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京重大交通设施规划建设的背景

南京重大交通设施规划建设的背景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对南京今后区域重大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整个长三角各城市之间的功能优化组合,实现错位发展的重要支撑。
南京重大交通设施规划建设的背景_科学发展观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四、南京重大交通设施规划建设的背景

区域发展创新体系(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RIS)是近年来西方经济理论中出现的一个流派体系,它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体系在区域层面的延伸。它将新的区域经济发展要素或者这些要素的新组合,引入区域经济的发展之中,创造一种更为科学的资源配置方式,使区域经济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建设区域发展创新体系,既是大幅度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也是把城市发展目标与区域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提高城市整体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按照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要求,全面了解南京区域发展的背景,明确南京区域重大交通设施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对提升南京区域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南京重大交通设施规划建设的区域背景

提高南京重大区域交通设施建设的效益,必须全面了解国家大的发展背景,深入分析南京周边区域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以便有针对性提出下一步交通设施建设与布局的总体思想。

(1)东部优化开发区的功能布局。东部优化开发区决定了今后长三角地区交通发展,要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要从主要依靠交通项目建设转变到更加重视区域重大交通设施的管理上来,通过科学管理提高交通运输效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全国分为四类区,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一般来说,各层级的优化开发区都是全国或各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基础最好、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也是人口比较集中、开发强度过大和资源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依靠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通过着力优化产业,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地区。因此,在国家优化开发的指导和要求下,长三角区域交通建设与发展,要严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注重重大交通设施建设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注重交通的建设与发展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一要着重加强区域交通管理。要充分利用现有交通网络,整合区域各种交通资源,将重点从依靠建设转变为加强区域交通管理上来,加快推进交通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通过科学管理提升整个区域道路运输效率。二要注重交通的集约化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走资源节约之路贯穿于交通建设和运输管理的始终,各种运输方式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实现资源的“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交通供给和消费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使交通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实现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交通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这对南京今后区域重大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2)长三角城镇空间的优化和重构。城市是资源要素空间配置的重要载体,城市群城镇空间组织模式的合理演进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前提保障。由于未来10—20年长三角仍处于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城镇空间组织模式的调整和优化,对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更加具有一定的紧迫性。根据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协同的总体思路及适应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趋势和要求,未来5—10年内长三角城镇空间组织模式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构建区域“结构有序、功能互补、分工协调、轴向集聚、整体联动”的高度发达的城镇空间组织网络。根据区域空间动力学模型,产业、城镇、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是构成都市圈的关键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空间和非空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反馈机制。由于城镇功能之间存在较高的异质性和互补性,致使核心城镇与周边城镇之间以及各城镇之间存在较强经济联系,而这种联系表现为客流、物流、信息流等多种流态的集聚与扩散形式,因此,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与城镇空间结构相互协调。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整个长三角各城市之间的功能优化组合,实现错位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加快长三角各城市之间功能优化组合,以引导和推动产业和城镇空间合理布局为导向,一要重点构筑满足区域整体发展要求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创造集聚条件,推进区域城市化进程;二要按照市场规则,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化,各城市之间要真正实现跨市域共建、共管与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使各城市资源要素在区域充分流动的前提下,实现积极互动,从而提高区域资源配置效率、增强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城镇空间组织。这就要求南京今后重大区域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要与整个长三角地区城市功能和结构优化相适应。

(3)中部崛起和安徽东向发展战略。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交通运输作为基础产业,是生产要素流动的桥梁和纽带。实现中部地区崛起,交通运输是重要的基础和关键,中部地区也是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交通枢纽。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要靠便利通达的交通来实现。因此,加强与东部地区交通对接,是增强东部地区对中部辐射和影响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基础。为将国家“中部崛起”战略落到实处,加速安徽的崛起,2005年安徽提出了融入长三角的“东向发展”战略,根据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与长三角其他地区的紧密度和空间联系,针对实际、突出重点,采用从皖江流域到全省、以局部带整体的分层次、分时序融入长三角的模式。而安徽推动“东向发展”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对接。大力建设与东部相连的比较完善的高速公路、快速铁路、江河航运、机场、港口等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以强化与长江三角洲核心经济层之间的联系。在具体实施上,一是做好与长三角综合交通规划的衔接。二是加快建设面向长三角的快速通道。重点建设芜湖—高淳、巢湖—禄口机场、扬州—黄山等高速公路以及京沪高速铁路安徽段、宿州—淮安铁路、沿江城际客运等铁路,使安徽通往长三角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分别增加到12条和7条。开工建设芜太运河,加强沿江港口和水运建设,全面打通安徽沿江和合肥地区联系长三角的快速通道。三是加快沿边地区与苏浙相邻市县公路的建设、改造,提高融合度。这些都对南京今后区域重大交通设施的布局产生了较大影响。

2.为南京重大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提供交通支撑

跨江发展和五个中心建设,是决定南京今后5—10年甚至20年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这就要求今后重大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要与江跨江发展和五个中心建设相适应,以交通条件的改善,加快推进跨江发展,加快建设五个中心。

(1)以加快推进跨江发展为重点,注重交通对优化南京城市空间布局的作用。如何重构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区域中心城市空间,其核心是“跨江发展”问题,通过加快实施“跨江发展”战略,将江北地区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之一。国内外跨江河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跨江河发展必须以便捷高效的过江通道为前提。伦敦泰晤士河宽约300米,有通道17处;巴黎塞纳河宽约150米,过河通道达34处;首尔汉江宽约300—1 000米,过江通道24处;上海实施浦东开发后,平均每两年建一座大桥,目前黄浦江有过江通道11处,还在继续修建新的过江通道。南京市在跨越外秦淮河发展的进程中,市区内便有过江通道18处。便捷、高效的过江通道,有力地促进了跨江发展,加快了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目前,南京已建有长江大桥、长江二桥、三桥三座跨江通道,纬七路过江通道和长江四桥正在推进之中。根据国内外城市成功跨江河发展的经验,现有的过江通道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快过江通道的建设。通过道路建设和公用设施的延伸渗透,构建快速化、网络化的江北道路框架,全面推进江北城市化进程。

(2)以推进五个中心建设为重点,注重交通对强化南京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作用。南京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明确通过增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变区域可达性,集聚大区域的资源,提升城市竞争力,以推动南京在新一轮发展和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区域协作发展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南京区域核心城市地位,而五大中心建设正是提升南京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着力点。而不同中心的建设,对交通设施的要求又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为先导,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关键是方便快捷的现代化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加快交通、通信、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制造业物流成本;优化综合运输网络布局,着力提高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等交通设施的通行速度和运能,创造更优的投资硬环境。同时,南京大型石化、钢铁企业对能源和原材料进口的依赖要求,大力提升海洋运输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这也是南京建设长三角制造业中心的重要交通条件。

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建设的基础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尤其是长江港口和禄口国际机场是其建设和发展的支撑。纵观世界国际航运物流发展,国际航运物流中心一般由先进的海港、空港等国际航运枢纽和现代物流体系构成,既依托于完善、便捷的集疏运体系,也依托于具有系统、完备的服务和管理做保障的区域中心城市。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趋势下,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随着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转移而不断发生着变化。中国正逐步成为新的世界制造业中心,亚洲航运物流中心也随之向中国转移。在世界大港的吞吐量大多呈下滑趋势的情况下,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呈快速增长之势。围绕“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重点抓好海港和空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沿江临港、现代物流、航运服务和城市服务产业,加快构建快速铁路、高速公路、深水航道、国际航线四大通道,快速提升物流基地功能。

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全省现代服务中心的建设,以增强南京与省内各城市之间联系为重要条件,最重要的是大力发展省内城际客运系统,实现省内各城市之间的客运一体化。因此,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建设对交通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构建方便快捷的辐射全省,尤其是辐射苏中和苏北的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网,增加省会南京与其他城市联系的便捷度。二是加强交通管理,加快构建以城际公交化客运为主的舒适安全、多样化的客运体系,方便省会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人流和信息流的充分流动。

全国重要科教中心。全国重要科教中心建设重在加快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与辐射作用,尤其要创造吸引人才的方便快捷的交通平台,因此要大力发展航空,以及长三角和南京都市圈城际快速交通建设,为高级人才的通勤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同时,要依靠交通打造服务周边地区的信息港,充分发挥南京的科教、人才和区位优势,推动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发展,扩大信息咨询服务规模,促进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

东部城市绿色中心。东部绿色中心建设,对全市交通规划布局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交通发展要契合南京构建生态用地格局的要求。根据南京生态市建设规划,对南京城市与产业空间的新一轮扩展,应着眼于区域生态安全,规划建设六条生态走廊,形成“四横两纵”生态网架;保护“一核六片”生态源区,扩展生态人居用地,最大限度地设立各类生态用地。以生态网架为基础、生态源区为核心,借助绿色廊道、水廊道及交通走廊,建设生态绿楔,嵌入重点开发园区、产业组团、主城、新市区以及“三城九镇”。因此,需要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既要符合构建生态廊道的发展要求,通过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在市域内形成更多的绿色生态廊道;又要通过合理的交通布局,将绿契、生态廊道引入城市和城镇,使城镇居民能更方便地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二是构建生态交通的要求。作为现代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系统对维持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合理控制生态环境污染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时,创造与自然风光条件相协调的宜人的交通空间,保护园林城市特征,严格控制交通污染,是建设东部城市绿色中心的重要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