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复合空间理论

复合空间理论

时间:2022-04-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实例分析:复合空间理论在当代语言学认知研究中,语言意义研究模式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框架结构理论,图式理论,心理空间理论、脚本理论,场景理论、概念隐语结构等。下面我们以福柯尼耶[50]提出的复合空间理论为代表进行实例分析,以证明社会建构论对认知语言学侧重认知的心理性和生理性研究的互补性。复合空间理论的基础是心理空间的融合。

第四节 实例分析:复合空间理论

在当代语言学认知研究中,语言意义研究模式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框架结构(frames)理论,图式理论(schema),心理空间理论(mental space)、脚本理论(script),场景理论(scenario)、概念隐语结构(CMT)等。这些模式被认为是人们理解语言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是人们形成意义的构建和推断的关键所在,人们正是利用这些心理模式来理解现实世界和语言。

为了说明认知的社会属性和符号性,我们要分析主体之间的关系在语言理解中的图式结构和心理操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我们以福柯尼耶[50]提出的复合空间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CBT)为代表进行实例分析,以证明社会建构论对认知语言学侧重认知的心理性和生理性研究的互补性。

一、复合空间理论概述

复合空间理论是一种概念复合模式,是建立在类比、递归、心理模式化、概念类聚、知识框架等心理活动基础上的一般认知操作过程[51]。复合空间理论的基础是心理空间的融合。所谓心理空间就是语言使用者建立语言理解的心理表现结构,通过这种心理结构的激活,人们能构建对某些语言成分的理解。心理空间理论的提出旨在研究语言中的间接指称和隐含指称现象,该理论对于其他许多复杂的语义现象和语用现象,也能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解释。(余渭深,2001:24;Fauconnier,1997;Fauconnier and Sweester,1996)

img26

图25 复合空间

复合空间是由一系列不同的心理空间组成(见图25)。一般来说它至少包含两个属于不同认知域的输入空间(input spaces),和一个能抽象概括两个输入空间内容的类指空间(generic space)以及一个复合空间(blend)。类指空间向两个输入空间映射,反映输入空间共同的组织与结构。而两个输入空间中的成分和结构有选择地进入复合空间,形成一个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原输入空间的概念结构[52]

在以上模型中,输入空间的映射具有部分与选择的属性。当输入空间1与2部分地投射到合成空间后通过“组合”、“完善”和“扩展”三个彼此关联的心理认知过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层创( emergent)结构。层创结构的产生过程暨意义的运演与产生过程。正因为如此,整个模型是个动态模型。根据Fauconnier的观点[53],即:

(1)组合(composition),获取输入空间中相应的透射成分,组成新的关系结构,这种结构在其他空间中不曾表现。

(2)完善(completion),在知识背景,文化,认知模式的作用下,被投射到复合空间里的合成结构被看作是一个拥有自身逻辑(self-contained)的结构系统。

(3)扩展(elabration),根据复合结构自身的逻辑,人们可以对新结构进行独立的认知操作。[54]

因此,新概念是经过以上三个认知过程而产生的,而不是由输入空间中的成分产生的。

Fauconnier和Tuner认为复合空间是我们理解的基础,我们可以依据来自不同心理空间的成分,对理解做出合理的推断,当然这种推断的产生必须投射于其他相关的心理空间,否则理解就无从谈起。[55]复合空间理论的提出为很多语言现象提供了清晰而合理的解释。但是,该理论的解释力主要来自于不同的心理空间产生相互关联的理据是充分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交流双方在以上的认知推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复合空间是相同的,从而保证交流的成功。

二、概念合成过程的社会建构性质

在以上认知过程中,两个输入空间可以被看作是由复合空间激活的包含丰富内容的知识储存框架(frames),复合过程中并不需要输入空间里所有成分的参与,而是通过相似、类比、聚类等方式在部分成分间建立关联映射。类指空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结构,能概括输入空间中存在的某种共核结构,它是类聚输入空间的基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同心理空间的类聚,必须具有某种关联的可比性[56]。我们结合下面这个例子进行分析:

例:萨利是块冰。

这是一个隐喻。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是从一种建立投射的过程来看隐喻理解的过程的。从复合空间理论的角度来看,对以上这个例句的理解就需要在表示性状的类指空间,表示人物性格和冰块属性的两个输入空间,通过映射形成“莎莉是块冰”的复合空间而得到新的概念和意义。复合空间理论认为我们可以从人物性格这个输入空间获取冷热的意象以及其他相关成分,同时也从另一个关于冰块属性的输入空间获取冰块温度的意象。在两个输入空间的对应成分投射到复合空间从而表达了“莎莉的对人对事冷淡、不够热情”这样新的概念和意义。

以上分析的成立,是建立在说话者和听话者对输入空间向合成空间投射关系的一致理解基础之上的。在以上两个输入空间所代表的知识框架中,是通过表示冷热性状的类指空间来确定复合空间的组织和结构,从而使输入空间中适当的成分得到凸显和映射。福柯尼耶并没有解释这种一致性的原因。这个类指空间和我们在专名中对索引关系的分析是相同的,也就是它建立在双方对萨利和冰块具有相同的理解的基础之上。假设对于一方而言,莎莉是一个为人热情但是思想单纯的女孩,而冰块给人冰清玉洁的感觉,那么他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能是“莎莉是一个单纯透明的女孩”。因此,理论上来说,对于任何语句的理解,每个人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而建立不同的心理空间和空间之间成分联系的方式。因此,空间之间的联系以及空间投射的成分并不能由语言本身来决定,而是交流双方共同建构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