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汉语施为句的类型

现代汉语施为句的类型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言语行为看来,“说”就等同于“做”,这样一来,施为句的范围是十分广的。我们以说话人实施言语行为的方式为标准,将现代汉语的施为句分成两大类,即直接施为句和间接施为句。这类施为句主要由单句充当,我们按照结构,把它们分为以下几个类别:第一,主语 + 谓语。①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单句)体现各自的功能,实施相应的言语行为。这些单句有不同的结构类型。

在言语行为看来,“说”就等同于“做”,这样一来,施为句的范围是十分广的。那么在现代汉语中,施为句有哪些基本的类型呢?我们以说话人实施言语行为的方式为标准,将现代汉语的施为句分成两大类,即直接施为句和间接施为句。

(一)直接施为句

直接施为句用来实施直接言语行为。该类施为句的特点是:其意义仅停留在字面之上,只要根据句子的字面意义就可以明显地断定说话人实施了什么言语行为。直接施为句又可以分为两个小的类型:

1.显性直接施为句

该类直接施为句含有施为动词,根据其施为动词,我们就能判断说话人实施了什么样的言语行为。这类施为句主要由单句充当,我们按照结构,把它们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第一,主语 + 谓语。例如:

(106)我赞成/反对。

(107)我弃权。

第二,主语 + 动语 + 宾语。例如:

(108)我保证完成任务。

(109)我宣布散会。

第三,主语 + 动语 + 兼语 + 谓语。例如:

(110)我警告你不要动。

(111)我准许你看。

第四,主语 + 动语 + 兼语 + 谓语 + 谓语。例如:

(112)我警告你站着别动。

(113)我允许你笑着说。

第五,主语 + 动语 + 兼语 + 动语 + 宾语。例如:

(114)我命令你马上做作业。

(115)我任命你当班长。

第六,主语 + 动语 + 兼语 + 谓语 + 动语 + 宾语。例如:

(116)我建议你坐着填单子。

(117)我允许你躺着看书。

第七,主语 + 动语 + 兼语 + 动语 + 宾语 + 谓语。例如:

(118)我准许你骑车来。

(119)我赞成你开车走。

第八,主语 + 动语 + 兼语 + 动语 + 宾语 + 动语 + 宾语。例如:

(120)我命令你上街买菜。

(121)我允许你进屋拿书。

2.隐性直接施为句

该类直接施为句不含有施为动词,其既可以由单句充当,也能由复句充当。我们按照语言形式与其功能是否一一对应,将它们分成以下几个类别:

第一,语言形式与其功能是一一对应的,我们可以根据其语言形式来判断说话人实施了什么言语行为。

①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单句)体现各自的功能,实施相应的言语行为。这些单句有不同的结构类型。例如:

(122)同学们在教室里看书学习。(陈述)

(123)我把屋子收拾干净了。(“把”字句,陈述)

(124)桌椅被学生搬走了。(“被”字句,陈述)

(125)小宋没来上班。(连谓句,陈述)

(126)他有个哥哥很正直。(兼语句,陈述)

(127)沈老师教过我英语。(双宾句,陈述)

(128)大街上没有了往日的喧嚣。(存现句,陈述)

(129)他知道这件事吗?(是非问,疑问)

(130)谁让你来的?(特指问,疑问)

(131)李老师来不来教室?(正反问,疑问)

(132)给我一杯水。(请求)

(133)不许拍照!(禁止)

(134)山上的野花儿真美啊!(抒发感情)

②具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语气的复句,实施相应的言语行为。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这些复句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

(135)东东一边听音乐,一边看小说。(并列复句,陈述)

(136)陈超先去宿舍放了书包,又去了图书馆借书。(承接复句,陈述)

(137)奥斯汀不但是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人,而且也为语用学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递进复句,陈述)

(138)李书记宁可委屈自己,也不让乡亲们吃苦受累。(选择复句,陈述)

(139)张大爷有两个儿子,一个在国外留学,一个在国内教书。(解说复句,陈述)

(140)虽然气温很高,但是演员们依旧穿着厚厚的戏服为观众表演。(转折复句,陈述)

(141)只有搞好教学改革,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条件复句,陈述)

(142)如果没有弄清楚,就不能乱说。(假设复句,陈述)

(143)因为他是中文系毕业的,所以才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因果复句,陈述)

(144)为了说好普通话,大家都认真听讲,反复练习。(目的复句,陈述)

(145)我们在食堂吃,还是出去吃?(选择问、选择复句,疑问)

(146)要是你不做,那么谁做?(假设复句,疑问)

(147)不是放在这儿,而是放在那儿。(并列复句,命令)

(148)先把单元门打开,再扶我上楼。(承接复句,请求)

(149)不但把地扫了,而且把垃圾也倒了。(递进复句,命令)

(150)你要么做饭,要么洗碗。(选择复句,命令)

(151)虽然这酒的度数不高,但还是少喝点儿。(转折复句,劝阻)

(152)只要不下雨,你就把衣服洗了。(条件复句,命令)

(153)如果他来了,你就不用去了。(假设复句,劝阻)

(154)既然来了,就帮我洗一下菜。(因果复句,请求)

(155)不要过去,以免跌倒。(目的复句,劝阻)

(156)孙晨既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知心朋友!(并列复句,抒发感情)

(157)他先解开缎带,再打开盒子,最后终于看到了生日礼物!(承接复句,抒发感情)

(158)这幅画不但清新脱俗,而且匠心独具!(递进复句,抒发感情)

(159)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选择复句,抒发感情)

(160)虽然是寒冷的冬季,但腊梅依然傲立枝头!(转折复句,抒发感情)

(161)任凭前路有多么艰险,也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条件复句,抒发感情)

(162)哪怕再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一定会坚持到底!(假设复句,抒发感情)

(163)他之所以幸福,是因为他懂得生活的真谛!(因果复句,抒发感情)

(164)战士们守卫边防,为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保障人民幸福!(目的复句,抒发感情)

第二,语言形式与其功能发生了偏移,但是在具体的语言使用中,我们也可以明显地判断出说话人实施了什么言语行为。

①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单句)不体现各自原有的功能,实施和原有功能不同的言语行为。例如:

(165)我下次一定注意。(陈述句,承诺)

(166)后天早上的会议取消了。(陈述句,通知)

(167)你怎么又错了?(疑问句,责备)

(168)怎么又停电了?(疑问句,抱怨)

(169)多吃水果。(祈使句,建议)

(170)别哭了。(祈使句,安慰)

(171)好球!(感叹句,喝彩)

(172)坚持就是胜利!(感叹句,鼓励)

②具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语气的复句,不体现和其语气对应的功能,实施与原有功能不同的言语行为。例如:

(173)你一边接电话,一边记录相关的信息。(陈述、命令,并列复句)

(174)板蓝根不仅能清热解毒,而且还能利咽去火。(陈述、介绍,并列复句)

(175)你可以先上网查资料,再写综述。(陈述、建议,承接复句)

(176)不仅要认真,还要仔细。(陈述、提醒,递进复句)

(177)他不是在办公室,就是在会议室。(陈述、猜测,选择复句)

(178)你或者周一去,或者周二去。(陈述、建议,选择复句)

(179)语言表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表达,一种是间接表达。(陈述、讲解,解说复句)

(180)尽管困难重重,但是我们要有信心。(陈述、鼓励,转折复句)

(181)虽然升温了,但还是多穿点儿。(陈述、提醒,转折复句)

(182)只要给我这个机会,我一定会全力以赴。(陈述、请求、承诺,条件复句)

(183)如果你不答应,我就给你好看。(陈述、威胁,假设复句)

(184)如果下雨了,别忘了收衣服。(陈述、提醒,假设复句)

(185)因为这个句子中有明显的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所以要使用一般过去时。(陈述,教师对作业进行分析,因果复句)

(186)既然来了,就好好干。(陈述、鼓励,因果复句)

(187)你把发言稿再修改一下,以免明天出错。(陈述、建议,目的复句)

(188)我们去金马碧鸡坊,还是去陆军讲武堂?(疑问、建议,选择复句)(189)老教师们都上了,何况我们这些青年教师呢?(疑问、激励,递进复句)

(190)要不是有你的帮助,我们怎么可能排除故障?(疑问、感谢,假设复句)

(191)书柜搬到书房,不是放在客厅。(祈使、责备,并列复句)

(192)先做准备活动,再进行训练。(祈使、建议,承接复句)

(193)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积极投身实践!(感叹、号召,递进复句)

(194)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会获得成功!(感叹、鼓励,条件复句)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复句在使用了疑问语气之后,在语境中往往会带有一定的“否定”意味,可以实施“怀疑言语行为”。例如:

(195)小王既聪明,又能干?(疑问、怀疑,并列复句)

(196)他先去书店,后去网吧?(疑问、怀疑,承接复句)

(197)这种方法不仅简单,而且实用?(疑问、怀疑,递进复句)

(198)不是老李去,就是老孙去?(疑问、怀疑,选择复句)

(199)韵头只有两个,一个是i,一个是u?(疑问、怀疑,解说复句)

(200)虽然前两轮我们失利了,但是我们就要放弃吗?(疑问、怀疑,转折复句)

(201)只要注意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就一定好?(疑问、怀疑,条件复句)

(202)如果获得教师资格证,就能成为教师?(疑问、怀疑,假设复句)

(203)他之所以迟到,是因为周一上午堵车?(疑问、怀疑,因果复句)

(204)韩东今天起得早,为的是锻炼身体?(疑问、怀疑,目的复句)

(二)间接施为句

间接施为句用来实施间接言语行为。该类施为句的特点是:其意义已经超越了字面,要根据特定的语境才能断定说话人实施了什么言语行为。我们根据其功能是否固化,将这类施为句分成以下几个类别:

第一,在汉语语用习惯中,某些句子原有的功能已经被固化为另一种功能。当我们听到这些句子时,会本能地将其原有的功能“过滤”掉,而直接“提取”其被固化了的那个功能。例如:

(205)您吃了吗?/ 您这是上哪儿去呀?(打招呼)

(206)甲:接孩子呢?(打招呼)

    乙:嘿!你也接孩子?

(207)甲:下班了?(打招呼)

    乙:是啊!

例(205)是汉语中最常见的打招呼方式。同样,在大多数情况下,当听话人听到例(206)和(207)中甲的话语时,也不会将它们视为“疑问”,而是把它们当成“打招呼”。当然,在特定的语境中,我们也不能排除这些话语的功能就是“疑问”。例如:

(208)甲:您吃了吗?

    乙:我刚吃过,饭就不必再热了。

(209)甲:您这是上哪儿去呀?

    乙:忙着去办理健身卡的续卡手续,再过几天就办不成啦!

(210)甲:接孩子呢?乙:是啊!让孩子一个人回家,我还真不放心。

(211)甲:下班了?

    乙:嗯!今天南博会开幕,公司下午不上班。

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该类句子功能的固化也需要结合特定的语境来进行判定,而不能一概而论。同样,只有在其功能固化的正确断定之后,我们才能推断出说话人实施了什么言语行为。

在日常言语交际中,句子“间接拒绝”功能的固化程度是比较高的,听话人能明显地感觉到。例如:

(212)甲:地铁一号线怎么样?快吗?

    乙:你都说你坐过了。(给出原因,以拒绝回答)

(213)甲:您就买这款吧!像素高,而且是长焦镜头。

    乙:机身外形我不是很喜欢。(找借口,以拒绝购买)

(214)甲:请问你是哪个系的?

    乙:快上课了,我先走了!(通过转移话题,以拒绝回答)

(215)甲:今晚的辩论赛是几点开始呀?

    乙:你最好问一下班长。(提供建议,以拒绝回答)

(216)甲:有烟吗?

    乙:烟吸多了不好。(通过劝告,以拒绝请求)

(217)甲:我们开车去吧!

    乙:开车对空气造成污染。(通过反对对方,以示拒绝)

(218)甲:下午一起喝茶!

    乙:抱歉!我下午要参加新产品的推介会。(通过致歉,以示拒绝,此时常常伴随着原因的解释)

(219)甲: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

    乙:你没有词典吗?(通过反问,以拒绝回答)

当说话人实施请求、邀请等言语行为的时候,如果说话人的回应是以上提到的给出原因、找借口、故意转移话题、提供建议、劝告、反对、表示歉意、反问等,那么这往往表明说话人是在委婉地拒绝听话人。当然,间接拒绝的话语方式还很多,除了以上提及到的之外,还有其他的话语表现形式。但是当它们出现在言语交际中时,我们都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是因为在汉语语用习惯中,这些句子原有的功能已经被“拒绝”这一功能所替代。换句话说,它们原先的功能在语境中已经被降级为次要言语行为,而“拒绝”则成为首要言语行为。

第二,句子原有的功能没有被固化为另一种功能,我们必须结合特定的语境,才能判断说话人实施了什么言语行为。例如:

(220а)这是桌子。

(221а)现在是11点59分26秒了。

在没有特定语境的情况下,例(220а)和(221а)中的句子都会被认为是说话人所做出的陈述。但是当它们进入具体的语境中时,却能实施其他的言语行为。例如:

(220b)老师:这是桌子。

    学生:老师,对不起!我错了。

(221b)老师:我们把这个题讲完就下课。

    学生:现在是11点59分26秒了。

在例(220b)中,老师看到一个学生躺在教室的课桌上睡觉,于是说出了“这是桌子”这句话。该话语在语境中有了会话含义,即“不能在桌子上睡觉”。老师表面上做出了一个“陈述”,而实际上却实施了“警告”这一言语行为。在例(221b)中,老师还想再分析一个练习题,而下课时间是12点。很显然,在这样的语境中,学生通过“现在是11点59分26秒”这句话实施了“提醒”的言语行为,其会话含义就是“老师,时间不够了,下次再讲吧”。总之,面对这类施为句,我们也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准确地判断其实施了什么样的言语行为。再如:

(222)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鲁迅《孔乙己》)

(223)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孙犁《荷花淀》)

在例(222)中,“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看似是酒客们的“感叹”之举,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要准确理解该施为句,必须结合语境。孔乙己脸上之所以会出现新的伤疤,那是因为他偷书,挨了丁举人的一顿痛打。可见,酒客们的话语实际上是在对孔乙己进行“讥讽”与“嘲笑”。

在例(223)中,水生嫂的一句“你总是很积极的”,表面上是一个简单的陈述,而在该语境中它却实施了除陈述以外的诸多言语行为。其不仅表达出她对丈夫的不满与不舍,而且也表现出她对丈夫的赞许以及由此而感到的自豪。短短的一句话,道出了水生嫂对丈夫的依恋和对丈夫行动的支持。跳出小说本身,作者不仅用语言描述了白洋淀地区人们的抗日斗争生活,更生动地表现了根据地军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类施为句在人们的日常言语交际中很常见,要准确断定它们实施的言语行为,必须结合语境。例如:

(224)甲:这是你的包吗?(请求)

    乙:噢,不好意思啊!请坐!

(225)乘务员:这是你的包吗?(要求)

    乘客:对不起啊!我这就把它放到行李架上。

(226)安检员:这是你的包吗?(怀疑)

    乘客 :不是,不是。我刚才看错了。

(227)警察:这是你的包吗?(命令)

    嫌疑人:是的……我,我这就打开……

(228)公交司机:这是你的包吗?(提醒)

    乘客:噢,是的!谢谢啊!

需要强调的是,这类句子是施为句家族中的活跃分子,它们的生成和理解都离不开语境。与其他类型的施为句相比,它们的“行为”色彩较为隐蔽,但却大量存在。

运用语用学理论对汉语进行分析和研究有着十分广阔的空间,我们的探讨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个部分。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礼貌原则、得体原则、言语行为、预设、指示、会话结构、关联理论等,不仅为我们打开了新的研究视角,更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汉语的语用研究充满着勃勃生机,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钻研、小心求证,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