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族对甘肃近代工业的贡献

回族对甘肃近代工业的贡献

时间:2022-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代甘肃回族兴办的民族工业,主要涉及许多轻工业部门,这些行业与回族传统经济及其生活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回族还努力促进甘肃近代纺织工业的发展。在甘肃近代工业中,虽然由于官僚军阀的摧残,许多工业企业创办不久就停工停业,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工业企业在艰难困苦中生存下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从而为建国后甘肃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回族对甘肃近代工业的贡献_甘宁青地区的回族经济开发活动与近代化研究

近代甘肃回族兴办的民族工业,主要涉及许多轻工业部门,这些行业与回族传统经济及其生活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电力工业方面,1918年,回族工商业者马辅臣投资20万银元并聚集部分股金,于甘肃临夏筹办民生水力发电厂,修建了部分机房、宿舍,新中国成立后始安装发电[1]。在火柴工业方面,1919年,天水回族哈锐等人创办了炳兴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商标为雄鸡牌。1920年公司正式投产,质量好,销路广。陇南、陇西各县及河西一带,往来贩运者不绝于途,刺激产量上升,最高时每月达900箱。当时炳兴产品仅雄鸡牌黄磷火柴一种,燃点低,发火慢,适用于农村及多风地区,很受用户欢迎。炳兴开业之初,业务极为发达,每年除付股东股息红利外,还积累不少盈余。随着业务扩展,炳兴公司先在东乡红崖创办铁厂,生产铁锅、铁铧;继在三岔(今吴訾镇)设立炼磺厂、煤矿;在甘泉寺还有杂货铺;又在党家林购进山林两处。由于公司生产蒸蒸日上,社会上要求入股者很多,公司一概拒绝。后因哈锐等人去世,加之反动政府官员也不断刁难勒索,公司宣告停业[2]。1937年,马辅巨于甘肃临夏西堡子村创办民生火柴厂,自制土切片、切根机各1台,购买小型印刷机1台,从外地聘请技工16名,招收学徒80名,派人从乡民中收买杨木,购进化工原料,次年5月投产,因无烘干机器,均系自然干燥,故一年只生产八个月,月产火柴400余件,年产量约3200件,商标为飞马牌,很受群众欢迎,除销本地外,还销往兰州、循化、夏河、临潭等地,经营至解放[3]。回族还努力促进甘肃近代纺织工业的发展。1940年,临夏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回族马南浦任董事长,回族马敬轩、喇筱珊等任董事。先后从兰州、临夏招股集资约10万元,购买、自制十七式50锭手摇纺纱机10台,单锭手纺车40部,单锭脚踏毛纺车50部,大径线轮1部,织毯木架5部,织褐机3部,起绒织毯机1部等铁木器械,聘用工人41人,产品有棉毛合织人字呢、白布、棉五角花呢、毛毯、毛褐、毛绒、栽绒毯等。1942年,省政府在兰州举办的产品博览会上,其生产的五角花呢获二等奖。后因法币贬值,资金严重不足,加之官方的苛索,该公司倒闭[4]。1943年,回族马斌等人创办临夏毛织厂。自制木褐床20副,购织袜机2台,织栽绒毯木架2副,手摇纺纱车30部,聘用织褐技工1人,织栽绒毯技工20人,织毛床单技工1人,学徒工10人,主要生产褐子、栽绒毯、毛床单、毛袜子毛毡等十几种产品,毛织厂的毛线多数由居民分散加工,产品多在本地出售。累计生产毛褐2000匹,栽绒毯30余条,毛床单300条,毛袜子300多双,毛毡10余条。1946年,该厂停业[5]。此外,在食品工业方面,马辅臣还于1946年创办了临夏民生糖厂。为解决原料问题,马辅臣从临洮等地购进一批甜菜种子,先由自己试种,后向附近农民推广种植技术,并提供种子,所产甜菜由糖厂收购。从外地聘请技工8人,招收徒工18人,购买小型离心机2台,是年秋,生产出红糖和白糖。开始产量很少,仅供自家食用,后少量销往夏河等藏区[6]

在甘肃近代工业中,虽然由于官僚军阀的摧残,许多工业企业创办不久就停工停业,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工业企业在艰难困苦中生存下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从而为建国后甘肃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马辅臣在临夏继续投资兴建发电厂、糖厂、养蜂厂;电厂公私合营后成为临夏地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