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因病致贫是农村脱贫的最大障碍

因病致贫是农村脱贫的最大障碍

时间:2022-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病致贫”已成当前致贫的突出问题,我国的农村极易发生因病致贫,尤其是农村地区慢性病患者的负担较重,导致返贫率较高。在我国现有的7000多万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占到近3000万,重大疾病已经成为横亘在贫困人口脱贫路上最大的障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仍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因素。目前农村人口“因病致贫”的主要原因第一,医疗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民难以得到良好的保护。
因病致贫_精准扶贫工作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因病致贫”已成当前致贫的突出问题,我国的农村极易发生因病致贫,尤其是农村地区慢性病患者的负担较重,导致返贫率较高。在我国现有的7000多万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占到近3000万,重大疾病已经成为横亘在贫困人口脱贫路上最大的障碍。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数据,2015年底,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占到44.1%,患大病重病的240万人,患长期慢性病的960万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仍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因素。

自2009年新医改方案启动以来已经过了7年,而“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却依然年年重复上演。中国人的看病负担并没有减轻多少,个人卫生支出金额反而随着医疗改革的进行而急速攀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中有至少42%以上的人群属于因病致贫。影响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常见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2.6亿人,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病程长、流行广、费用贵、致残致死率高。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是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

笔者所在的扶贫村,因病致贫比例高达50%以上,部分年轻力壮的劳动力由于慢性疾病的困扰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外出务工,医疗费用又无法得到有效报销,当地很多家庭,其成员因病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富余的劳力向山外输出,病魔就如藤蔓,拴住了他们迈出乡村、脱贫致富的脚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十分普遍。农村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救护车一响,一头牲畜白养;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日穷”,真实反映了农村的现实生活写照。疾病是当前农民致贫、返贫的首要因素,其引起贫困主要表现在:直接引起劳动力短缺,导致家庭由于丧失劳力而失去经济来源;疾病治疗费用昂贵,将家庭的经济逐渐拖垮。

目前农村人口“因病致贫”的主要原因

第一,医疗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民难以得到良好的保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大病医疗救助是目前农村医疗保障的核心体制,也是矛盾的主体。虽然“新农合”基本上实现了农村全覆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和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但“新农合”和大病保障报销比例低、范围窄,特别是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和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都不算高,且有相当一部分医药费不在报销范围内。笔者曾在扶贫工作中遇到这样一位农户,常年在外打工,是一家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有一次在工地出现意外,出了工伤包工头不管,回来后“新农合”也不给报销,一个本来还算富足的家庭一下子就进入了贫困状态。因此,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还存在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需要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创新,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保障作用。

第二,乡镇医疗技术落后,农民勉强维持生存。农村优质卫生资源不足。县城主要卫生资源集中在中心城区,其他各乡镇的医疗卫生条件相对单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基本不能医治一些较大的疾病。这样一来,农村患者的部分疾病在当地有效就医便十分困难,需要到外地大医院求医,这就增加了农村群众的经济负担。

第三,医疗市场混乱,医疗费用偏高。县内的卫生部门对集市上的游医药贩监管力度还不够,农村时有“办医乱”的现象发生,一些病人被误诊,延误了治疗时机,加大了救治难度,不仅把小病拖成大病,还浪费了医疗费用。个别医院收费项目较为繁多,医药价格居高不下,虽然药品价格多次下调,但患者就医实际费用依然很高,动辄成百上千,多则几万、几十万,使本不富裕的农民患者望而止步,农民普遍存在“生不起病”“不敢生病”的心理,农民得了小病一般都不会去医院,扛着不治疗,结果拖成大病,医疗费用更加多。随着“新农合”报销比例的增加,一些医疗机构从自身利益出发,变相抬高药品以及治疗费用,以此稀释新农合的报销额度,导致医疗费用一直居高不下。

要想在“十三五”期间拿掉“因病致贫”这颗毒瘤,我国亟须让“新农合”、大病保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对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特别是中西部偏远地区、贫困地区,要完善全民医保制度,进一步增强防大病、兜底线能力。重点做到“新农合”、大病保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三项制度对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基本医保对农村贫困人口要给予更多扶持,建立与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制度的衔接机制,进一步提高门诊和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开展农村贫困家庭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实施分类救治,帮助贫困人口尽快恢复生产生活能力。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农村贫困人口能够就近得到及时便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重点强化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医疗卫生人才综合培养,加强医教协同,合理确定本地区医学院校和医学类专业招生计划,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特岗计划等方式,为贫困地区培养更多更好的医疗卫生人才。

贫困地区亟须增强资深医疗服务的内生动力,加快建设分级诊疗制度,要建立贫困地区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坚持基层首诊,组建家庭医生的签约团队,为农村贫困人口优先提供立体化、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快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提升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逐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基金预算管理,实施更加精准的支付政策,结合实施临床路径,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出、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型支付方式,提高医保基金效益和贫困人口受益水平。

贫困地区还要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大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控力度。加大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控力度。深入开展贫困地区爱国卫生运动。加强肿瘤随访登记及死因监测,扩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加强贫困地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登记、救治救助和服务管理。综合防治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等重点地方病。加大人畜共患病防治力度,基本控制西部农牧区包虫病流行,有效遏制布鲁菌病流行。加强贫困地区孕产妇和新生儿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加强农村妇女孕产期保健,保障母婴安全。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加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意识,使其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力争少生病、晚生病、少生大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