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会适时停顿

学会适时停顿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学会适时停顿口语表达虽然讲求流畅连贯,但并不否定停顿的作用。适当的换气停顿不仅可以让语言更加有表现力,而且能够强调不同的意义。口才训练阅读下面的故事,请孩子运用停顿法帮助周总理回敬国民党的羞辱。有一次,周恩来总理与国民党代表谈判。这时,周总理灵机一动,接过话题,巧用停顿,当即回敬过去:“……”周总理绝妙的口才使敌人理屈词穷,瞠目结舌。

三、学会适时停顿

口语表达虽然讲求流畅连贯,但并不否定停顿的作用。停顿是节奏的特殊处理,是语流中声音的暂时中断。口语表达的停顿,可以给说话人以换气的机会,也可以更好地表达语句的意义和感情,同时给听众留下思考、回味、领略的余地。

看下面这个小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停顿的妙用。

故事1:

有两个好朋友经常开玩笑。有一天,其中一个人到另一个人家去做客。天晚了,下起大雨来,雷电大作,说话也听不清楚了。客人就写了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主人一看,知道客人不想走。主人本来也是要留客人在家住一宿,可是他爱开玩笑,就在字条上把标点符号改了一下,改成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客人心里知道主人是在开玩笑,于是又把标点改了一下。“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条上的话,又成了留他住宿的意思。

在生活中,有的孩子说起话来连珠炮般,尤其对自己感兴趣和熟悉的话题,更是不让人插嘴,一口气不停歇地说下去,给人的感觉是咄咄逼人,不留余地。所以,在口语表达中要有适当的停顿。适当的停顿可以使我们的讲话和文章更有节奏感,更加富有韵律。就像音乐表达一样,没有节奏的音符不叫音乐,而叫噪声。

一般来说,停顿分为以下几种:

1.换气停顿

一般来说,人的正常呼吸大约是4~5秒钟一次,由于换气的需要,在表达过程中必然要有停顿,这种停顿就是换气停顿。尤其是出现中间没有标点符号的长句时,一口气无法说完,必须酌情进行换气停顿。比如:

饮水思源,我们怎能不万分感激/和无限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呢!”

“我祝愿全国的青少年/从小立志献身于/雄伟的共产主义事业,……”

适当的换气停顿不仅可以让语言更加有表现力,而且能够强调不同的意义。比如:

“他望着我/笑了起来。”

“他望着/我笑了起来。”

这两个句子由于停顿不同,意义也是不同的。

2.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又叫自然停顿。一般来说,一个词的中间是不能停顿的,比如,如果把“新疆代表团长途跋涉来到北京”,念成“新疆代表团长/途跋涉来到北京”,就把意思搞错了。

从语法上说,中心语与附加语之间往往有一个小小的停顿,书面语用标点符号表示的地方要停顿。

不同的标点符号要求停顿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停顿时间是:句号(包括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

3.逻辑停顿

逻辑停顿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强调某一观点或者概念,突出某一事物或现象,在句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做适当的停顿。

比如:“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有自己的女宇航员,/在中国人面前,/美的横竿真在飞速地/上升!”

逻辑停顿虽然随着所强调和突出的内容不同,停顿的地方可以有所不同,但是,它仍然要受语法停顿的制约,一般是在较大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较长的宾语之间,较长的附加成分中心词之间,较长的联合成分之间进行逻辑停顿。

4.心理停顿

心理停顿又称感情停顿,是为了表示一种微妙和复杂的心理感受而作的停顿,这往往是为了加强某种特殊的目的所做的停顿。

心理停顿没有固定的模式,既可以在句子开头停顿,也可以在句子中间或结尾停顿。

心理停顿的时间可短亦可长,短则几秒,长则几十秒,甚至几分钟。

停顿训练法在日常运用时,要注意几点:

(1)调节气息,首先思考一遍或者浏览一遍要讲的内容,或者整体构思要表达的内容,停顿较长的地方要换气,停顿短的地方可不明显地换气,不需停顿的地方一气呵成。

(2)两个句子的连接上,要压低第一句的结尾和第二句的开头,句与句之间才能连贯流畅。

(3)每个意群内,要有统一的起始和停顿,使得每一部分的主题思想明确,表达有整体感,前后呼应的地方,停顿也要呼应。

总之,停顿妙用法的关键在于分析语境的要求而进行停顿,从而使同样的语言表达出另一种意思,产生出人意料的功效。

口才训练

(1)阅读下面的故事,请孩子运用停顿法帮助周总理回敬国民党的羞辱。

有一次,周恩来总理与国民党代表谈判。他敏捷的思维、犀利的言辞使对方深陷绝境,于是,国民党代表恼羞成怒,胡说同我方谈判是“对牛弹琴!”

这时,周总理灵机一动,接过话题,巧用停顿,当即回敬过去:“……”

周总理绝妙的口才使敌人理屈词穷,瞠目结舌。

(2)阅读下面的故事,请孩子运用停顿法替老先生回答:

有一富翁生性吝啬,一毛不拔。儿子长大了,需要读书,他便想聘请一位教书先生,但是又舍不得多花钱。

因此,在教书先生来应聘时,他再三讲明他的膳食供给很微薄。很多教书先生都无法忍受他的吝啬,拂袖而去。可是,一位老先生还是一口应允了。富翁恐怕他口说无凭,非要老先生写一张和约。

于是,老先生写道:“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富翁一看,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于是欣然签了字。

哪知吃第一顿饭时,富翁让佣人端出一碟青菜给老先生下饭,老先生却说富翁违约:“……”

富翁啼笑皆非,连呼上当。

指指点点

(1)周总理说:“对!牛弹琴。”

如此回答,同样文字,两样内容,巧妙地把敌方的恶意攻击化作了对他们自身的嘲讽。

(2)老先生说:“怎么尽是青菜,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吗?”

故事中的这位教书先生巧用语音的不同停顿,产生不同语意,巧妙地戏弄了吝啬的富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