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业化的基本动因是科技革命

工业化的基本动因是科技革命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在18世纪后半叶的英国,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纺织工业、机械工业、冶金工业、造船工业为主的产业革命是这次技术革命的产物。电力技术革命起源于德国,完成在美国。目前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
工业化的基本动因是科技革命_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

我们通常称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达国家所走的工业化道路为传统工业化。新型工业化则是从20世纪90年代起出现的新概念。如果说传统的工业化理论大多侧重于工业以及工业内部的结构变化,并将工业化实际等同于工业的发展和单纯的剩余劳动力非农化转移,更多强调的是传统的资源要素及其资本,以及生产发展的外延式扩张,那么,新型工业化理论强调的则是科技进步的影响和生产与服务的科技含量增加,是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及其对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提升,是社会生产力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网络化变革,是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因此新型工业化不仅与科技发展相伴而随、连成一体,而且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对科技创新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在18世纪后半叶的英国,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纺织工业、机械工业、冶金工业、造船工业为主的产业革命是这次技术革命的产物。到19世纪30年代末,机器大工业在英国占了绝对优势,使其成为第一个工业强国。随后,法国、德国、美国等在19世纪30~40年代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1870年到1940年,世界兴起了以电力技术革命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起源于德国,完成在美国。电报、电话、电灯,这三大发明照亮了人类实现电气化的道路。这次新技术革命引起冶金业、化学工业、机械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等新兴工业的发展,促进原有产业部门的技术结构进行重大改造,推动着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使得整个产业结构中重工业部门逐步取代轻工业而占据重要地位。20世纪40年代以微电子、信息技术、宇航技术、核能技术、激光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以新能源、新材料、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领域的出现,引发了第三次新技术革命。

第三次新技术革命把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又推向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90年代以后,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逐渐兴起,科技革命进一步掀起新的高潮,科技进步在推动工业化进程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已成为势不可挡的世界大趋势。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基础与支撑,是知识的创新,是产业的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是高科技产业日益发达并占据主导地位,使世界经济呈现出了信息化、知识化与经济增长日益融为一体的大趋势,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工业化进程。到20世纪末,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有60~70个基本实现了工业化,虽然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不一,但其源动力无一不是依靠科技进步。在目前世界上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中,许多国家已开始向信息社会的知识经济形态过渡,信息的产业化和产业的信息化进程很快。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越来越大,一些先进国家的高科技产业创造的价值占到了其GDP的一半以上,知识经济形态已率先成为其经济主导,标志着整个世界开始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使现代化的内容与标准发生了新的甚至是质的改变,尽管此时发展中国家多还基本停留在工业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上。目前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据统计,2001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接近180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比重达17.5%。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差距还很大。我国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30%,不仅低于发达国家60%~80%,而且比发展中国家35%的平均水平还要低。这些向我们表明技术革命和科学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空间还很大,我们必须突出重点,奋起直追,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使技术变革和科学进步成为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强大动力。[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