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隐喻概念的系统性

隐喻概念的系统性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隐喻概念的系统性表现在几个方面:1.用多个具体事物对一个抽象事物进行认识人们对事物认知的概念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具有系统性的特征。

四、隐喻概念的系统性

我们在观察隐喻时可以发现有些隐喻是有层次、成系统的。如换喻中的以部分代替全体、拟人中将事物看作人,但是这种系统性并不限于换喻和拟人,它还有其他类型如用空间来理解时间,用空间的“上”来理解社会地位(上级、上等、上流、上情下达、高高在上),将抽象事物看作具体等。

隐喻概念的系统性表现在几个方面:

1.用多个具体事物对一个抽象事物进行认识

人们对事物认知的概念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具有系统性的特征。隐喻概念也具有系统性特征。一般来说,概念隐喻都是抓住所述对象的某一方面来进行比拟描绘,进而达到帮助人们形象认识事物某一方面的目的。但是,事物的一面并不能完整地代表这一事物。因此,人们必然会从其他方面来对其进行认识。这样,依据人们不同的社会经历和实践,依据人们不同的文化习俗,数个隐喻概念组合成对某一事物较为完整的认识。试看下面对“理论/思想”的隐喻性认知:

1)思想(理论)是建筑(用“建筑”概念来理解“思想”概念,即把人们对于“建筑”的知识和经验用在对于“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上)

你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你需要事实来支撑你的观点。

这个理论框架不够稳固。

这种观点等于空中楼阁。

“基础”、“框架”、“支撑”、“稳固”、“楼阁”本来是形成建筑物的主要构件,这里用以理解和评价理论。

2)思想是食物(用“食物”概念来理解“思想”概念)

他说的话没味道。

这种想法还没有成熟。

你不能生吞活剥,要注意消化吸收。

书籍(所代表的思想)是人类的精神食粮。

“味道”、“成熟”、“营养”、“消化”、“吸收”是食物特性的表述,用以表达思想,可以认识不同思想对人的损益。

3)思想是人(用“人”概念来理解“思想”概念)

一个新的思想诞生了。

达尔文是生物学之父。

观点还在孕育之中。

这个想法太幼稚。

旧思想寿终正寝了。

这里用不同“人”的特性来理解思想,有仍在襁褓中的人,有已为人之父的人,有刚刚出生的人,有行将就木的人。这样,人的各种特征赋予思想之上,使思想产生过程得以把握。

4)思想是商品(用“商品”概念来理解“思想”概念)

新思想的产生过程

这个观点还未成形。

兜售自己的观点

两种观点,一路货色。

他的观点很有市场。

有价值的思想

一字千金

商品是人们经济往来中用以交换的产品,思想如同商品,可以“生产”,可以“推销”、“兜售”,可以价值“千金”,当然也可以分文不值。思想用商品作为衡量、判断的尺度,不但是思维的真实,也是行为的真实。

5)思想是植物(用“植物”概念来理解“思想”概念)

这种思想的结果(硕果)

数学有许多分科(科,植物学术语)。

播下了思想的种子

他的思想清晰,不蔓不枝。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分清哪是毒草哪是香花

思想如同植物一样,可以“播种”,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还可以“开花”、“结果”,期间还需要人们“培养”呵护。

以上这些言语表达分属五个概念隐喻组成的一个系统(当然这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只是示意性的):“思想是建筑”、“思想是食物”、“思想是人”、“思想是植物”、“思想是商品”,这五个概念隐喻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思想”展开的。

因为思想是抽象的,我们用其他事物的知识来认识它,每一个概念隐喻用T is S(1-n)形式,认识T(思想)的一个侧面。如“理论是建筑”这个概念隐喻使我们能够通过建筑的结构特征对理论的形式构成进行把握;“思想是食物”通过食物的营养价值对理论的用途进行把握;“思想是人”通过人的生命过程对思想的产生过程进行把握;“思想是商品”通过商品的产生、流通对思想的传播等进行把握;“思想是植物”通过植物的生长、形态、作用等对思想进行各种认识。它们都以隐喻方式进入了“思想”的语义系统。当然这个系统是开放的。其开放性表现在隐喻概念的不可穷尽性(不止这五个)和各个概念之间功能上的多样性上,如其理论结构既可以用“建筑”隐喻来理解,也可以用“植物”隐喻来理解;其价值既可以用“商品”隐喻来理解,也可以用“食物”隐喻来理解。

img2

图3.1

图中T=认知对象(target),S=媒介(source)

2.用一个具体事物对多个抽象事物进行认识

在上面,我们用“建筑”来理解“思想”,但是建筑并不是局限于对思想进行认识,“建筑”中的“基础”、“结构”、“材料”、“牢固”、“摇摇欲坠”、“内部构造”、“外部框架”等特征,还可以用以认识“经济”、“社会”、“文化”、“教育”、“艺术”等抽象事物。一般来讲,媒介的特征是为人所熟知的,具体的。所谓具体是指人们在对该事物有较多感知的基础上,获得较多的本体特征,人们倾向于用这些特征来认识其他较生疏的抽象事物。例如,人们对于“道路”有丰富的经验知识,因此,我们把这些知识用于其他抽象事物,如“爱情”、“时间”、“生活”等事物的理解上。其模式为“T1-n are S”。

两人最终走到婚礼的殿堂。(爱情)

人生一世不会总是平平坦坦,总会有坎坷。(生活)

喜欢直来直去,不喜欢拐弯抹角。(思想)

寻求另外的途径。(方法)

你前面的路还长。(时间)

img3

图3.2

这个体系性模式说明了媒介的重要地位。

3.喻体和受隐喻概念影响和制约的言语表达中的有关词语组合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

隐喻概念中的喻体作为人们认知的一个对象,其特征是多层次、多侧面的,隐喻概念可能由本体与喻体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征构成,而一旦这个隐喻概念形成,喻体的其他潜在特征就有可能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而得以显现。如ARGUMENT IS WAR这一隐喻概念的产生可能是由“war”的“进攻”、“防守”特征而引发,在进一步使用这一概念对argument进行认知中,就有可能开发出“war”的其他特征来,如“策略”、“消灭”、“开火”、“退却”等,它们都属于战争的语义系统;当我们把人的成长喻为植物成长时,进而又可以对人进行“栽培”、做“园丁”、把美的看成“花朵”,把英雄看成“大树”,把普通人视为“小草”,它们都属于植物的语义系统。显然这个系统也是开放性的。

我们把以上例子叫做“言语模式”、“固定表达法”或“短语”,在语言表达中起一般的词汇功能。语言中这样的无标记隐喻形式成千上万,我们根本不再感到它们是隐喻。它们许多已经进入辞典,成为其中一个义项。我们在使用这些“言语模式”时处于非常自然的、不假思索的状态,所以是“模式化”了的。然而,这里所给出的例子都受特定的隐喻概念所支配。我们在谈论“建筑”、“食物”、“人”、“植物”、“商品”时不是真正在谈论这些事物本身,而是用它们的概念来谈论、评价和理解“思想”的存在形式、价值、用途、过程等。我们用已经熟知的事物来理解另一个对象事物,在使用这些隐喻时已经带上了我们对该事物的评价和态度。离开它们,我们甚至不能对“思想”做出完整的理解。反过来说我们对“思想”的理解是通过隐喻(建筑、食物、植物、商品、人等)进行的。当我们说“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时,我们不是真正去“吃”书,然而我们却真的像对待粮食那样去对待书籍,而且真的觉得吸取了其“营养”。因此,隐喻认知不单纯是语言的问题,同时还规定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概念隐喻说充分说明我们的语言体系受隐喻思维的制约。隐喻的机制不但存在于修辞格中,而且也存在于一般的日常语言表达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