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流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流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时间:2022-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上述西方经济学家对有关产业结构转换的理论对本书研究产业调整中的流通产业结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马龙龙所著的《流通产业结构》一书综合运用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实现对流通产业结构演进规律进行跨学科的阐释与研究。
流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_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二、流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尽管西方经济学家没有对流通产业结构作专门的研究,但我们可以从经济学家对产业结构的研究中得到很多启发。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Chenery)等所著的《发展的格局:1950—1970》一书从包括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各个方面的整个国民经济结构入手较全面地描述了结构转换的过程,促使人们思考如何构造合理的产业结构以实现有效的经济增长,由此产业结构的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钱纳里和他的同事们通过比较研究,构造了反映转换的主要变量关系和“发展型式”,在对结构转变和影响结构转变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具有一般意义的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动的“标准形式”(15)。在《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Chenery,1989)一书中,钱纳里及其同事进一步发展了“发展型式”理论,通过多国模型的模拟,构造了“世界发展模型”,并由此得到了经济发展的“标准结构”。钱纳里把结构转变分为三个阶段,即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工业化阶段和发达经济阶段,指出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影响工业化的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也不完全相同(16)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Lewis)的二元结构理论不仅是关于劳动力流动的理论模型,而且也涉及整个社会经济的结构转变(17),这一理论对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转换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而经济学家罗斯托(Rostow)则把结构转换问题上升到主导产业高级化层面,他根据技术标准,把经济成长阶段划分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以主导产业部门(Leading Sectors)的更替为特征的。经济成长前进的冲击力之所以能够保持,是由于为数有限的主导部门的迅速扩大,这些部门的扩大对其他部门产生了“扩散效应”,任何国家的产业都要经历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罗斯托,1963)(18)。上述西方经济学家对有关产业结构转换的理论对本书研究产业调整中的流通产业结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国内,晏维龙(2002)分析了流通革命中的流通主导结构、市场空间结构、流通行业结构、企业产权结构、市场竞争结构、经营业态结构、流通外向结构、流通技术结构等问题(19)。高觉民(2003)认为产业结构转换是新主导产业对其他产业增长发挥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变迁过程,置于其中的流通产业自身的结构转换过程本质上反映了流通能力的升迁,它是一种高级化过程(20)。赵娴(2004)分析了流通业的结构调整对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影响(21)。马龙龙(2006)所著的《流通产业结构》一书综合运用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实现对流通产业结构演进规律进行跨学科的阐释与研究。徐从才(2007)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流通革命与中国流通产业结构调整及现代化研究”,探讨了流通革命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并结合我国流通业发展的实际,从零售业、批发业、物流业这三方面分析了流通结构的调整。王晓东和谢莉娟(2010)在对全国和中部地区的对比分析后指出,流通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就业吸纳作用凸显,而在中部地区其就业贡献相对于产值贡献却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结构偏离,推动中部地区流通业就业效应的发挥,应将流通产业的结构调整视为关键环节(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