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流通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综述

流通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综述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洪涛利用1993—2002年的全国数据计算流通产值占GDP比重,得出了我国流通业已经是支柱产业的结论。赵德海和邵万清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分析了流通产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相关关系,并分别对GDP贡献、就业贡献、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四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曹金栋和杨忠于的实证结果显示,对比第一、第二产业,流通业的发展对于推动GDP的增加作用是最大的,流通业的战略先导作用突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
流通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综述_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三、流通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综述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众多学者研究了流通产业对其他产业、劳动力就业城市化等方面的影响及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探求流通产业的成长路径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黄国雄(1998)通过计算我国商业的劳动份额,并将商业劳动份额进行产业间与国际间的比较,得出商业有“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王俊豪等(1998)运用模型,对浙江省经济增长与流通产业发展的相关性作出定量估计,分析了浙江省经济增长与流通产业发展的关系(23)。陈文玲等(1999)通过对我国商业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计量分析及与西方国家商业贡献比率的比较,重新对我国商业的地位与作用作出了评估。洪涛(2004)利用1993—2002年的全国数据计算流通产值占GDP比重,得出了我国流通业已经是支柱产业的结论。赵德海和邵万清(2004)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分析了流通产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相关关系,并分别对GDP贡献、就业贡献、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四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曹金栋和杨忠于(2005)的实证结果显示,对比第一、第二产业,流通业的发展对于推动GDP的增加作用是最大的,流通业的战略先导作用突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刘子峰(2005)提出了新形势下流通产业不仅是先导产业和基础产业,更是战略性产业的观点。杨宜苗(2006)分别就经济增长、三次产业、社会就业、国民福利及城市形成和发展等维度,分析了流通产业的贡献及相关测度方法,并进行了相应的国际比较(24)。王德章和宋德军(2007)的研究表明,从长期看,流通业发展水平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动城市GDP、消费和就业的较大幅度增长,但地区之间差异还比较大(25)。赵萍(2007)认为,传统方法的分析低估了流通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外溢作用,流通产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赵凯和宋则(2009)根据菲德模型的分析框架,构建出测度商贸流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模型,实证检验后发现,商贸流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力低于其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力(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