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明大胆的裁剪

精明大胆的裁剪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精明大胆的裁剪微型写作课必须关注应试作文的选材特点,把握高分作文的选材组材规律,分析低分作文选材上的通病,这样的专题训练才是扎实有效的训练。第一种是时间线索,围绕王勃不同时期的主要经历,展现其坎坷的生命历程。第三种是情感线索,着力选取王勃情随事迁的典型片断,感慨诗人的怀才不遇,展现诗人情感变迁的心路历程。

第三节 精明大胆的裁剪

微型写作课必须关注应试作文的选材特点,把握高分作文的选材组材规律,分析低分作文选材上的通病,这样的专题训练才是扎实有效的训练。

一、材料的选择

1.选材要选身边事,新鲜事,有意思的事。要选择自己熟悉的生活,选择感人的真实材料。如果选自己未经历过的,只在别人的文章或影视片中见过的材料,最好暂缓考虑。例如要写《一次难忘的冒险经历》,农村孩子大多写自己如何掏鸟蛋、抓水蛇之类的材料,而城市里的孩子如果没有这种特殊的经历,还是不写这类材料为好。又如有些考生为了写感人的材料,编造父母离异、身患绝症或命归黄泉,阅卷老师一看就是假的,因为没有生活体验就写不像的。

2.选材要注意真实典型,要符合情理。有些文章显得矫情或虚假,原因是故事情节或生活细节明显违背了客观规律和生活逻辑。有些文章为了拔高主题思想,生硬地添加不符合事实的情节,结果画蛇添足,弄巧成拙。因此,学生应学会归类整理,去伪存真。例如从“成长经历、精神家园、社会热点、生活感悟、生态科技、品德修身、哲理思想”七个主题梳理出一些贴近学生的典型材料。

3.选材要注意新颖,让人耳目一新。应试作文要坚决摒弃那些陈旧的素材。学生习惯于写好人好事,诸如“拾皮夹子、帮人推车子、扶瞎子过马路、上车让位子、回家死老子、学校送雨伞、病中送良药、上门送家教”的材料。文章读起来没有新鲜感,没有感染力,就会影响作文得分。因此,材料要选有意思的陌生化的内容,因为这样的材料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使读者产生共鸣。

二、材料的处理

处理材料是指对所选的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材料如果不加选择,胡子眉毛一把抓,文章就容易成为一盘散沙。同样一个材料,会加工处理的考生能写出好文章,不会加工的考生照样写不出好文章。因此,学生不但要精选材料,而且要学会巧妙地处理材料,让材料产生最佳的表达效果。

1.切口变小

学生不是没有生活素材,而是素材太多太杂,以至于来不及梳理和消化。因此,“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组材中要对素材进行梳理,选择能表现中心的那一部分,找准切入口。在《社戏》中,即使像偷豆这样的事,鲁迅也能表现儿童的天真纯洁。大家在偷豆中变得兴奋异常,甚至阿发还叫大家来偷自己家的豆,这哪里是偷啊!如果同样这件事空泛笼统地写,只是为偷豆这件事而写,就会弄巧成拙。因此,“小切口”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大效果”。

2.利用对比

对比就是为你的主角设计一个参照物,通过主角与参照物之间的对比,突出主角的某些特征。比如你要写一个残疾人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的事,可以先写周围人让座的情况:一个中年妇女不让座,一个小后生还抢座。我是学生,又不好意思让座。这样一比,残疾人的美好心灵就更加突出了。对比的方法有许多。从范围上看,有外表和内心对比,言语和行动对比,主角与周围的其他人对比,人与环境对比等等;从事物的性质上看,有真与假对比,善与恶对比,美与丑对比,大与小对比等等。

3.线索提领

在考场作文构思时,我们可以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用线索提领的方法,快速将这些材料用一条线索串联起来。如果发现材料与中心无关或关系不大,就不必串在其中。这种方法有助于整理思路,找准材料之间的相关性。常见的线索有以下几种:时间线索、地点线索、感情线索、人物线索、事物线索。如中考作文《惜》,考生从滕王阁的历史变迁来观照诗人王勃的生命历程,可考虑多种线索组材。第一种是时间线索,围绕王勃不同时期的主要经历,展现其坎坷的生命历程。第二种是诗句线索,以王勃人生不同时期的代表诗句作为小标题,表现他文学创作和人生经历的嬗变。第三种是情感线索,着力选取王勃情随事迁的典型片断,感慨诗人的怀才不遇,展现诗人情感变迁的心路历程。

4.变换顺序

文章要吸引读者,叙述的顺序可以变换一下,适当运用倒叙和插叙,能使材料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倒叙是将故事结局或最精彩的情节提到文章开头,这样可以避免顺叙时的单调和结构上的呆板,使文章产生悬念和波折。例如在《风筝》中,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写北京的风筝,然后再写在故乡小弟放风筝的情景;插叙是叙述过程中暂时停止,插入一段与文章中心相关的内容,然后再继续接着叙述。例如在《羚羊木雕》一文中,在爸爸妈妈逼迫自己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时,插叙了体育课时万芳与我换裤子的事,表现万芳的慷慨仗义。开篇写父母逼我要回“羚羊木雕”,气氛紧张而又严肃,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改变角度

处理材料时可以考虑从特定的角度呈现给读者,目的是让读者产生阅读期待。例如同样写同学坚持锻炼的事,如果直接写他如何吃苦,读者印象就不深。但如果从同伴的眼睛、老师的话语、家长的发现等角度去写,甚至是从他打的球或者跑道等拟人化的虚拟角度来侧面描述,也许读者的感受是立体、生动、有意思的。改变角度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向深层次挖掘内涵,展现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

6.停驻与突转

处理材料时不一定按时间发展平均分配笔墨。有时候可以在关键点上停驻,把时间拉长,定点放大,浓墨重彩地详细写;有时候情节可以突转,来个“突然法”或者误会法。这样将原来的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目的是更好地突出中心。例如《紫藤萝瀑布》中,首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末句“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全文就是在停驻中叙写而成。中间“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这句话使情节发生突转,让读者将思绪拉到十年前的那幅画面上。这样行文一张一弛,有节奏感,吸引读者。

7.景物穿插

文中适当穿插一点景物描写,可以创设故事的氛围,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可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例如《最后一课》中“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例如《羚羊木雕》中的写景句“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这短短的一句,却烘托我当时伤心难过的心情;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如《社戏》中“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交代了时间地点的转换,说明是在返回途中,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文后的“偷豆”这一小插曲;可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例如《最后一课》中“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借鸽子抒发了小弗郎士对德国侵略者的嘲讽和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情和景交融在一起。

总之,选择材料并合理地处理材料,发现材料的亮点和不足,梳理材料的内在逻辑关联,这是写作构思中的重要一环,决定着文章的成败。

【点子库】

1.请根据下列提示,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加以补充,并与同学交流。

①那次陪父亲去买菜,你和他边走边说笑,一低头,猛然发现他脚上穿着一双你以前换下的旧运动鞋……

②那天晚上,你正在自己房间里,数着亲友给的压岁钱,这时,门突然被推开了,母亲笑着走了进来……

2.下列材料是学生以《百善孝为先》为题的作文片断,在材料处理上有欠缺,请加以修改。

我的妈妈是个很好的榜样。妈妈经常会给阿太买点生活所需的东西。出太阳时,妈妈就把阿太的被子抱出来晒晒,让被子里充满太阳的味道。天冷时,妈妈就把家里最好的两个热水袋给了阿太焐手焐脚。每天阿太睡觉前,妈妈都会帮阿太把热水袋热好。天热了,妈妈就给阿太换掉被子,还会搬来电风扇。她还常常问问阿太的身体状况,给阿太买很多好吃的,让阿太健健康康地生活着

修改后的参考示例:

我的妈妈是一个“孝”的榜样。

阿太九十多岁了,整个冬天都在床上躺着。妈妈每天都帮阿太把暖水袋热好,热了一遍又一遍。我们家里最好的两个暖水袋都给了阿太。只要太阳一出来,妈妈就把阿太睡过的被子全抱出来晒,那被子本来全是一股怪气味,但收起来的时候却充满太阳的味道。

妈妈一有好吃的,总少不了阿太的份。过年的时候,阿太床头的糕点水果真多啊!多得快开小店了。阿太乐呵呵说:“都是你们好,我介多,吃不了,给!”她硬是要把两个苹果塞给我和妈妈吃。我发现那苹果已经有点烂了,是重阳节姑姑送来的。我想说,可妈妈向我使了个眼色,然后像个听话的孩子,拿起苹果,嚼了起来,还一个劲地夸苹果甜。阿太也舒心地笑了。就这样,阿太总算又熬过了一个寒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