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于美丽中国的赣南农村的致贫因素分析

基于美丽中国的赣南农村的致贫因素分析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章 基于美丽中国的赣南农村的致贫因素分析当前,赣南农村贫困地区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横摆在建设美丽中国、共筑中国梦赣州篇章的道路上。建设美丽中国,破解持续贫困与生态恶化双重困境,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实现生态资源的有效转换。[5]赣南农村贫困地区居民致贫因素较多,贫困成因极为复杂,而且生态恶化与持续贫困之间有着内在密切的联系。
基于美丽中国的赣南农村的致贫因素分析_美丽中国视野下的可持续减贫与绿色崛起研究:以赣南农村为例

第四章 基于美丽中国的赣南农村的致贫因素分析

当前,赣南农村贫困地区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横摆在建设美丽中国、共筑中国梦赣州篇章的道路上。一方面,在脱贫致富振兴发展与赣南农村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减贫实践层面上:“由于战争创伤、经济基础薄弱、交通不便以及人才和资源的匮乏,赣南苏区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目前,赣州仍有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8个,省级扶持贫困村1119个,全市贫困人口有215.46万人,贫困发生率近30%。按现行发展速度,赣南苏区仅仅依靠自身力量,根本不可能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1]另一方面,赣南农村贫困地区在绿色崛起过程中面临较大的环境劣势:“土坯房集中改造以前,这里到处是猪栏、牛栏,旁边就是茅厕和垃圾堆。大家住在破烂的土坯房里,很少出来聊天,因为这里的臭味实在难闻。最怕的是下雨天,雨水排放不畅,污水混杂着垃圾,臭烘烘的遍地都是。”[2]众所周知,在某一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增量与自然生态资源的客观存在,相对于人类的主观需求而言,总是有限的。建设美丽中国,破解持续贫困与生态恶化双重困境,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实现生态资源的有效转换。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在人类生态系统中,一切被生物和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所利用的物质、能量、信息、时间和空间,都可以视为生物和人类的生态资源。”[3]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可持续减贫与绿色崛起的实质,就是对生态资源的利用、加工、储蓄、生产、保护、恢复以及再分配等等。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持续贫困具有地域性、差异性、严重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有学者曾经分析指出:“赣南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革命战争时期付出巨大牺牲的历史原因,有相对偏远的区位劣势,也有农业大区和生态自然环境保护区的发展限制,而农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接受科技、文化知识渠道狭窄,信息闭塞,思想观念陈旧,更值得重视。”[4]笔者以为:“只有用辩证的、动态的和系统的视角来分析,才能解读其深层次的原因。”[5]赣南农村贫困地区居民致贫因素较多,贫困成因极为复杂,而且生态恶化与持续贫困之间有着内在密切的联系。例如,根据2012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赣南地区“移民计划26418人,其中地质灾害避灾移民20422人,深山区库区移民5468人,生态移民528人”[6]。在赣南农村贫困地区可持续减贫与绿色崛起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虽然已经突显出生态恶化与持续贫困这个逻辑主线,但是,现阶段制约赣南农村贫困地区可持续减贫与绿色崛起的因素仍然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内容的复杂结构,而且各类影响制约因素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交叉和重叠,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脱贫致富资源稀缺、人口素质整体偏低、发展重心长期偏离、农村基层组织功能缺失、致贫返贫因素日益增多等五个方面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