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生活方式的扭曲

城市生活方式的扭曲

时间:2022-03-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生活是人们消费观念的体现,消费观念的变化,必然会反射到人们平常生活方式之中。市场重心的转移,改变了以产定销的局面,社会生产的指挥棒移交给了社会消费人群。这种缘由来自于城市生活方式的扭曲。我国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生活方式从爱美的心灵化走向了爱美的外在化。购车、购房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新的消费热点。世界上许多奢侈品公司正是看到了我国城市消费人群中的炫耀型消费,纷纷涌入中国设铺开店面,目前已超过300家。
城市生活方式的扭曲_新世纪城市生活的变迁

城市生活是人们消费观念的体现,消费观念的变化,必然会反射到人们平常生活方式之中。

(一)市场重心的转变

城市生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战时的军工企业纷纷转入民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为社会产品的日益丰富提供了生产保障。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生产力得以解放,原有的计划经济逐步迈向市场经济。由此市场重心也开始由计划供应转型到市场需求。社会物质的充裕不仅为人们更加灵活的挑选商品奠定了基础,满足个人消费的需求,同时也为奢侈性商品的销售打开了通道。我国20世纪80年代之后,伴随城市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市场也逐步由卖方市场过度到买方市场。市场重心的转移,改变了以产定销的局面,社会生产的指挥棒移交给了社会消费人群。

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一方面拓展出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反映了社会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取决于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人们的消费观念最终决定社会生产的投资数量、产品开发以及自然资源配置与使用情况。如果人们坚持理性消费,就能使社会需求与资源配置达到一种科学、协调、平衡的发展过程,相反,人们跨越理性消费就可能造成需求与资源之间的失衡。近30年来,我国消费观念的嬗变已经使社会需求与自然资源失衡的情况日益加深,资源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已经出现了阻止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现象也日趋明显。这种缘由来自于城市生活方式的扭曲。例如,这几年空调、冰箱、电视、电热水器等家用电器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一方面体现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又反映出能源需求的提升。家用电器是城市生活中消费能源的“主力军”,仅以冰箱为例,我国家庭冰箱至少有1.3亿台,冰箱不能时开时关,一般接上电源就持续通电,有学者计算出,电冰箱的耗电量接近城市居民全部用电的50%。目前我国家用空调年耗电量约为400亿千瓦时以上。此外,在我国仅彩电一年的待机能耗就相当于我国几个大型火力发电厂一年的发电量。我国需求与资源的现状,一方面是毫无节制的消费,另一方面却是电能越来越紧张,需求与资源的矛盾最终只能以拉闸限电为结局。

(二)面子消费盛行

消费本是个人之事,受自身行为支配,但现在却出现了怪现象,在一部分城市居民当中,消费不是受自身支配,而是看他人的眼色行事,这便是面子消费的特征。爱美之心人人皆有,受人尊重个个向往,但一部分城市人群把自尊看得特别重要,消费中生怕别人笑话自己,看不起自己,于是在消费生活中产生了扭曲。我国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生活方式从爱美的心灵化走向了爱美的外在化。有人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和尊重,不惜花费大价钱穿金戴银,不再坚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金项链、玉手镯、蛇皮包、鳄鱼鞋、象牙筷、狐皮衣等纷纷进入了人们生活;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碗筷、一次性牙膏、一次性香皂也粉墨登场;美容、桑拿、保龄球、高尔夫代替了工间操、跑步、跳绳等;汽车消费、住房消费也进入城市生活之中,甚至出现了“无房不嫁、无车不行”的新婚族。2002年,中国汽车销量增幅近40%,被赞为“世界汽车发展史上的井喷年”;从2004年开始,轿车市场销量始终以10%的幅度高速递增;2010年我国汽车汽车产销双超1800万辆,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2006年,据建设部对40个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统计,1~6月份,40个重点城市登记成交商品住房中套均建筑面积达到113平方米,累计成交面积中间,144平方米以上的套型住房占总面积的72.8%,90平方米以下的套型住房占总面积的18.9%。另据Wind资讯网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国内房地产销售金额分别为29603亿、2008年,24071亿元;2009年,43994亿元;2010房屋销售金额达到42278亿,较2009年也仅差一步之遥。购车、购房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新的消费热点。从衣着到家电,从购车到买房的消费浪潮中,许多城市消费者都是碍于面子消费不得已而为之,由此许多城市居民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这正好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训,“死要面子,活受罪”。

(三)炫耀型消费方式

在一些年轻人当中,不知什么时候刮起了一阵“个体消费差异”的旋风,一时间表达“个体差异”,突出个性消费笼罩着部分人们的心理。与众不同的生活消费实际上炫耀心态和斗富形态的翻版。其实具有炫耀心态和斗富形态的人群归根到底还是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于是处处想炫耀,事事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尊重。无外乎想别人在背后夸奖一句“他太有钱了”。炫耀消费的一些镜头,值得人们深思。在我国进口的高档轿车中,有的轿车价格高出了海外市场价格的两倍以上,但也有人不嫌价高而购买。劳斯莱斯“幻影”型系列在国外零售价约40万美元,在我国的销售价格却达到了数百万。前不久,在北京的车展交易会上,一位房地产开发商就以200多万美元,买了一辆劳斯莱斯最昂贵的“幻影”型轿车。奢侈品近几年在我国城市消费中受到了部分消费者的青睐。在我国南方奢侈品展览会上,一件翡翠首饰的售价竟然高达8000万人民币,价格虽高也有人购买。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奢侈品展览会上,4天成交额就超过了5亿元人民币。世界上许多奢侈品公司正是看到了我国城市消费人群中的炫耀型消费,纷纷涌入中国设铺开店面,目前已超过300家。追求国外消费品在炫耀型消费中不断升温,使国外的垃圾食品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并在国内大受欢迎。国外已经过时的名牌服装被国内视为珍品,许多国外地摊上的廉价货也成了高档商品,例如价格上千元的法国干红,在法国只不过是一些乞丐经常在地铁中喝的一般性饮料。在炫耀式消费的引领下,奢侈品成为消费的一大热点,国人从国内买到国外。据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人购买的奢侈品中有56%是在海外消费,消费额达到130亿美元。高盛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高达65亿美元,连续三年全球增长率第一,销售量第一。据高盛投行预测,未来5年内,愿意消费奢侈品的中国人口将从4000万上升到1.6亿,二、三线城市的人口是奢侈品业的主要支撑。难怪北外西班牙语系外教多萨曼德斯女士谈到对中国的印象时说:“我对北京的第一印象来自王府井。我看到人们狂热购物,常常买几百元一件的衣服,不禁想起一篇报道说‘如今的中国遍地可见百万富翁’”。

名牌、高档、超大、洋货,这些词语在不少城市消费者占领着主导地位。为了表达“与众不同”,许多青年人专门寻求奇特的商品,衣着不是防寒而是为了“光亮”,购物不是进行性价比,而是追求“独特个性”。现在部分人买东西,是根据自己需求,还是盲目跟风,是攀比嫉妒,还是品牌效应?现已无法分辨,但可以肯定的是许多城市人口,特别是年轻人,购买商品仿佛成为了炫耀习惯,只看款式,不在乎质量。这种消费者一般在购买后会产生后悔心理,但下次购买时重蹈覆辙,只注重样式,忽略性价比,顾此失彼,从而陷入恶性循环。更有甚者,一些白领、准白领人士为了达到个性化的追求目标,还聘请专门的私人美容师、私人健体教练、私人医生、私人律师,等等,一旦消费中出现问题,又后悔莫及。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炫耀消费充分暴露出城市生活中人们缺乏的正是理性消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