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都城遗址保护及旅游景观规划设计

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都城遗址保护及旅游景观规划设计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渤海国都城——上京龙泉府,城市建造仿制唐朝都城长安形制,是迄今已知的亚洲中世纪最大都城遗址。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研究;保护;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坐落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是渤海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61年,上京龙泉府遗址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概述契丹灭渤海国后,占渤海国城百余座为己用,后毁城池于荒野,成为现在的遗址遗存。

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都城遗址保护及旅游景观规划设计

董 智1,2

(1黑龙江省牡丹江师范学院艺术系,牡丹江157012;2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

【摘 要】在唐代(公元698年)我国东北边陲,与唐王朝并存的地方政权——渤海国,归属于唐王朝政府。渤海古国疆域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存国229年,传世十五代王。渤海国都城——上京龙泉府,城市建造仿制唐朝都城长安形制,是迄今已知的亚洲中世纪最大都城遗址。关于渤海国的记载,仅限于史书中零散的记述,《新唐书》、《旧唐书》的记载也是“寥寥数笔”,很难全面展现渤海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而至今也未发现渤海国自己的编年史书及其他的历史文献,对于有着百年文明的国家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基于此,上京龙泉府遗址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遗址的发现已有近三百多年的历史,既有保护又有损毁破坏。本文参阅有关遗址保护成功的大量文献,结合古城遗址的保护现状,结合实地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保护原则和方法的设想,并试图运用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来加强遗址的保护和有效的开发,以此为契机,发展当地旅游经济,推动遗址保护的研究力度,为今后进一步遗址保护和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研究;保护;旅游景观;规划设计

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坐落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是渤海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渤海国是当时北方古老的靺鞨族建立的民族政权,始建于公元698年(武则天圣历元年),初称“震国”。七年后(公元705年)归附于唐朝,十五年后(公元713年)被唐朝册封为“渤海国”,大祚荣被册封为渤海王。后被契丹国所灭,历时229年,传国十五世,在上京龙泉府建都长达163年。渤海国强盛时,其疆域北至黑龙江中下游两岸,鞑靼海峡沿岸及库页岛,东至日本海,西到吉林与内蒙古交界的白城、大安附近,南至朝鲜之咸兴附近。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是当时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的一统大国。契丹灭渤海国,建东丹国,改上京龙泉府为天福城。但是暴力更迭政权势必毁坏建筑、民居,在契丹灭渤海国之后不久,由于政治的需要,东丹国南迁,渤海遗民大迁徙,城池毁于大火。致使泱泱大国都城成为废墟遗址,历经数百年间无人在此长期聚居生活,成为尘封的古国遗址。经过清初流人的发现探察,到现在已有三百多年研究考古史。在新中国成立前,遗址破坏严重,尤其俄罗斯、日本等国侵略者的破坏掠夺。新中国成立后,遗址得到较好的保护,遗址的健康式的考古得以持续进行。1961年,上京龙泉府遗址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更好地保护遗址,强化遗址的自身功能,在保护遗址的前提下,全面、合理、有效、系统的规划设计,保护遗址风貌,有限开发旅游资源,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1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概述

契丹灭渤海国后,占渤海国城百余座为己用,后毁城池于荒野,成为现在的遗址遗存。现在较早的文献记载中提到渤海古城遗址的是宋代洪皓,他在《松漠纪闻》中记载:“渤海国,去燕京、女真所都皆千五百里,以石累城足,并东海。”关于遗址的记载约七百年间没有详细史料记载,直到清初,才被一些流放到此的文人、学者发现、关注、探察。公元1660年,流人吴兆骞、方拱乾从宁古塔旧城(今黑龙江省海林旧街)出发,来到古城探胜,并诗云:“朝鲜疆域本荒唐,指画金元亦渺茫。”这些先人揭开了古城遗址之谜的序幕。

清代张贲《白云集》中这样记述上京龙泉府遗址:“宁公台(宁古塔)西南六十里曰沙岭(今沙阑),岭东十余里有古城焉。土人相传曰东京,盖金祖故都也。道中远望,其上常有云气变幻,如楼台宫阙状。稍近之,郁郁葱葱,又如烟井庐舍,万家屯聚。聚而视之,无有也……掘地得断碑,有下瞰台城儒生盛于东观十字,皆汉文,字画庄楷,盖国学碑也。想象当年建国荒漠,重学崇儒如是。城外大河,绕城而东,有圮桥乱石,横亘水中。城南有古寺,镂石为大佛,高丈有六尺,风雨侵蚀,苔藓斑然。而法相庄严,镂凿工巧。今堕其首,好事者装而复之。……夏秋之交,芙蕖红敷数十里,灿若云锦,翠鸟野凫,回翔上下,土人荡小舟采莲,浮游如画。缘溪而上三四十里瀑布,土人曰水海,水声砰訇闻数十里,不知源所自出也。盖松花江以东,风土形胜之美,莫若东京云。”但如今遗址风貌,远不如往昔。先后被俄罗斯,日本等国掠夺式考古挖掘,遗址风貌被破坏,大批文物不知去向,甚至依然被他国占有。新中国成立后至今,文物考古挖掘多于遗址的有效保护,致使遗址的整体风貌没能展现。

现遗址有外城墙址、宫城墙址、宫殿地基址、皇家园林址、硕大的础石、水井等一些遗址遗迹,另有出土文物多件。多数遗址尽被荒草和农田所淹没,简易的保护措施不能有效的使遗址遗迹保存完好。由于种种原因,遗址的保护难度很大,资金、人力成本巨大,可持续保护利用还没有形成体系。这不仅是渤海遗址的个案问题,更可能是整体存在的问题。但是,遗址保护的优势也很多,遗址上除有一小部分民居外,没有其他建筑,地域空间还比较完整,周边的环境也有利于遗址的保护。

2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保护现状

2.1 遗址现状

1961年,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保护和修复,现有保护建筑八宝琉璃井亭子,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午门城墙址,三殿址火炕玻璃保护罩等。

现古国宫城遗址,与清代人记述中的模样相去甚远,破坏很大。当时记载“道中远望,其上常有云气变幻,如楼台宫阙状。稍近之,郁郁葱葱,又如烟井庐舍,万家屯聚”的景象无法一一对比出来。皇家园林遗址遗迹保护完好,没有较大破坏,基本地貌和遗址遗迹清晰可辨。渤海国皇家园林是1400年前北方地方政权学习汉文化,崇尚儒学的集大成,是游牧民族在定居稳定后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体现。这个皇家园林遗址堪称是北方园林的“活化石”。

渤海国皇家都城遗址,也可称为公元8—10世纪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皇家都城遗址的典范,堪称国宝级遗址遗迹。建筑方面,学习唐制,受北方气候所限,另有特点,室内有火炕、地火龙等取暖方式,窗户的材料,夹壁墙的处理、墙面饰白灰等有北方防寒特点。遗址每年向游人开放,虽然遗址有其他遗址不可替代地位,但是旅游人数远不如其他旅游热线。

2.2 遗址保护现状分析

由于是都城遗址,面积很大,所以在视觉空间上感觉大而空,遗址风貌特征不突出,而且不连续、不完整,地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风貌特征不明显,考古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实物的不是很多。在考古发掘上,自然风貌有些局部破坏,还没有形成相对连贯的遗址风貌保护体系,对遗址保护的人还不多,缺乏宣传力度和广度,甚至有些人不知道遗址为何物。渤海国古都遗址与辽契丹、金会宁(今阿城)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国都遗址相比,是最完整、最有代表、遗迹最多、分布最广、破坏最小的古国国都遗址群。也可以认为渤海国都城皇家遗址是公元8—10世纪,代表东北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地标遗址。

渤海国创造了“海东盛国”的渤海文化,现在,渤海文化不能准确的考证,文脉断层。海东盛国的称号没有明显痕迹存在,当时佛教寺院兴盛,随着渤海国的灭亡也随之消亡。清朝初年,大批文人被流放到这里,使得文脉得以相传,遗址公之于世,遗址文化得到研究保护。流人在宁古塔成立了黑龙江省最早的诗社,研究和关注古遗址的文人就在其诗社中。

人文景观语言相对简单,部分恢复的遗址缺少原真性。有时不恰当的善意保护也会破坏遗址遗迹,不但不能很好地保护遗址,还把原有的遗址风貌改造成了现今“风貌”。恢复遗址风貌,一定要有确凿的史料依据,避免对遗址的二次破坏。对遗址保护的手法还相对简单,除了资金问题外,还有就是遗址保护的决策上,缺乏严谨、务实、客观的态度,修复手法不精,造成遗址风貌特征不明显,遗址语言简单。

3 遗址保护与景观规划设计的结合

3.1 遗址保护

古都城文化遗址遗存的保护刻不容缓,对于研究古老东北文化、风俗、北方社会发展的经济、政治等都将有巨大的意义。保护文化遗址遗产,也是文化遗产本身对人类社会的要求。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是所承载的丰富的历史信息,实物遗存是重中之重。后代人要通过实物遗存去了解产生它们的年代。所以,在实物遗存的保护上,要体现保护的原真性。

遗址还处于初期的保护状态,还不能真正起到保护的目的。清理与遗址风貌不和谐的因素,应逐步建立起一整套有利于遗址保护的制度,争取更大范围的遗址保护支持,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建立遗址公园、规划设计遗址景观及相关旅游路线等措施。1985年,我国成为《保护世界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第89个签约国,标志着我国对保护遗产认识的觉醒。但是,绝大多数人,还在遗址上建立居住点,或在遗址周围建立了居住区或是商业区,甚至是在重点保护的区域中居住。这些现象,有历史遗留原因,也有保护措施的不利。我国虽然是遗产大国,但不是遗产保护强国。因此,警惕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在遗址周边大兴土木,影响和破坏古城遗址。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优先确保将要濒临灭绝遗址、遗迹的保护,控制遗址的天际线和保护区域,适当保护周围的植被树木,有助于营建古城遗址的地域风貌。

渤海古国遗址保护的指导思想:首先,确立可持续保护的方针。不破坏现有遗址现状,在论证不充分的前提下,不复建遗址建筑。加强遗址博物馆的建设,积极申报世界遗产保护,建立遗址公园。其次,退耕还城,不要在继续破坏古城遗址。划定多个保护区域,划分保护区域等级,保护区域不得耕种等。第三,完善保护机制,使古城的保护真正落实,“保护遗址,人人有责”。第四,结合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强化遗址景观风貌,注意周边环境的保护,控制特定环境,控制周边环境的开发,防止过度旅游开发造成的伤害。

3.2 遗址保护前提下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

针对遗址保护现状,加大遗址保护力度,从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着手,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全面设计,使遗址景观发挥更大的作用。景观设计规划的大原则是所有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都应该在服从保护遗址的前提下进行,不能顾此失彼。全面评估旅游现状,旅游的承载力,旅游的正负面影响,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3.2.1 宫城遗址全面景观规划设计

遗址景观定位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宫城遗址,文化遗址遗存相对比较完整,破坏较少,利于有效的保护。另外,宫城遗址是都城遗址的核心,应当重点保护。都城遗址地处北方,旅游季节分明,旅游人数相对较少。旅游景观主要是以体现渤海时期的遗存为主。

遗址文脉定位

此地是古肃慎故地,逐渐形成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创造了“海东盛国”的灿烂文化。渤海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对外交通便利。民风、民俗、宗教、服装、饮食、地方文字、语言等,虽然仿照唐制,但仍有自己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宫城遗址,在保护与开发上要挖掘渤海文化精髓,使渤海文脉得以相传。

3.2.2 宫城墙址的恢复

在对遗址保护的同时,部分恢复一些古建景观,增加旅游的看点。深入研究历史,寻找历史遗迹的肌理,在原遗址上复建还是另选异地建造,还需要充分的论证。

对于文物古迹重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1992年)第14条“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等文物已经全部毁损的,不得重新修建,因特殊需要,必须在另地复建或者在原址重建的,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原核定公布机关批准。”依据《文物保护细则》的规定,根据建筑考古实测,按照考证当时的做法,可把宫城墙复原。这样,也有利于原遗址的保护,为遗址增加了一道防御长城,也把重点保护的力度移向宫城,客观上把遗址保护的区域界限划分出来。

在适当的情况下,可先将皇家园林复建起来,展现北方园林特色。在春、夏、秋、冬推出季节游。开发园林旅游资源,展现北方园林特色。

3.2.3 退耕还城,建设局部区域保护景观

在现有珍贵遗址上建设保护性建筑,最大限度地减少遗址风化的速度。现在,遗址被大量农田所占用,应该及时处理退耕还城。对于遗址保护要尊重事实。退耕还城后,在重要的遗迹,建设遗址景观保护设施,以达到保护目的,景观设施应统一于遗址风貌中。

新中国成立前,日本侵略军在宫城遗址上开辟了一条道路,贯穿遗址,新中国成立后,这条路退出了宫城遗址之外,并在八宝琉璃井上建亭保护水井,同时,建造了渤海国博物馆。另外,桥墩遗迹,二十四块石遗迹也应该得到迅速保护。

3.2.4 旅游景观路线规划设计

建立渤海国宫城遗址公园,加大保护力度,加强遗址的保护和宣传,做好宫城遗址的外延保护。渤海国古遗址较多且分散,选择有代表性的路线,按旅游的人群,可划分专业游、兴趣游、古国遗址游;按旅游的季节,可划分为春、夏、秋、冬季节游;按历史时间可分为渤海遗址游览线路、清朝流人旧地线路、近代革命圣地线路,也可穿插优化合并。

以渤海国宫城遗址为中心,放射状的旅游线路,结合历史文脉,强化遗址个性,反映北方当地的风土人情,以时间、地域、遗迹等为背景,使每个遗址遗迹有活力、有内容,使旅游景观相对连贯,形成整体。挖掘地方饮食文化、民俗文化、服装文化、冰雪文化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载体,相应开发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等多项功能,带动旅游产业链。

按古遗址保护的重点,应该形成以宫城为中心的辐射式遗址景观路线:宫城—兴隆寺—圮桥乱石(桥址)—镜泊湖古城—地下森林—宁古塔(流人文化遗址)。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机结合,除了清代宁古塔流人故事旧地(吴兆骞,方拱乾等人)遗址外,还可以结合其他旅游胜地,如镜泊湖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杨子荣威虎山剿匪地,八女投江的壮烈事迹发生地,马骏烈士的故乡宁安市,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最后反攻的地方东宁要塞,茫茫林海雪原,全国最大的东北虎养殖基地横道河子,全国著名的雪乡长汀,著名的火山口地下森林等等,都可以围绕渤海遗址进行详细的旅游线路设计。

4 结 语

新中国成立后,渤海国都城遗址的保护一直没有停止,也进行了部分修复保护。由于资金等一些客观条件限制,使得遗址的保护不能皆尽人意。笔者在此提出的一些想法和观点,之前的专家和学者也有论述。本文着重分析遗址的保护现状和存在不足,试图结合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解决旅游开发与遗址保护的矛盾,使遗址的保护相对持续、合理。

参考文献

1 朱国忱,朱威.渤海遗迹.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2 理想空间.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总第4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3 理想空间.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总第13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4 杨锡春,李兴盛.宁古塔历史文化.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5 张国强,贾建中.风景园林设计——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品集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 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7 吴志强.城市旅游规划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Protecting and Tourism Landscape Designing of the Relics of Shangjing(Longquan City)Prefecture of Bohai Kingdom in the Tang Dynasty

DONG Zhi

(Department of Arts,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MuDanjiang 157012)

Abstract In the Tang dynasty,Bohai Kingdom,which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China,was owned by Tang's government as a local state power.Bohai Kingdom was a broad,rich and had a large population with the fifty generation of kings during the 229 years history.Its capital Shangjing(Longquan City)prefecture copied the building style of Changan city-the capital of Tang dynasty,and it is also the largest ancient city ruin in Asia in the mid-era.The records about Bohai Kingdom can be scattered only in the historical books,such as“New Tang Book”and“Old Tang Book”,so it is difficult to get the complete information of politics,economy and culture at that time,up to now we cannot find its chronicle and other historical documents.So it is a regret for the united nation with over hundred history.Because of this point to protect the ruins of Shangjing(Longquan City) prefecture becomes important and urgent.The ruins have been found for nearly three hundred years and some have been damaged.Depending on the large historical documents of ruins protection,the recent condition of ancient ruins and practical research and analysi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rotect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 to protect and develop the Relic efficiently by using the method of traveling landscapes design.The purpose is to develop the local economy,push forward the study of Relics protection and provide the solid and basic guarantee for the further Relics protection and study.

Key words Tang Dynasty;Bohai Kingdom;the Relics of Shangjing(Longquan City)prefecture;study;protect;traveling landscapes;plan and desig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