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概念隐喻的本质是什么?

概念隐喻的本质是什么?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情感隐喻——情感的概念化四川农业大学 丁芳芳摘要修辞学一直把隐喻看作是正规语言的偏离和变异,而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整个概念领域的产物。[2]莱考夫的研究表明人类认知体系本身就是一个隐喻性结构系统。据统计,普通语言中大约70%的表达方式是隐喻性的。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理论,隐喻在本质上是概念的,而不是个人语言表达和意义的产物。

情感隐喻——情感的概念化

四川农业大学 丁芳芳

摘要

修辞学一直把隐喻看作是正规语言的偏离和变异,而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整个概念领域的产物。本文以莱考夫和约翰逊(Lak off,G.&Johnson,M.)对概念隐喻的分类为基础,对情感隐喻进行分析。作者试图说明情感隐喻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形成我们的思维和影响我们的行为。它与人类的认知有着紧密的联系,包括了复杂的心理过程和传达着文化信息。

关键词

认知 概念隐喻 情感隐喻 概念化

Abstract

Metaphor was viewed as a set of extraordinary or figurative linguistic expressions whose meaning is reducible to some set of literal propositions.Cognitive linguists reject the so-called substitution theory of metaphor.According to Lake off and Johnson's theory,the central characteristic of metaphor is that the metaphor is production of whole conceptual domain.The conventionalized language used to talk about the emotions can be an important tool in discovering the structure and contents of emotion concepts.

Key Words

cognition conceptual metaphor emotion metaphor conceptualization

一、引言

隐喻研究的历史悠久。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说过,“隐喻字是把属于别的事物的字,借来作隐喻,或借‘种’作属,或借‘属’作种,或借‘种’作‘种’,或借用类比字”(《诗学》第二十一章,罗念生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年版)。从公元前300年的亚里士多德到昆提良(Quintillian)及本世纪30年代的理查兹(Richard.,1.A)、雅各布逊(Jacobson,R.)和70年代的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G.&Johnson,M.)等,对隐喻的研究从未间断。隐喻也从传统修辞学的研究对象逐步成为众多学科,如语言学、哲学、语用学、语义学、心理学、文学评论、认知科学、心理分析、语言心理学、翻译学、符号学外语教学等的研究对象。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传统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一种形象语言,必须与字面语言区别开来,字面语言才是真实的,首要的,比喻性语言则是派生的,次要的;隐喻不过是添加在语言上的装饰,一种“附属物”[1]。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出现了隐喻研究的热潮,语言学,心理学,符号学,哲学等学科都把隐喻作为研究对象。特别是莱考夫和约翰逊合著《我们所依存的隐喻》开创了现代隐喻学。

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们感知世界、认识世界,对周围世界进行概念化的手段,隐喻无处不在,它不仅仅存在于人类的语言,而且存在于人类的思维和行动中。我们所赖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系统从本质上说是隐喻性的。概念的形成是隐喻性的,行为的形成是隐喻性的,结果,语言的构成也是隐喻性的。”[2]莱考夫的研究表明人类认知体系本身就是一个隐喻性结构系统。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的装饰,更基本的是人们思维、认识世界的方式。隐喻是普通语言,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特征。隐喻不但频现于文学作品,也常见于生活语言。据统计,普通语言中大约70%的表达方式是隐喻性的。现代隐喻观使我们发现隐喻并非只是出自文学家之笔,而是充满了普通人的日常话语。

二、认知与情感隐喻

1.概念隐喻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不是单纯的隐喻表达式用相同的意义替代字面意义。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理论,隐喻在本质上是概念的,而不是个人语言表达和意义的产物。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在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将隐喻纳入人的行为活动、思维方式、概念范畴、语言符号等领域作全面细致的研究,提出了概念隐喻的命题,并将概念隐喻分为: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

概念隐喻也可称为“隐喻概念”,它是内在的,即在概念化过程中才能“看”得到;概念隐喻本身不是直接的言语表达式,尽管它在深层制约着言语表达的方式;它是从一般日常用语中总结归纳出来的;依据莱考夫的研究,隐喻概念一定要有语言的“繁殖”能力,即隐喻概念的系统性。不具备这个能力的概念在莱考夫的隐喻框架内不能称为“隐喻概念”或“概念隐喻”[3]。人类逻辑思维深化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用隐喻手段。人们的认知总是由近而远,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而这个过程总是伴随着隐喻,进而达到认识和解释事物的目的。人类通过进化而获得一些基本范畴,例如上下、内外等,然后通过隐喻应用基本范畴于抽象概念而获得其他范畴,人们总是“从一定的角度通过隐喻或所了解的形象去理解事物。”[4]人类这种隐喻思维过程的结果,形成了许多系统化、带根本性质的隐喻,这些隐喻反过来又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言语行为。人们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某些隐喻来表达思想,进行言语交际活动,但并不一定意识到自己思维方式中存在的这些隐喻概念。如在TIME IS MONEY这一基本隐喻概念中,产生如下语言表达:I don't have enough time to spare for that.You're wasting my time.This gadget will save you hours.How do you spend your time these days? I don't have the time to give you.Do you have much time left? Thank you for your time.Is that worth your while?以上斜体字最初是用来描写与money有关的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被广泛地运用于对time一词或有关词汇的描绘。尽管TIME IS MONEY这一基本隐喻概念没有出现在这些语句中,但它们却明显地受到它的影响和制约。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总是有意识地选用恰当的字眼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却无意识地,不可避免地运用着某些基本隐喻概念,按照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来论述事物。把时间和金钱这两个不同范畴的东西联系起来并不是任意的,它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在人们的认识世界中,时间是有限和珍贵的,人们在生活中要达到某一目的,就必须精确地计算和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时间已成为一种人们依赖生存的东西。金钱更是如此,它的价值已使之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人们用“时间是珍贵的”这一概念时,便自然而然地选用与其有相同引申意义的金钱来搭配。一旦这个基本隐喻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扎根后,当人们想描述和时间有关的事物和概念时,也很自然地运用那些以往用来描绘金钱的词汇来增强表达效果,由此产生上述隐喻表达。

2.情感隐喻的阐释

情感是人类最普遍最重要的人生体验。人的认知和情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对人类感情的研究构成了探索人类认知的基本部分之一。脱离描述情感的语言,就无法充分研究感觉和感情概念。人的感情丰富多彩,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然而,这些情感都是抽象的或难以表达的感觉。因此,为了生动形象地描述人类的抽象情感,人们经常把它们隐喻化。很多语言学家都对情感隐喻作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大部分是以英语为对象。他们的研究表明人的抽象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表达的。一些语言学家对英、汉情感隐喻,尤其是表示“愤怒”和“喜悦”的隐喻进行了对比分析。他们的研究显示,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一些相同的情感概念隐喻,同时也反映出隐喻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丰富的文化蕴涵。接下来将以莱考夫和约翰逊对概念隐喻的分类为基础,对情感隐喻进行分析。

(1)以结构喻情感

结构隐喻是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概念[5]。例如,在概念隐喻LOVE IS A JOURNEY中,LOVE这个抽象概念被构造成为JOURNEY。而这一概念隐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表达式:

LOVE IS A JOURNEY

We are driving in the fast lane on the freeway of love.

Look how far we've come.

We'll just have to go our separate ways.

We can't turn back now.

This relationship is going to the end.

从以上的例句可以看到用来谈论LOVE的词和表达式可以用来谈论JOURNEY。事实上,我们能够drive on the road in a journey,因为JOURNEY有始也有终。当人们走错了路,他们可以退回去。而很多时候,LOVE可以以JOURNEY的概念来构造。这并不是指真正的旅程,而是指情感的旅程,它反映在LOVE的开始,结束等等。LOVE和JOURNEY是两类不同的事物——一个是关于情感,另一个则是关于旅行。但LOVE通过JOURNEY这一概念被人们所理解,演示和谈论。对于LOVE来说,LOVE IS A JOURNEY只是它的概念的一部分,一些其他的隐喻则突出它别的方面,如LOVE IS FORCE,LOVE IS HEAT。这些情感隐喻之间并不存在矛盾,而是形成和谐的系统,以便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LOVE。

除了以上提到的,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有着很多其他的结构隐喻,如ANGER IS FIRE,HAPPY IS GAS,等等。

(2)以方位喻情感

方位隐喻是指参照方位而形成的一系列隐喻概念[5]。空间方位来源于人们与大自然的相互作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概念:上—下,前—后,深—浅,中心—边缘等,人们将这些具体的概念映射到情绪、身体状况、数量、社会地位等抽象的概念上,形成了方位词语表达抽象概念的词语。这些空间方位直接成为我们情感表达经验的基础。例如,HAPPY IS UP,SAD IS DOWN。所以我们会说“I'm feeling up today.”“兴高采烈”“他情绪高昂”,或是“He is really low these days“I feel into a depression”“他今天处于低迷状态”“我们情绪很低落”。HAPPY和SAD这两个概念都是以物质经验为基础的:下垂的姿势通常与悲伤联系在一起,而直立的姿势一般意味着积极的情感状态。

(3)以实体喻情感

实体隐喻是指人类最早的生存方式是物质的,人类对物质的经验为我们将抽象的概念表达为“实体”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实体隐喻概念中,人们将抽象的和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无形的概念作为具体的有形的实体。一旦人们能够将经验视为实体或是物质,即可以对它们进行分类,组合,用量词限定,进而理解它们。

例如,JOY或SAD以隐喻的方式被看作是cloud这一实体。然后我们就有了实体隐喻JOY/SAD IS AN ENTITY:

He was on a cloud afterwinning the competition.

His face clouded over when he heard the news.

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实体隐喻是容器隐喻[5]。我们是物质的,表层的皮肤将我们同周围的世界隔离开来。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容器,有着分隔的表层和内外的定位。我们将一个概念投射到另外的有表层限制的物质实体上,这样我们就把这个概念看作是有内外之分的容器。比如说房间和屋子就明显是容器。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就是从一个容器到另一个容器。我们将这个概念用于情感,就有了以下的表达:

Being beaten by a newcomer has really taken the wind out of his sails.(DISPOINTMENT AS CONTAINER)

他被一个新来的人打败,使他真的泄气。

You are in his black books.(ANGER AS CONTAINER)

他在生你的气。

He is in love.(LOVE AS CONTAINER)

他在恋爱中。

像以上的实体隐喻在我们的头脑中是非常自然和普遍,以至于被当作是不言而喻的,是对心理现象的直接描写。事实上,除了实体隐喻,结构和空间在我们的思维和语言中都是很普遍的,大多数人也都把它们看成是概念和语言系统的一部分。

我们习惯于通过另一件事物来感受和理解一件事物,通过具体的事物来理解抽象的事物。隐喻是心理模式的一部分,它是大多数人思考的方式。因此,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把研究范围从诗歌和文学作品拓展到日常语言。大多数的诗歌语言是隐喻的,日常语言也具有这一特点,特别是在情感表达的过程中尤为常见[6]

莱考夫把以上提到的三种隐喻称为概念隐喻,因为它们构成了我们的普遍概念系统。由于这些概念隐喻已成为人们头脑中内在的,约定俗成的一部分,被经常的,无意识的使用,所以称为常规隐喻。在诗歌和文学作品中,我们常遇到从未想到或听到过的隐喻,它们并不在我们的概念系统之内,日常语言中也不常见,叫做创新隐喻,例如:

他的心也是干燥的,没有滋润。(柯云路《夜与昼》)

心里头就像这风雨逞狂的世界,很不平静。(谭谈《山道弯弯》)

这里的情感隐喻依赖于创造者新的感受和体验,表达简单但有效。事实上,由于隐喻具有的认知功能,它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理解情感。我们经常用“心碎”来描述把人心都打碎了的悲伤,或者是用“cry/eat one's heart out”来形容因为哭得太伤心而心脏都跑出来了。新隐喻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理解情感。隐喻不仅能够让我们将已经存在的现实概念化,也使我们有能力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三、情感隐喻与文化

隐喻反映并且形成我们的概念系统。人类通过隐喻构造出现实世界,当需要理解新事物的时候求助于隐喻。尽管隐喻是普遍性的,但在选择使用的时候是有文化差异的[6]。根据人类学家马林洛夫斯基(Malinowski)的观点,文化可以理解为文化语境,包括人类共享的普遍知识,价值观取向和民族、社区特有的文化价值观。以下将以“颜色”为例说明情感隐喻受到不同文化语境的影响。

关于颜色的隐喻是在特殊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下产生的,它们大多受到文化的制约,因此,在缺少背景知识的情况下是很难理解的。

英语中的green通常与“嫉妒”联系在一起,如green-eyed,green with envy,be/get green,等等。“green”的这种用法与西方的认知方式有关。西方人认为绿色植物是健康和丰饶的象征,这对其他的颜色是一种挑衅。所以“嫉妒”被概念化为green-eye。但是在中国,“红眼”(red-eyed)意味着“嫉妒”,因为当人们为嫉妒而生气的时候眼睛会变成红色。这是由于中国人倾向于形象思维,而西方人用绿色植物比喻嫉妒则反映出他们的抽象思维习惯。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对“颜色”的不同使用,甚至对同一种颜色有大相径庭的解释。例如,“红旗”在西方文化中是暴力的象征或是使人愤怒的东西。因为西方人习惯于把“红旗”跟古老的斗牛联系起来。在斗牛的过程中,牛一看到红色的旗子就会处于狂怒的状态。但是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政治原因,“红旗”代表革命。

四、结语

很明显,文化语境在理解外部世界和情感隐喻的选择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语境是思维和理解模式的反映,而思维和理解模式不可避免的是隐喻式的,所以,文化和情感隐喻之间是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关系,这取决于如何阐释这种关系。也就是说,文化影响情感隐喻的形成,而情感隐喻也在文化构成中发挥作用[7]

简而言之,情感隐喻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形成我们的思维和影响我们的行为。它与人类的认知有着紧密的联系,包括了复杂的心理过程和传达着文化信息。

参考文献

[1]Riceur,P.The Rule of Metaphor: The creation of meaning in language[M].London: Routledge,2003: 26-30.

[2]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7.

[3]Lakoff,G.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269-303.

[4]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96—119。

[5]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3—25。

[6]周红.英汉情感隐喻共性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3): 90—92。

[7]文旭,罗络.隐喻·语境·文化——兼论情感隐喻:人比黄花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11—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