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转换生成理论的评价问题

对转换生成理论的评价问题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毫无疑问,乔姆斯基是近几十年里对欧美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最大影响的一位语言学家。分歧之大,可以说在整个语言学史上是空前的。总之,他认为乔姆斯基学派的得势对语言学来说是件不幸的事。因此,他对唯理语言学理论的追溯,也不能掩饰他对语言学传统的事实上的轻视。

毫无疑问,乔姆斯基是近几十年里对欧美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最大影响的一位语言学家。然而,对他的转换生成理论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分歧之大,可以说在整个语言学史上是空前的。

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一出版,李兹就预言它将改变语言学的面貌,英国语言学家巴什尔(C.E.Bazell)也认为“语言学不会再是老样子了”[32]。沃格林(C.F.Voegelin)把它比作“哥白尼的革命”,不少人更直接誉之为“乔姆斯基革命”。然而,反对者的言词也很激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算美国著名语言学家霍凯特(Ch.F.Hockett)。霍凯特最初也曾认为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是语言学发展中的四次重大突破之一,但后来看到这对他们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是一种极大的威胁,因此自1966年起就转而反对转换生成理论。他于1968年出版了《语言学的现况》(The State of the Art)一书,专门批判乔姆斯基的理论,甚至把转换生成语法说成是“一窝毒蛇产下的理论”。法国著名语言学家、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马丁内(A.Martinet)则把“生成主义”斥之为“美国的语言学帝国主义”,认为生成学派只是专注于推销他们的“技巧、数理逻辑公式,还有诸如‘创造性的(creative)’、‘深层结构’之类动听的术语和短语”。[33]英国语言学家散复生(Geoffrey Sampson)1980年出版了一部《语言学的流派》(Schools of Linguistics),其中对乔姆斯基和转换生成语法也颇多贬词。他认为乔姆斯基引进转换规则来描写语言是不必要的,因此把转换规则理论说成是“乔姆斯基的语言学思想上一个不幸的增生”。他还说乔姆斯基学派对于语义学的研究是搞错了方向,不值一批。总之,他认为乔姆斯基学派的得势对语言学来说是件不幸的事。[34]总的看来,语言学界对乔姆斯基理论的看法,始终是很不一致的,尤其是老一辈语言学家和年轻学者之间的分歧十分明显。对此,霍凯特前几年曾作过一个很好的说明。他在谈到促使近三十年来语言学面貌大改变的几个因素时指出:“促成改变的更重要的因素是语言学界在五十年代中期出现了一位豪杰。他用哲学观点所做的语言研究以及他对职业道德的看法都跟前几辈语言学家迥然不同,但他的种种学说却受到大多数少壮派的热烈拥护”。他接着说:“在北美,以至世界其他地区,这些因素造成了语言学界的两极分化。我猜想,目前大多数的同行大致认为1957年以前语言学没有多少值得传世的成果……另外有少数人认为这套新兴学说是误入歧途,引入大量中世纪的僧侣哲学,致使语言学工作者舍本逐末,劳而无功。”他的结论是:“我认为真理介乎两者之间,但后者比前者更接近实际情况。”[35]表面上看来,霍凯特这儿的看法似乎比较折中,比较公允,实质上他对乔姆斯基的理论始终是持否定态度的。至于他所说的“少壮派”,开始时确实都是支持乔姆斯基的观点的,但在后来的发展中,出现了激烈的矛盾和公开的分化,至今始终如一地拥护乔姆斯基的学说的,已寥寥无几。一些从乔姆斯基学派分裂出来的学者,如雷柯夫、罗斯、麦考利等人,后来反戈一击,对乔姆斯基都进行过十分严厉的批判。由此可见,乔姆斯基始终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老一辈的学者,尤其是霍凯特,指责乔姆斯基割断了学术传统的继承性,他的理论的逻辑结论实质上是要否定西方的整个科学传统。这确实是乔姆斯基所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也是造成不少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尤其是美国后布龙菲尔德学派的一批学者)对转换生成理论抱有敌对情绪的主要原因。尽管他早期的不少观点是在布龙菲尔德学派里形成的,而且他的一套分析技术也是建立在哈里斯等人所打好的基础之上的,然而他对“布龙菲尔德语言学”的批判的调门越提越高,几乎有一概否定的味道。在对待索绪尔理论的态度上也是如此。乔姆斯基与索绪尔,本来是有不少共同点的,至少在拒绝归纳法和反对满足于累积材料的实证主义方面,他们是类似的。60年代初,乔姆斯基也确实经常以肯定的态度援引过索绪尔的言论。例如在1964年发表的《当前的语言学论题》(“Current Issues in Linguistic Theory”)一文中,他表示完全同意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并赞同他的语言概念。乔姆斯基在这篇文章中还特别谈到索绪尔所探讨的语言学基本问题的“清晰性”,并确认索绪尔是现代科学语言学的先驱。然而,时隔一年,他的态度就有了变化。在1965年出版的《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的开头,乔姆斯基在谈及“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的区分时说:“我在这里特别提到这种差别跟索绪尔的语言— 言语(langue—parole)之间的差别是有关系的;但是必须抛弃索绪尔关于语言的概念,他把语言仅仅看作是各个(语言)项目(items)的系统累积。准确些说,我们应回复到洪堡特的看法上去,他把基本能力看作是(语言)生成过程的一个系统。”[36]乔姆斯基在这段话中把索绪尔与洪堡特放在对立的地位,目的是在于指责索绪尔忽视语言的创造性。然而这实际上是不公允的。正如戈德尔所指出的,尽管索绪尔认为创造性主要属于“言语”范围,但他也不是不了解在“语言”范围内显示出来的合乎规律的创造。从60年代中期起,乔姆斯基似乎也开始注意研究西方语言学的传统了,尤其是在《笛卡儿语言学》(Cartesian Linguistics,1966)这一专著中,他曾对从《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起到洪堡特为止的唯理主义语言学理论作过详尽的探索。不过,十分明显,他的这种对于传统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用传统的理论来证实自己的理论。因此尽管他竭力想证明转换生成理论与17、18世纪直至洪堡特的唯理语言学的关系,但是人们很难相信他的理论是受了上述唯理传统的影响才产生的。看来他在写《句法结构》前后那段时间,也未必读过《波尔 罗瓦雅尔语法》及洪堡特的语言理论著作。因此,他对唯理语言学理论的追溯,也不能掩饰他对语言学传统的事实上的轻视。

莱昂斯在《乔姆斯基评传》中曾经指出,乔姆斯基之所以享有盛名,其实不是因为他在语言学的分析技术上作出了贡献,而主要是由于他后来大加发挥的关于语言学的心理学和哲学含义。乔姆斯基对行为主义的批判无疑是有根据的,他对语言创造性、语言能力、语言普遍性的探索也是有启发性的。然而他的语言天赋性,亦即普遍语法原则、遗传论等理性主义的假设,却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他的这种无法证明的假设,不仅被许多老一辈的语言学家以及其他科学家视为荒诞不经,也被一些从乔姆斯基学派分裂出来的新一代的生成语法学家看作是因为无能因而“不得不乞灵于天赋”[37]。我们在前面说过,乔姆斯基所理解的“语言能力”,包含着先天获得的普遍语法原则和后天在经验中得到的具体语言知识这两部分。乔姆斯基等人所说的“先天的语言能力”当然是就前一部分而言的。这一部分的能力涉及人类独特的“语言器官”和“语言本能”的问题。毫无疑问,“语言器官”和“语言本能”是人类通过遗传获得的,当然可以说是有天赋性的。然而,这两者并不等于语言能力。乔姆斯基假设人们由天赋的特殊的“语言器官”而先天地获得了普遍语法的原则。这一假设非常大胆,但却是无法验证的。至于他把语言的获得比喻为长胳膊长腿,那更是难以想象的事。总之,乔姆斯基的“语言天赋性”看法是他的理论中存在的一大疑问。我们不必匆忙地下结论说这是唯心主义的,但至少总可以说它是缺乏根据的,因而是不可信的。由于对天赋性问题的兴趣,乔姆斯基越来越集中于探索生成语法与人类心理结构的关系,从而一再把语言学定义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这种认识实在也是很狭隘、很片面的。对于这一缺陷,就连他目前最亲近的合作者也感觉到了。纽梅耶(F.J.Newmeyer)指出,乔姆斯基的把语言学归结为识知心理学的一部分的看法,实质上是把以社会为背景的语言研究排除出语言学了。[38]

这样说来,乔姆斯基的研究工作,他的转换生成理论是否没有什么价值了呢?不是的。乔姆斯基对语言学的独特贡献是不容抹煞的。前几年他在为我国黑龙江大学所编的一本《乔姆斯基语言理论介绍》所写的序言中说:“近三十年是语言研究中变化巨大、成果显著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人们在新的研究领域中做了认真的探索,从新的角度阐发了语言学中的许多经典性问题,从而对人类语言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其中在句法方面的建树极为显著,同时在音位学和语义学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39]他的这段话应该说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近几十年来语言研究中的深刻变化,语言学的迅速发展,是跟乔姆斯基的理论分不开的。转换生成语法的研究大大推动了句法理论与分析方法的迅速发展,从而激发了语言学各部门的研究工作。由于乔姆斯基极其重视对人类语言能力的研究,把转换生成语法视为系统地描写和解释人类语言结构的理论,因而他的工作受到了许多哲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的注意。这些学科领域都受到了乔姆斯基理论的影响,其中有的学科所受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例如Judith Greene就曾指出:“是Chomsky的生成转换语法理论首先迫使心理学家重新考虑研究语言行为的整个方向,所以是它发起了心理语言学‘革命’。”[40]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乔姆斯基的理论,语言学再一次被许多社会、人文学科承认为领先学科,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而获得了普遍意义。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或者至少可以说在当前,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在欧美语言学中已不再占有主导地位,乔姆斯基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然而正如莱昂斯所说的,“我们必须至少预见到这种可能性:有朝一日,语言学家可能会一致认为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与描写自然语言无关而加以抛弃。”但是,“即使乔姆斯基把语言分析中使用的概念加以形式化的尝试失败了,这种尝试本身却大大地加深了我们对这些概念的了解,因而在这方面,‘乔姆斯基革命’不能不说是成功的。”[41]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仅不能对他的观点置若罔闻,而且应该承认他的理论在语言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注释】

[1]N.Chomsky《生成语法的诞生》,王钢译,《国外语言学》,1983年第4期,第33页。

[2]以上关于生成语法产生过程的叙述及引文,均见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的诞生》一文,《国外语言学》,1983年第4期。

[3]直到1975年,这本著作才得以部分发表。

[4]即R.B.Lees,“Review of Chomsky,Syntactic Structures”,Language 33,PP.375—408。后来乔姆斯基曾说过,“生成语法问题引起语言学家的注意,主要是1957年《语言》杂志发表了罗伯特 李兹对《句法结构》所写的一篇详尽的书评产生的结果。我想,要是没有这篇书评,我那本在荷兰出版的专著可能不会为人所知”(见《国外语言学》1983年第4期,第39页)。

[5]乔姆斯基《句法结构》,邢公畹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49页。

[6]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的诞生》,《国外语言学》,1983年第4期,第32页。

[7]参阅《句法结构》第12页。

[8]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的诞生》,《国外语言学》,1983年第4斯,第36页。

[9]帕默《语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第148页。

[10]参阅帕默《语法》,第149—150页。

[11]莱昂斯《乔姆斯基评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33—34页。

[12]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第1页。

[13]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第94页。

[14]同上书,第8页。

[15]参阅陆孝栋《现代语言学讲座》第五讲,见高华年等编著《语言学概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53页。

[16]参阅Fillmore,The Case for Case(《格辩》,1968),中译文载《语言学译丛》第2辑;Lakoff,The Irregularities in Syntax(句法中的不规则变化);Ross,Constranits on Variable in Syntax(句法中对变项的制约);McCawley,The Role of Semantics in a Grtmmar(语义学在语法中的作用);Where Do Noun Phrase come From(名词短语从何而来)。

[17]参见乔姆斯基的“管约论”专著: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ing,1981;Some Concept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Theory of Government and Binding,1982;Barriers,1986。

[18]参阅徐烈炯《管辖与约束理论》,《国外语言学》,1984年第2期。

[19]参阅莱昂斯《乔姆斯基评传》,第68页。

[20]参阅莱昂斯《乔姆基斯评传》第八、第九两章。

[21]R.B.Lees,Review of N.Chomsky,Syntactic Structures,Language,33,P.408。转引自J.Newmeyer《论转换生成语法的实用性》,徐烈炯译,《国外语言学》1986年第1期,第1页。

[22]转引自N.Chomsky《评斯金纳著〈言语行为〉》,王宗炎译,《国外语言学》,1982年第2期,第16页。

[23]参见宁春岩《生成语法的理论特征》,《外语学刊》,1987年第3期。

[24]转引自徐烈炯《管辖与约束理论》,《国外语言学》,1984年第2期,第2页。

[25]参阅莱昂斯《乔姆斯基评传》,第91—92页。

[26]见《乔姆斯基语言理论介绍》一书中的《乔姆斯基序》,黑龙江大学《外语学刊》编辑部编印,1982年。

[27]见《乔姆斯基语言理论介绍》,第213页。

[28]见《乔姆斯基语言理论介绍》,第5页。

[29]见《乔姆斯基语言理论介绍》,第5页。

[30]乔姆斯基《论形式和功能的表达》,见《乔姆斯基语言理论介绍》,第213页。

[31]见《乔姆斯基语言理论介绍》,第7页。

[32]参阅赵世开《纽迈耶的〈美国的语言学理论〉》,《国外语言学》,1983年第2期,第36页。

[33]A 马丁内《研究语言本身的语言学》,周绍珩译,见《语言学译丛》(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181页。

[34]参阅廖秋忠《评介〈语言学的流派〉》,《国外语言学》,1982年第3期,第32页。

[35]见霍凯特1984年为《现代语言学教程》中译本所写的序言,见《现代语言学教程》(上),索振羽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6页。

[36]乔姆斯基《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黄长著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2页。

[37]参阅叶蜚声《雷柯夫、菲尔摩教授谈美国语言学问题》,《国外语言学》,1982年第2期,第8页。

[38]参阅Newmeyer《论转换生成语法的实用性》,《国外语言学》,1986年第1期,第5页。

[39]见黑龙江大学《外语学刊》编辑部编《乔姆斯基语言理论介绍》,第1页。

[40]转引自F.J.Newmeyer《论转换生成语法的实用性》,《国外语言学》,1986年第1期,第1页。

[41]莱昂斯《乔姆斯基评传》,第10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