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礼仪的特征与意义

礼仪的特征与意义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礼仪的特征礼仪是人们在漫长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演变和发展的。有些礼仪所表达的方式和内容,在甲国家或地区与乙国家或地区可能截然相反。离开了对本国和本民族既往礼仪的传承与扬弃,就不可能形成当代礼仪,这就是礼仪传承性的特定含义。(二)学习礼仪的意义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新时代的建设者,良好的礼仪素养对个人以及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以礼待人会彰显我们的修养。
礼仪的特征与意义_礼仪与修养

(一)礼仪的特征

礼仪是人们在漫长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演变和发展的。它具有共通性、文明性、多样性、规范性、传承性以及与时俱进性等特征。

1.共通性

无论是交际礼仪还是公关礼仪,都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并得到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可谓千姿百态。从人种来说,有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棕色人种,还有混血儿;从民族来说有汉族、蒙古族、俄罗斯族、阿拉伯民族、印第安族、日耳曼族、日本大和民族、朝鲜族等;从语言体系来说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阿拉伯语等。人们尽管分散居住于五大洲、四大洋的不同地方,但是,许多礼仪都是世界通用的。例如,问候、打招呼、礼貌用语、各种庆典仪式、签字仪式等等,大体上是世界通用的。虽然由于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风俗习惯,但就礼仪本身的内涵和作用来说,仍具有共通性。正是由于礼仪具有共通性,才形成了国际交往礼仪。

2.文明性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从降生那天起就开始了对文明的追求,亚当和夏娃用树叶遮身便是文明之举。人类从茹毛饮血到共享狩猎成果,从盲目迷信、敬畏鬼神到崇尚科学、论证无神,从战争到和平……尤其是文字的发明,人类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文明、宣传文明、实验文明。文明的体现宗旨是尊重,既是对人也是对己的尊重,这种尊重总是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机地、自然地、和谐地、毫不勉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包含着个人的文明素养,比如待人接物热情周到、彬彬有礼;人们互帮互助、彼此尊重、和睦相处,体现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文明、友好;注重个人卫生,穿着适时得体,见人总是微笑着问候致意,礼貌交谈,文明用语……这也体现出人们的品行修养。总之,礼仪是人们内心文明和外在文明的综合体现。

3.多样性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礼仪也是五花八门、绚烂多姿的。世界各地民俗礼仪千奇百怪,几乎没有人能说清楚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礼仪形式。从语言的表达礼仪,到文字的使用礼仪,从举止礼仪到规范化礼仪,从服饰礼仪到仪表礼仪,从风俗礼仪到宗教礼仪等,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场合,礼仪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在人们常见的国际交往礼仪中,仅见面礼节就有握手礼、点头礼、亲吻礼、鞠躬礼、合十礼、拱手礼、脱帽礼和问候礼等。礼仪可谓多种多样,纷繁复杂。有些礼仪所表达的方式和内容,在甲国家或地区与乙国家或地区可能截然相反。

4.规范性

礼仪,指的就是人们在交际场合待人接物时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这种规范性,不仅约束人们在一切交际场合的言谈话语、举止行为,使之合乎礼仪,而且也是人们在一切交际场合必须采用的一种“通用语言”,是衡量他人、判断自己是否做到自律、敬人的一种尺度。中国WTO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曾讲过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一次在瑞士,龙永图与几个朋友去公园散步,上厕所时,听到隔壁的卫生间里“砰砰”地响,他有点儿纳闷。出来之后,一个女士很着急地问他,有没有看到她的孩子,她的孩子进厕所十多分钟了,还没有出来,她又不能进去找。龙永图想起了隔壁厕所间里的响声,便进去打开厕所门,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孩竟在修理抽水马桶,怎么弄都抽不出水来,急得满头大汗,这个小孩觉得他上厕所不冲水是违背规范的。这位儿童自觉遵守礼仪规范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礼仪是约定俗成的一种自尊、敬人的惯用形式,任何人要想在交际场合中表现得合乎礼仪、彬彬有礼,都必须对礼仪无条件地加以遵守。另起炉灶、自搞一套,或只遵守个人适应的部分,而不遵守自己不适应的部分,都难以为交往对象所接受和理解。

5.传承性

任何国家的礼仪都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任何国家的当代礼仪都是在本国古代礼仪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离开了对本国和本民族既往礼仪的传承与扬弃,就不可能形成当代礼仪,这就是礼仪传承性的特定含义。作为一种人类的文明积累,礼仪将人们在交际应酬中的习惯做法固定下来,流传下去,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这不是一种短暂的社会现象,而且不会因为社会制度的更替而消失。对于既往于当代的礼仪遗产,正确的态度不应当是食古不化、全盘沿用,而应当是有扬弃、有继承,更有发展。

6.与时俱进性

下面有一个反映礼仪时代性的例子:

20世纪初,在欧美如果有一位少妇外出遛狗,将被视为极大地丧失风度、有辱礼节。即使那只哈巴狗很有“教养”,少妇同样是被认为没有教养的,周围的异样眼光将使她陷入尴尬境地。

但是20年之后,欧美遛狗成风,成为最有风度的少妇最有风度的行为。在人们羡慕的眼光里,这不但符合礼节,而且是一种上流社会生活的表现。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礼仪。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未来更高阶段的礼仪,必然适应更高度的文明,从而更能为所有的人自觉遵守。

(二)学习礼仪的意义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新时代的建设者,良好的礼仪素养对个人以及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第一,学习礼仪有助于提升个人素质、展示形象。所谓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学习礼仪能塑造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以礼待人会彰显我们的修养。古人语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把修身放在首位。教养体现细节,细节体现形象。学习礼仪有助于维护个人、校园、企业、国家的形象。通过社交礼仪教育,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比如,个人形象能代表学校形象,学校形象的好与坏实际反映在学生素质的高与低上。

第二,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一个举止大方、着装得体的人肯定会比举止粗俗、衣着不整的人更受欢迎,也更方便与人交往和应酬。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交际生活的钥匙。通过人际交往活动获得友谊,是成功地走向社会的需要。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比如,在学校中如何与老师、与同学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校园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

第三,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个人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学习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惊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一个具有良好心理承受力的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

那么,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学生怎样做到文明礼仪呢?

第一,要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从话里来,话从心中来,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尊重他人是人与人接触的必要和首要态度。“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周恩来同志一生鞠躬尽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道谢。周总理是尊重他人的典范,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第二,学习“礼仪”,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为基础。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希望被别人尊重、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别人侮辱、歧视的一种心理态度,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表现,并以特定的方式指导人的行动,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动机。正确的自尊心应具有待人谦逊、不骄不躁的品格。青少年学生在学会尊重他人时,自己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尊心在提高的同时,其内心的道德要求也在提高。所以,培养青少年学生高尚的人格,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显得尤为重要。礼仪教育可以作为动力和导向,在青少年学生的个体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学习“礼仪”要重在实践。一个人的礼仪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来,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没有“礼仪”。每个人都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一些学生平时也知道要讲文明、懂礼貌,但在公共场合或遭遇到不很熟悉的人时,其“礼仪”规范就无法发挥,这是他们缺乏自信的表现。青少年学生要树立信心,懂得应用得体的礼仪言行的过程本身,也是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要敢于展示一个有礼、自信、文明的自我,并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表现这一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