下的生活进行全程直播,上演真实版《楚门的世界》。同时,它还开辟第二对战现场——热血复活战,为有才能、粉丝众多的淘汰选手提供展示平台。它将选手私下生活完全展现在受众面前,使得受众窥探欲得到最大满足,可以从多个侧面对选手进行了解。这种做法更有利于选手偶像形象的塑造和定性,改变了以往偶像的单一形象,使偶像也不再变得神秘。

四、结语

《快乐男声》已经走过了十年历程,十年中留下的不仅仅是对青春的美好回忆,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贴近内心的关怀。原创十年,它紧紧跟随时代脉搏,以全新的视角带给我们众多惊喜,火爆了荧屏,塑造了偶像,感化了受众,总能成为街谈巷议的高频话题。在“多屏时代”下的选秀节目竞争激烈、花样繁多,然而《快乐男声》在内容上深度挖掘受众的内心需求,以音乐为辅助手段,用偶像形象作为现实下的虚拟人物,配合假定情景下的真实演绎,重新塑造了一段积极向上、勇敢追梦的励志故事。它在传播上进行撒网式信息传播,在不同渠道培养忠实受众,注重民意的表达,主动开辟互动渠道,将民意融入节目,凸显受众主体地位。可以说,《快乐男声》引领了中国选秀节目,改变了现有的传播方式,开创了新的文化特征,为中国电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春天。

(本文发表于《艺术百家》2014年第2期)

[1] 《2008,多屏化时代的传播》,《中国广告》2008年第1期。

[2] 胡正荣:《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颠覆与重构》,《新闻战线》2013年第2期。

[3] 《2013年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http://www.199it.com/archives/124597.html。

[4] 李静修:《全媒体视野下的受众审美心理研究》,吉林大学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

[5] 尹鸿、冉儒学、陆虹:《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第35页。

[6] 赵光霞、宋心蕊:《胡正荣: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突围之道》,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BIG5/n/2013/0716/c366499-22213328.html。

[7] 赵光霞、陈丝丝:《骆新:互联网时代电视传播具有两大特征》,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n/2013/0723/c366499-22288853.html。

[8]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4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