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渤海上京北行黑水靺鞨道

渤海上京北行黑水靺鞨道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该城南距渤海上京90公里,恰在由“渤海王城”北行“黑水靺鞨”的交通孔道上。至此,殆为距渤海上京北千里的南黑水靺鞨故地。由此继续东北可达唐代黑水靺鞨属地的东北边地库页岛地区,已经为当时东北亚交通所达之东北极边黑龙江下游部族地区。
渤海上京北行黑水靺鞨道_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

该道是渤海境内的重要部族通道,虽不载于新、旧两《唐书》的“边州入四夷七道”中,但它不仅实际存在,而且在中国东北交通中极其重要。因为它实际上继承了古扶余—肃慎—挹娄的东北亚古道。1990年夏,笔者应时在渤海上京工作的张泰湘先生特邀,首次赴渤海上京博物馆考察期间,曾偕泰湘先生沿宁安县境牡丹江北行段,考察过少量渤海史迹。2014年春,又二次亲赴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考察“黑水靺鞨”史迹。今结合历年国内外同仁的考察研究成果,对松花江和牡丹江中、下游的相关靺鞨交通史迹,略记如次。

(一)黑水靺鞨道是唐代“长岭—营州道”的北延

前引《新唐书》卷四十三《地理志》记载:“自都护府(辽阳)东北,经古盖牟、新城,又经渤海长岭府,千五百里至渤海王城。城临忽汗海,其西南三十里有古肃慎城。其北经德理镇至黑水靺鞨千里。”该书记载的由“安东都护府”至“渤海王城”的一段一千五百里的计程,是前述“营州—长岭道”的后段。而由渤海王城,“其北经德理镇至黑水靺鞨千里”的续段,可称“营州—长岭道”的北延。在《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九下《北狄传》中又记载:“黑水靺鞨最处北方,尤称劲捷。……(望建河)其河源出突厥东北界,俱轮泊,屈曲东流,经西室韦界,又东经大室韦界,又东经蒙古室韦之北,落俎室韦之南,又东流与那河、忽汗河合,又东经南黑水靺鞨之北、北黑水靺鞨之南,东流注于海。”[100]这一条记载,对“望建河”“东西室韦”“那河与忽汗河”及“南、北黑水靺鞨”等都提出了重要坐标。其中“望建河”即今黑龙江上源;“室韦”前已考应在今呼伦贝尔南北的嫩江流域;“那河”即今嫩江;“忽汗河”即今牡丹江。而《旧唐书》记“望建河”(黑龙江)东流段,与“忽汗河(牡丹江)”汇合处所经的“南黑水靺鞨”和“北黑水靺鞨”,显然应以今黑龙江为界。即黑龙江以南的称为“南黑水靺鞨”,黑龙江以北的称为“北黑水靺鞨”。可见当时的黑水靺鞨,是一个分布在从松花江和黑龙江中游东至日本海广阔领域的部族。金毓黻先生在《渤海国志长编·丛考》中,对《三国史记》卷十一《新罗本纪》“宪康王十二年”本条有“宝露国与黑水国人共向新罗和通”14字解读说:“黑水国者,黑水部也,在渤海之北。宝露为勃利之对音。唐玄宗拜黑水酋倪属利稽为勃利州刺史,是勃利与黑水初为一部,后或分立。”

先贤考论极其精审。其一说明,黑水靺鞨部,确在“渤海(上京)之北”,与《新唐书》之“其北至黑水靺鞨千里”勘合;其二说明,“宝露”应即“勃利”,为定位黑水靺鞨方位提供了坐标;其三,宝露(勃利)与黑水二部,在唐时俱与新罗“共和通”,这是盛唐东北亚古代交通史上的又一重要信息。 但是还应指出,隋唐时期的南、北黑水靺鞨,其“南黑水靺鞨”,主要分布于与渤海(粟末靺鞨)相邻的经考古发现的“牡丹江边墙”以北至黑龙江南岸;而“北黑水靺鞨”,则分布在黑龙江以北至外兴安岭以南、东至日本海的广阔地域。这是考察隋唐及其以前“黑水靺鞨”民族地理和交通地理的基本方位的基础。

(二)由渤海上京北行“黑水靺鞨道”的重要史迹和交通走向

由上考知,唐代由渤海上京北行南、北黑水靺鞨的交通道,从文献记载看,应有如下三个地理和民族要素。

其一,黑水靺鞨应在渤海上京北千里,其经行应沿牡丹江中下游,由今宁安渤海镇(上京)北行至牡丹江下游与松花江汇合后的黑龙江两岸。

其二,由渤海上京北至黑水靺鞨,经由首镇为“德理镇”,该镇应是由渤海上京北行黑水靺鞨途中的一交通要镇。

其三,与北行黑水靺鞨相邻,这条交通道上亦应有渤海“勃利州”,应为“南黑水靺鞨”境内之重要边州。

以上交通地理要素,经近年黑龙江省学者刘晓东等先生研究,其由上京北行黑水靺鞨的“德理镇”,应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北20公里桦林镇的“南城子古城”。该城西临牡丹江干流,与上京龙泉府同处牡丹江右岸,控扼牡丹江水路,城址略呈南北向长方形,南北长580米,东西宽450米,周长2060米。城址内遗有建筑基址和残断的渤海时期筒瓦、版瓦和陶片。1990年夏,笔者偕张泰湘先生踏察时,仍见其有渤海遗物散布。该城南距渤海上京90公里,恰在由“渤海王城”北行“黑水靺鞨”的交通孔道上。在其城址相对的牡丹江左岸(西岸),自江西屯西沟北山峰向西北延伸至海林县交界处,又发现了一段长约50公里的“牡丹江边墙”。研究者推断,应是当时渤海靺鞨防备“黑水靺鞨”的边塞[101],其与渤海上京与黑水部的交通尤重。从“南城子古城”再东北行约百公里至林口县三道通渤海古城及墓葬群,又至勃利县西北15公里的大四站渤海古城和兴农古城等,应都是“黑水靺鞨”的重要史迹[102]。有人推证:“德理镇”(南城子)古城,亦应是渤海上京龙泉府所领的龙、湖、渤三州中的“渤州”,并进而考证,“渤州”即唐玄宗以黑水靺鞨酋长所设之“勃利州”[103]。而由“渤州”(德理镇)沿牡丹江再北行数百公里,则到达勃利县西北与依兰交界处的勃利县大四镇渤海古城西北一线。至此,殆为距渤海上京北千里的南黑水靺鞨故地。由此继续东北可达唐代黑水靺鞨属地的东北边地库页岛地区,已经为当时东北亚交通所达之东北极边黑龙江下游部族地区。

唐渤海与黑水靺鞨交通略图

(据魏存成:《渤海考古》,文物出版社2008年版)

需要指出的是,在今黑龙江境内的松花江以北,黑水靺鞨的重要考古发现,是以20世纪80年代龙江考古工作者发掘的“同仁遗址”和“萝北团结墓葬”等为代表。近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由萝北博物馆邓树平等同志调查发现的黑龙江右岸萝北“江岸古城”,其地理方位和考古遗存都非常重要(材料未正式发表)。经2014年春二次实地勘查,可与《旧唐书》印证,它不仅是由渤海北行“南黑水靺鞨”古交通道上的又一重要坐标,而且在今后研究隋唐及其以前,黑龙江流域的“黑水靺鞨”(包括“黑水靺鞨都督府”治)的地理位置和“黑水靺鞨”民族文化源头,都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在此处遗址(城址)中,有更早于隋唐时期的当地土著民族“夹砂红褐陶”片发现。而由萝北县“江岸古城”,继续东北行“北黑水靺鞨”部落,则到达黑龙江下游的隋唐时期东北亚部族交通的最北部边地。以萝北为中心的“南黑水靺鞨”故地,在隋唐东北边城交通地理和民族地理上的重要性,将随着考古新发现而凸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