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辽东行部志》

《辽东行部志》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今诸家对《辽东行部志》的交通路线多有考证。按《行部志》载,以戊戌、己亥至癸卯的6天中,王寂均留住于广宁府并游医巫闾山。从王寂《行部志》记行的方向看,由宜民县至胡土虎寨之路,是由西折转东北行。近年学人多定王寂《行部志》中之懿州为今阜新塔营子古城,似为定论。所以《行部志》中王寂所行之懿州“宁昌县”,应在今阜新塔营子以北10余公里的平安地东土城子。与《行部志》中记金代“胡士虎寨”
《辽东行部志》_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

《辽东行部志》记载的是明昌元年,王寂出辽阳之瑞鹊门(北门),历行沈州、章义、望平、广宁、闾阳县、同昌、宜民、胡士虎寨、懿州、灵山、庆云、荣安、柳河,韩州、南媒寨、叩畏、和鲁徒、清河、咸平、清安、铜山诸州、县及猛安谋克驻地的交通路线。从以上经行的地点看,王寂明昌元年的辽东之行,旨在巡察各州、县刑狱事,全程并非都是辽东干道,而是州、县间之陆路交通道。古今诸家对《辽东行部志》的交通路线多有考证。其中早期代表性的著述有丁锡田《辽东行部志地理今释》(载于1922年《地学杂志》第11期);又有日本学者岛田好氏《辽东行部志研究》(载于1932年《满洲学报》)。近年则有国内学者继续疏证考论其行迹和诗文。但诸家对王寂的巡行路线仍有分歧,而且以往疏证,多缺乏考古资料证明。本节兼承诸家之说,并参证当代之考古发现,拟以王氏行迹和记录为顺序,从交通史的角度,重为《行部志》逐次考实如下。

1.《行部志》文:“明昌改元,春二月十有二日丙申,予以使事出按部封,僚吏送别于辽阳瑞鹊门之短亭。是夕宿沈州。”

明昌元年二月,王寂启东京辽阳出按辽东,僚友送别于“瑞鹊门”,以其行程方向必为辽阳之北门。当夕宿于沈州即今沈阳。其间为一百二十余里,适为马行一日行程。

2.《行部志》文:“丁酉(二月十三日)次望平县。望平本广宁府依郭山东县也。朝廷以广宁距章义三百余里,路当南北之冲,旧无郡邑,乃改山东为望平,治梁鱼务,以适公私之便。”

王寂此段行程从方位看, 应为离沈州西南行。丁酉所至望平县, 按《金史·地理志》载:“(望平)大定二十九年升梁鱼务置。”[40]可见金代望平县即旧梁鱼务。许亢宗《奉使行程录》中,亦曾行抵“梁鱼务”。从历年考古发现和交通路线的适中位置看,梁鱼务(即金代望平县)应在今辽宁黑山县东之姜家屯古城。近年一说望平应在黑山县芳山镇公敖村[41],但其地失之偏北,并非广宁至章义间必经交通冲要。而据笔者亲历今姜家屯古城,西距广宁(北镇)东距章义各约75公里,位置适为两地间之交通冲要。其间在沈州与望平间的“章义”,即今沈阳西南30公里的章义站,旧为辽代广州(今高花堡古城)章义县地,诸站地与古今交通相合。

3.《行部志》文:“戊戌(二月十四日)次广宁,宿于府第之正寝。”

按《行部志》载,以戊戌、己亥至癸卯的6天中,王寂均留住于广宁府并游医巫闾山。金代广宁即今辽宁省北镇。自金、元以来广宁地名相沿,明代设为广宁卫治,近代方改称北镇县,自古为辽西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

4.《行部志》文:“甲辰(二月十九日),次闾阳新县。闾阳,辽时乾州也。……本朝以其县去广宁府五里,改州为县。去岁又以县非驿路,移东南六十里旧南州寨为县治。”

王寂此段路程记载颇详。金代闾阳县仍降辽代“乾州”改名,故址在今北镇庙前古城。王寂《行部志》中的“闾阳新县”,乃是明昌元年的前一年(去岁)即大定二十九年,移闾阳县于广宁府“东南六十里”的南州寨重建。其地正当金代驿路之冲,故址即今北镇市东南30多公里的闾阳镇。该地自汉代设“房县”至金代设县以来,一直为辽西交通重镇,至今仍为沈阳、山海关和海城、锦州间之交通枢纽。

5.《行部志》文:“乙巳(二月二十日)次同昌县,旧名成州长庆军节度使。”

王寂此段记行应离闾阳新县折向北行。次日所抵之同昌县,辽代为成州旧治。阜新西北红帽子古城发现的金代《同昌县里堠碑》已确证金代同昌县即今阜新西北红帽子古城无疑,州县当交通冲要。经实地调查,今红帽子古城保存完整,东西城门并有大道通往阜新与北票黑城子(川州)之间。

6.《行部志》文:“丙午(二月二十一日)次宜民县,宿福严院。宜民旧号川州长宁军节度使。或谓白川州,故至今地名白川。”

王寂离同昌县所至之宜民县,即辽代白川州治。宋《武经总要》记载,白川州“西至中京百三十里,东南至宜州百里,西南至霸州七十里”[42]。《武经》中的宜州即今义县,霸州即今朝阳。以此定方位,并证以考古发现,金代宜民县和辽代白川州均应在今北票市东北黑城子古城。

7.《行部志》文:“戊申(二月二十三日)次胡土虎寨。胡土虎,汉语浑河也。”可知当时“胡土虎寨”,应即女真语称“胡土虎猛安”(千户长)所在地。

从王寂《行部志》记行的方向看,由宜民县至胡土虎寨之路,是由西折转东北行。按次日王寂记载胡土虎寨距懿州四十里的方位推定,“胡土虎”故址应在今阜新塔营子(金懿州)以西20公里左右的务欢池一带。近年在务欢池附近的旧庙镇他不郎发现有辽、金古城址,应为“胡土虎寨”所在。而务欢池所在的绕阳河支流或即《行部志》所谓“浑河”(胡土虎)。已故贾敬颜先生在《疏证稿》中,已考为绕阳河,其方位基本得实,唯未确认“胡土虎寨”方位。

8.《行部志》文:“己酉(二月二十四日)(离胡土虎东)行约四十里。……是日宿懿州宝严寺。懿州宁昌军节度使,古辽西郡柳城之域。辽圣宗女燕国长公主初(槊)古所建。”在这段行程中,王寂故地重游,感念万千。尝有诗云:“断桥环曲水,萧寺枕横波。佛壁书蜗篆,僧窗网雀罗。天高延月久,地阔得春多。粥饭催行李,驱驰奈老何。”生动记述了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重巡辽东山川人文胜迹的情思。

这段行程中的“白川州”(黑城子)下一站的“胡土虎寨”,经近年“三普”调查,应在阜新县旧庙他布朗辽金古城。而辽西懿州,前节已考论,为辽、金两代辽西重镇,地控要冲,商旅辐集。王寂从“己酉”至“乙卯”在懿州留驻7日。唯各家对懿州方位,仍素有争议。日人岛田好氏研究王寂《行部志》,定懿州在今彰武县城南四方城,当代考古证明实为误断。近年学人多定王寂《行部志》中之懿州为今阜新塔营子古城,似为定论。但审读《行部志》原文,王寂说“予尝两过宁昌(县),皆宿于此”。故又考王寂曾两次巡行的懿州,非公主私城懿州之“顺安县”(今塔营子),而应是辽代迁治的北懿州治“宁昌县”。因该城是“懿州”由公主的“私城”头下州,改置为行政州后,北迁20里后所设“宁昌节度使”和“宁昌县”所在地,故称“北懿州”。所以《行部志》中王寂所行之懿州“宁昌县”,应在今阜新塔营子以北10余公里的平安地东土城子。其地西去他布郎古城约20公里(40华里)。与《行部志》中记金代“胡士虎寨”距懿州40里相合,也与下文“东北山下”的方位相合。

9.《行部志》文:“丁巳(三月三日)晨发懿州。是日大风,飞尘暗天,咫尺莫辨,驿吏失途,至东北山下横流汹涌,深不可济……是夕寄宿于灵山县之佛寺。”

王寂丁巳行,以其离懿州东北行的地貌观察,“东北山下横流汹涌”,应指平安地东土城子北(懿州宁昌县)东北约2.5公里的满海山及山下绕阳河上游河水。当夕所宿之灵山县佛寺,寺址虽不可寻,而灵山县,从当代考古发现看,应是今彰武县韦子沟乡西北土城子。灵山县前此诸家均无确考。该城址纵横300—400米,东南临马鞍山(灵山)[43]。其方位和自然地理,均于懿州东北一日行程的“灵山县”相合。

10.《行部志》文:“戊午(三月四日)早解鞍于庆云县,县本辽之祺州,皇统间始更今名。”

王寂由灵山县东行至庆云县,即辽代之祺州,所记甚明。经考古发现,祺州庆云县即今康平县东南郝家屯乡辽河西岸小塔子古城。王寂行抵庆云县当晚,有献鲜鱼者,王氏“乃命持送于辽河之中”。据亲自踏勘,今辽祺州庆云县小塔子古城,正在郝家屯小塔子辽河西岸仅数百米处,方位、道里与史文记载勘合。

11.《行部志》文:“己未(三月五日)晚达荣安县,昔在辽为荣州。”

据《金史·地理志》记载,荣安县“东有辽河”。前条庆云县已在辽河西岸康平小塔子。“己未”经一日行,王寂抵达的荣安县仍在辽河之西。所以分析己未日此一程应是沿辽河西岸北行。以一日行约百里的里程计算,王寂己未晚所达之荣安县(即辽代荣州),应即早年发现于康平县以北45公里许的四家子乡古城[44]

12.《行部志》文:“辛酉(三月七日)次归仁县,宿南城道院。归仁在辽时为安州,本朝改降为县。”

王寂辛酉所行之“归仁县”,辽代为辽州所属的“安州”。归仁故址应即今辽宁省昌图县北20公里之二十家子乡四面城。据1982年春笔者与阎万章先生首次调查认定,该城址至今保存完整,地处二十家子河南岸。参证《金史·地理志》归仁县境“北有细河”[45],可知今二十家子河当为金代细河。故当时即勘定,细河之南的四面城,纵横长均在300米左右,在辽、金时应为“安州归仁县治”,至元、明时,则为咸平府(开原)以北的“归仁站”(见1990年出版的《东北古代交通》第238页)。昌图四面城旧亦有考为“扶余府”,已为上述考古调查所勘误。

13.《行部志》文:“癸亥(三月九日)次柳河县,旧韩州也。”

王寂此行记载极确。金代柳河县即辽代旧韩州州治,故址在今昌图县北八面城古城。1982年调查四面城后,曾踏寻八面城辽、金古城,其遗迹尚存。唯辽代韩州先后有三迁,八面城的柳河县址当为辽代第二迁之韩州治。因金明昌元年,韩州已北迁至“九百奚营”,故王寂由归仁县行至柳河县时,说是“旧韩州也”[46]

14.《行部志》文:“乙丑(三月十一日)次韩州,宿于大明寺。……以(旧)州非冲途,即徙于旧九百奚营,即今所治是也。”

王寂记载由柳河县北行韩州的交通地理沿革详确。所谓“旧韩州”指柳河县治今昌图八面城。逾二日再北行之“韩州”,则应指迁至“九百奚营”的金代韩州,其故址也已确知在今吉林省梨树县偏脸城。该城地处辽金时咸州至黄龙府的南北交通孔要。据可恭《宋俘记》等记载,天会六年(1128),北宋徽、钦二帝被金人掠而北迁。当年十二月,被“安置韩州”(四面城),“八年七月,流五国城”。故辽金两代韩州屡见于辽、金两代诸行程录。

王寂行达韩州后,历“丙寅、丁卯、戊辰”三日住韩州稍憩。至庚午(三月十五日)方启行于“胡底千户寨”。从《行部志》中以下地名译音看,多为女真猛安、谋克城寨,而且行程方向当由韩州东行今东辽河和松花江东岸。由于这些女真地名的方位、里距不如韩州以前的州、县城址明确,前《东北古代交通》记有缺失。本节再重为以次序索证如下。

15.《行部志》文:“己巳(十六日)次胡底千户寨。……胡底,汉语山也,以其寨居山下故以为名。”

王寂己巳和庚午两日离韩州东行于山寨之间。“千户寨”当指女真地区的猛安千户长治所。《金史兵志》:“猛安者,千夫长也。”千户寨应为猛安千户长所居要寨。金代猛安之治有别于州、县,仅以营寨名之,然仍是金代女真地区的交通要地。“胡底千户寨”和下一程“南媒千户寨”,丁锡田将前者置于梨树县靠山屯,后者置于今西丰县。但审读王寂行程路线,由韩州东去沿今招苏台河北岸东行,两日程方向应分别到今梨树县十家堡小城子(胡底千户)和同县石岭子山城[47]。后者正在松辽分水岭上,即“南媒千户寨”[48]。因《行部志》中始终未记渡过如东辽河或松花江这样的大河,故推断当时王寂明昌元年的巡行,仅限于东辽河以南和松花江上游以西的陆路交通。只有这样离韩州(梨树县偏脸城)东行三日后,方可先抵“松瓦千户寨”,然后转而西行。

16.《行部志》文:“辛未(三月十八日)次松瓦千户寨。松瓦者,城也。”

松瓦千户寨当以松瓦江(松花江)得名。从地名和离“南媒千户寨”(石岭子)的行程看,“松瓦千户寨”以下应大体在今东辽河上游至辉发河流流域的辽源、东丰、海龙县一带古城。因王寂记载“松瓦,城也”,可知松瓦千户寨应有城郭建筑。从下一站到“清河(叩畏千户)”方向看,松瓦千户寨至叩畏千户寨,应是从今吉林省辽源、东丰县一带,沿寇河古道西行,而进入今辽宁省西丰县或开原县东部,终返至咸州之境。

17.《行部志》文:“甲戌次叩畏千户营。叩畏,汉语清河也。”

这段行程中的清河即“叩畏千户营”,应地指今开原、西丰县境的辽河支流大小清河上游。周向永先生考为今“寇河”,极有见地[49]。寇河古道自辽金以来,在辽代一章中考知,一直为由咸平(开原老城)东行今吉林一带的交通要道。笔者早年供职开原,在今开原东北曾过威远堡、八棵树走西丰县,踏勘过少量辽金古城。这一带或为王寂所行“叩畏千户寨”,即“寇河千户”女真语所在。由叩畏千户再西行沿寇河古道,过“和鲁徒”、“鼻合里图”千户,即可达咸平即今辽宁省开原老城(辽为咸州)。以此交通方位和辽源、西丰、开原境内的山川地理和古城分布,近年周向永先生考证的“松瓦千户寨”应在今辽源市西安区灯塔乡高古城址;“叩畏千户”应在西丰金星山城;“鼻里合土千户”在开原威远堡南城子等地,与其交通方位勘合。

18.《行部志》文:“丙子,次鼻里合土千户营。鼻里合土,汉语范河也。”次日由“鼻里合土千户营”出发,“丁丑次咸平,宿府治之安忠堂”。

金代咸平府即辽代咸州,故城古今无异争,即今开原老城镇。老城西北之辽代崇寿寺古塔,至今亭亭玉立。这正是当年王寂所谓“丙戌复旧咸平,路经西山崇寿寺”的古迹。王寂巡行由辽阳出瑞鹊门,周行以上十几个辽东州县至咸平,到达巡行的最后中心地点。然后由咸平乙酉巡“清安县”,复南巡“铜山县”,俱在咸平府辖境内。其中开原东北“鼻里合土千户营”,即今威远堡南城子所在的“范河”,并非今铁岭南之汎河(通作“凡河”)。而是南城子附近寇河支流。清安县,辽代为肃州,故址即今开原以北15公里的昌图县马仲河车站南辽金古城,20世纪60年代初已被发现。后者铜山县,在辽代为铜州,故址即今开原南三十里的中固南。以上诸城在笔者20世纪70年代初供职开原时已多有访查。其多载于宋辽间诸行程录,此不赘述。

王寂明昌元年的辽东之行,至咸平后,又北巡清安县,南巡铜山县,经银州(今铁岭)终转回沈州和辽阳。至此方完成了其环辽西、辽北,直至松花江和寇河上游的全部行程。翌年以其锐意治辽之志,又有鸭江之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